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05-14于晓敏
于晓敏
[摘要] 目的 评价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入该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时间段心血管内科实习生86名,采用奇偶法的分组形式对86名分组,将其平均划分成为两个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3名。对照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的考核指标与教学认可度。结果 在出科考核中实验组基础知识(47.11±0.56)分,综合技能(47.25±0.78)分,对照组基础知识(32.57±2.22)分,综合技能(33.47±1.26)分,实验组考核结果指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问卷调查对照组的教学认可度为76.7%,实验组为97.6%,对照组度低于实验组。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能够为实习生提供关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案例,使其总结丰富经验并按照案例要求参与实践操作,提升综合技能,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a)-0151-02
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工作中,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护理人员带领实习生进行观摩学习,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掌握,导致教学质量与效果降低。因此,需要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基于此,该文分析该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心血管内科实习生86名,评价案例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心血管内科一共有实习生86名,将其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3名。其中,对照组年龄最高为23岁,最低为18岁,男性20名,中位年龄(21.2±1.3)岁,女性23名。实验组年龄最高为22岁,最低为17岁,中位年龄(21.3±1.4)岁,男性13名,女性30名。 纳入标准:应届毕业实习生;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因特殊原因不能参与教学;对该次研究持有反对意见。两组实习生基本资料统计,呈现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护理工作人员在带教的过程中,根据实习生学习特点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带领实习生观摩。
实验组主要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①创建学习小组:在案例教学之前应创建专业化的学习小组,护理人员带领学生自主组成一个小组,共同探讨学习经验与目标。护理人员根据实习生的实际情况组建成为学习小组。②提供案例:在组建学习小组之后为实习生提供案例。如:“现有一名31岁的男性,在5年之内出现了间断性的胸闷症状,伴有黑朦,起初患者认为自己是因为贫血出现的症状,没有到医院就诊。然后黑朦的次数逐渐增加,晕倒之后送往医院,休息之后采用心电图检查,发现各项体征指标处于正常状态,为了可以进一步明确发病原因,你会选择哪种方法检查?”在提出案例之后,一些实习生进行探讨,认为采用超声心电图,还有实习生认为应当采用脑部FL检查,亦或是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实习生探讨之后,护理人员为其公布正确答案“首先,患者出现了胸闷与黑朦的症状,应该考虑是否存在心律失常问题,因此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在讲解之后实习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温习心律失常知识,还能了解具体检查方式[1]。③归纳总结:在提出相关的护理案例之后,要求实习生对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等进行归纳总结,明确基础知识与常见的操作技能,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护理人员应准确分析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习兴趣问题,采用案例指导的方式引导实习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升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重视实习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将病理作为重点剖析内容,在独立解决问题与归纳总结心血管内科知识的情况下,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与水平,为日后的工作夯实基础。另外,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还需培养实习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使其可以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自主寻找案例,在發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之后与其他实习生亦或是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通过对问题的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升学习能力[2]。
1.3 判定标准
①考核结果指标:在实习生出科的时候进行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的考核,通过护理人员评价、学生互评得出最后的分数。总分100分,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占有50分,综合技能掌握能力占有50分,分数越高证明学习效果越好。②采用问卷调查法的评价方式判定实习生的教学认可度,总分为100分,得分80~100分判定为非常认可,得分55~80分判定为一般认可,得分54分以下判定为不认可。该次研究中的认可度采用非常认可+一般认可的形式计算[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核结果指标分析
对比两组考核结果指标,对照组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结果指标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教学认可度分析
对比两组教学认可度,对照组实习生认可度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关注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实习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无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难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应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工作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4]。
上文分析中研究了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实验组的出科考核结果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對照组的教学认可度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担任实习生教师之后,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可以为实习生提供心血管内科护理方面的案例,详细介绍案例患者情况,并提出基础的护理操作问题,要求实习生在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情况下归纳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在分析之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可以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操作中,熟练使用操作技巧[5]。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病情的讲解,激发学生护理思维能力。如为实习生提供高血压患者的案例,介绍病情与症状、年龄、病因等基础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药物使用方式与病情的预防方法,在学生探索之后可以掌握高血压的疾病知识,将药物治疗方式与高血压预防方法等操作技能等落实在护理实践中,提升实习生的综合素养。护理工作人员在带教的过程中还需总结丰富经验,编制完善的实习教育方案,开展统计与分析活动,在一系列案例教学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6]。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工作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实习生掌握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升学习兴趣,采用案例分析、解决等方式,培养实习生的综合学习与操作能力,更好地理解心血管内科教育内容[7]。
[参考文献]
[1] 王洪芳.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7):11-12,15.
[2] 李秋梅.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36):97-98.
[3] 何荣,王妍.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评述[J].中国保健营养,2018(7):158.
[4] 徐淼.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8):172-173.
[5] 王洪芳.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7):11-12,15.
[6] 李秋梅.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36).
[7] 陈少琳.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32):12-13.
(收稿日期: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