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教学体会
2018-05-14黄赞
黄赞
[摘要] 目的 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教学效果。方法 挑选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在该院进行实习的学生共12名,根据平均分配的原则将这些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名实习生。对照组的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法来实施教学,观察组的实习生则采用临床指导模式实施教学,然后观察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结果 对照组平均分为(72.31±5.14)分,观察组实习生平均分为(90.94±6.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P=0.017<0.05)。教学病例的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为9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教学,使用临床指导的教学方式,实习生实习效果更理想,患者们也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教学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a)-0133-02
目前来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精神障碍方面的问题。所以针对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案和技术越来越热门。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MECT简单来说就是在给患者进行休克治疗之前给患者使用肌肉松弛剂以及静脉麻醉药, 然后利用计算机中的系统分析患者的大脑,然后通过计算机制造并释放出微电波,该微电波各方面都与患者的大脑电波相同,以此来阻碍患者大脑的异常行为,进而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1]。为了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必须要让实习生们充分理解无抽搐电休克的原理以及掌握具體的治疗方法。该文挑选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在该院实习生共12名,根据平均分配的原则将这些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6名实习生。对照组的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法来实施教学,观察组的实习生则采用临床指导模式实施教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挑选在该院进行实习的学生共12名,根据平均分配的原则将这些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名。其中对照组有女3名,男性3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3岁;观察组有男3名,女3名,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6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教学病例资料 挑选2017年2月—2018年5月之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波动范围为23~67,平均年龄为(43.7±5.3)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8~71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8.1±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的实习生使用传统带教法来实施教学。也就是说实习生就位后先让实习生自行熟悉医院的基本规章制度,然后医师按照基本的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习生的教学是在对照组实习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指导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因材施教并与实际病例结合教学,并且要让实习生掌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知识和技术等。而且要注意药物治疗方面的教学,要以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①给对照组的患者口服文拉法辛(国药准字H20093492,药品规格:50 mg),后续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用量;同时给对照组患者口服氯丙嗪,500 mg/d,1次/d,一共治疗4个周期。②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讲解MECT疗法:使用美国SPECT公司生产的醒脉通四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与电痉挛治疗仪对观察组病患进行治疗,疗前禁食,静脉注射0.45 mg阿托品(国药准字H20058097,药品规格:0.3 mg),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患者静脉注射氯化琥珀胆碱和丙泊酚;放入口腔保护器,将导电胶在电极上,固定下巴,设定电量,测定电阻在1 000 Ω以下,通电4 s;患者抽搐停止后,注射浓度25%的葡萄糖溶液同时进行加压供氧,直至患者恢复意识,治疗过程中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共实习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医院首先安排制作一套考察实习生实习效果的考核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若患者精神状况明显好转,PANSS评分下降幅度>50%的为治疗显效;患者精神状况有所改善,PANSS评分下降幅度在25%~49%范围内则为有效;若患者症状并无缓解甚至恶化且PANSS评分下降幅度<25%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2-3]。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
对照组平均分为(72.31±5.14)分,观察组实习生平均分为(90.94±6.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P=0.017),见表1。
2.2 两组实习生对教学病例病人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对照组病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病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P=0.011<0.05),见表2。
3 讨论
如今是高速发展的时代,快速发展的社会无形中给人们增加了生存压力,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精神障碍的发生一般是因为患者大脑的工作时间超长,导致病人可能在个人情感、认知以及行为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原因很多,比如社会发展、生存压力、先天遗传等因素[4-5]。精神障碍患者时常出现幻觉、错觉、妄想等症状,行为怪异,然而大部分的病患并不认为自己患病需要就医,因此就医具有延后性并且缺乏就医主动性。针对这类疾病的治疗,传统治疗方案是使用药物治疗合并心理辅导,目前临床上有些药物对于精神障碍的病情抑制非常有效,比如氯丙嗪。但其中的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疗效相对不高,见效周期长,不良反应多,会致使患者出现很多不良的反应,例如恶心、失眠等,使患者难以忍受,并且容易复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物理方法,用以治疗精神障碍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并且MECT针对严重抑郁、精神紧张的患者的治疗非常有效,对情感性精神病、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等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十分有效。并且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之前的常规药物治疗精神障碍方法相比较,它的不良反应并没有明显增加。因此,在精神障碍的治疗上,首选治疗方式最好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以便快速控制并缓解症状,并且巩固治疗进程,防止病症复发,使患者尽快达到出院条件,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回归家庭与工作。该文将实习生共12名,随机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来实施教学,观察组采用临床指导模式进行教学,结果对照组平均分为(72.31±5.14)分,观察组实习生平均分为(90.94±6.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P=0.017<0.05)。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教学体会的教学,使用临床指导的教学方式,实习生们的实习效果更理想,患者们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该方法值得在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欧益金,叶敏,胡凤兴.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精神障碍共患高血压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3):3935-3938.
[2] 王晓良,沈婷,王飚,等.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及代谢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2):282-285.
[3] 朱樑,朱丛俏.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障碍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探讨[J].当代医学,2017,23(12):114-116.
[4] 吕钦谕,鲍晨曦,陆燕华,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碳酸锂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12):731-736.
[5] 钟军,陈升旭,王瑚月,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48-149.
(收稿日期: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