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2018-05-14孙宇恒
孙宇恒
[摘要] 目的 探讨湖北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实施效果。方法 2017年3—5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3个县(市/区)的流动人口实施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肺结核相关知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肺结核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7.37%、干预后为83.86% (P<0.05);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单位性质、流动时间是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因素(0R=2.615,2.205,3.141,2.473,3.462,2.512)。结论 对流动人口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其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其相关行为。
[关键词] 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a)-000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uberculosis health education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in Hubei Province. Methods From March to May 2017,A group sampl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duct a three-month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of three counties (cities/districts) in Hubei Province. Questionnaires on tuberculosis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 were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total awareness rate of tuberculosis related knowledge before intervention was 67.37%, and 83.86% after intervention(P<0.05). The correct rate of tuberculosis-related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income, unit nature, and flow time we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knowledge rate of tuberculosis related knowledge among floating population (OR=2.615, 2.205, 3.141, 2.473, 3.462, 2.512).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uberculosis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wareness rate of related knowledge and change its related behavior.
[Key words] Floating population; Tuberculosis; Health education
由于生存壓力、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自身健康原因等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已成为肺结核的高发人群[1]。健康教育是防控肺结核的有效措施之一[2]。健康教育可提高公众的结核病知识水平,增强其对结核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提高就诊率,促进其及时得到适宜的卫生服务,从而减少结核病的流行[3]。该次于2017年3—5月对辖区流动人口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县(市/区)的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建筑、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社会服务等行业,非本市户口,在该县(市/区)居留超过6个月。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①建立结核病健康教育团队,成员包括结核病防治中心的专家及专业的健康教育培训人员。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方案。②团队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建筑工地等活动,开展形式包括专家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海报、在企业、社区的大众媒体播放宣传视频、建立微信平台定期发送结核病防治知识、利用结核病日进行宣传、建立咨询点等。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结核病的现状、发病原因、传播方式、预防知识、治疗方法、就诊方法等。干预时间3个月。
1.2.2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结核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由经过培训的医学院大学生担任调查员,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调查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干预前调查 740人,回收有效问卷 711 份,有效率为96.08%;干预后调查713 人,回收有效问卷694 份,有效率为97.34%。干预前调查711例,男性397例(55.84%),女性314例(44.16%),年龄平均(36.85±3.41)岁;干预后调查694例,男性384例(55.33%),女性310例(44.67%),年龄平均(37.13±3.36)岁。干预前后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前后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后肺结核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各条目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干预前后肺结核相关行为情况
干预后肺结核相关行为正确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单位性质、流动时间是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因素。即年龄<40岁、男性、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工作、收入≥2 500元、流动时间≥3年者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
3 讨论
3.1 实施健康教育后,流动人口正确知、信、行的比例明显提高
结核病防治知晓率低,是影响我国结核病患者低发现率的重要原因之一[4]。流动人口多从事建筑、制造等行业,居住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生活不规律、结核病相关知识缺乏、健康观念不强,是罹患结核病的高危人群[5]。
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调查对象结核病相关知识除肺结核会传染的问题知道率达到85%外,其他问题知识知晓率均较低。知晓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的仅占58.51%,而怀疑得了肺结核应首选去专业医疗机构看病的仅占57.38%;知道经常开窗通风可减少肺结核传染仅占63.01%。提示流动人口肺结核症状知识、预防知识、就诊意识均较缺乏,对肺结核的防范意识不足;由于不知道应该到专业机构去看病,难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流动人口对国家的肺结核免费政策知晓率也不高,说明结核病宣传不到位,存在薄弱环节。而相关行为的正确率更低,在9.99%~38.40%。仅有9.99%的人发现周围有结核病患者时自己会主动去检查,其健康意识、防范意识淡薄;缺乏主动去了解结核病知识的意识,仅占38.40%。知识是行为的基础[6],只有提高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知晓率,才能促进其行为的改变,从而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开展健康教育后,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明显提高,提示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仍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开窗通风可减少疾病传染,对肺结核的症状、肺结核的就诊机构仍认识不足。而结核病相关行为的正确率仍不足50%。一方面说明流动人口存在知识和行为相背离的情况。认识的提高到行为的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也与流动人口的特点有关。流动人口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居住地多变,导致其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差[7],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提示在以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进一步挖掘机会,利用其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健康教育资源,为流动人口制定针对性更强的结核病健康教育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其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其相关行为,减少结核病在该人群传播。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应加强管理,使其获得规范的结核病医疗服务,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治愈率。
3.2 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因素
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40岁、男性、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工作、收入≥2 500元、流动时间≥3年者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年纪较轻者,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平时上网、看电视、看书等相对较多,接受肺结核相关信息相对较多,因此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男性相较于女性,上网时间更多,接受肺结核相关信息相对较多。在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收入较为稳定,工作相对较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健康知识。同时,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对健康教育工作较为重视,提供的健康教育机会相对较对,而无固定单位等的流动人口,没有规范的单位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接受肺结核相关信息相对不足。流动时间较长者,已经适应目前的生活,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关注健康知识。
但总的说来,流动人口在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知识方面接受率较低,获取途径较少[8]。其在流入地缺乏依靠,工作、家庭等各方面压力较大,对健康关注较少。加之对结核病的认识存在误区,接受结核病知识的途径缺乏,因此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另外,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其获取信息的平台、交流平台多以微博、微信、网络等为主,而宣传栏、标语等固定化宣传方式可能不满足其需求。
目前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多以流入地为主,今后在对流动人口的结核病健康教育中,还应根据不同特点的流动人口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在流动人口密集区,如建筑工地、厂区、社区等加大宣传力度。在宣传模式上,采用传统与新型媒体结合的方式,并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网站、论坛等新型媒体的优势,充分调动流动人口参与健康教育的兴趣,指导其以更好、更快的方式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同时继续开发形式新颖、系统的宣传材料进行持久、多样化的宣传。发挥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建立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机制[9],提高企业的宣传力度,以实现流动人口的全覆盖,提高流动人口的结核病相关知识水平,改变其行为,维护流动人口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鸽,冯学山,詹绍康.我国流动入口結核病流行现状与防制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14,23(6):701-703.
[2] 庞学文,杨雪莹,兰晓霞,等.天津市部分流动人口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14,29(4):361-362.
[3] 吴逸平,邵丽文,朱杰,等.结核病防治知识与信念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3):320-323.
[4] 张梦娴,侯双翼,叶建君.2015年湖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3):199-202.
[5] 程恒金,周慧洁,叶环.温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肺结核健康教育需求及传播策略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8):9-12.
[6] 黄敏莹,梁大斌.中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流行特征与管理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6,32(16):2295-2297.
[7] 徐秀珍.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111-114.
[8] 薛莉萍,范慧,郭静.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9):771-773.
[9] 郭慧,侯双翼,叶建君,等.武汉市社区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2):1175-1177.
(收稿日期:201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