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社会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2018-05-14张丁杰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4期
关键词:服务能力家庭医生老年人

张丁杰

[摘要] 目的 针对老龄化社会中的突出问题,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做实和做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项工作。方法 立足新医改文件精神,从家庭医生概况与特点、问题与分析、思考与建议入手,探索老龄化社会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需要思考的几点问题。结果 家庭医生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是广大老年人群的健康守门人,通过推动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等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结论 老龄化形式日益严峻和新医改政策出台,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围绕基层首诊、分级诊疗这个中心目标,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关键。

[关键词] 家庭医生;老年人;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 R19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a)-0068-0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新一轮深化医改的主要任务,其逐步落实与完善,对于我国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所谓家庭医生,就是对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服务的新型医生。本文将根据南通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实施现状,结合其在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对于老龄化社会中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的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1 概况与特点

1.1 全市基本情况

南通市辖崇川、港闸、通州3个行政区和如东1个县,代管启东、海门、如皋、海安4个县级市,共有36个街道,67个乡镇。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3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482.4万人,城镇化率66.03%。

1.2 全市老龄化基本情况

2016年末,南通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及老年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均列江苏省之首。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00万人,达200.75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27.49%,位列全国第二。其中65岁以上人口140.22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比重突破19%,接近超老龄化警戒线,且全市老龄化程度具有进一步加深趋势。

1.3 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

南通市自2014年开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活动。现已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了健康助老服务包、高血压、糖尿病服务包及面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暖心服务包等六大签约服务项目。目前,该市一般人群签约率为39.35%,重点人群签约率为65.63%。对照国家到2020年实现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的医改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

2 问题与分析

2.1 全科医学人才短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

医疗行业执业压力大、风险高、医患矛盾突出,且医学毕业生片面追求到大城市、大医院就业,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严重短缺。此外,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学历偏低、人才队伍结构老化等问题突出。由于服务能力偏弱,多数老百姓不愿首选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基层首诊制度难以有效落实,使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难度增大。

2.2 老年人体质弱,慢性病高发

老年人由于年龄因素,各项身体机能处于不断衰弱状态,多种疾病的联合发病在老年人身上十分常见。老年人作为慢性病高发人群,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健康状况对社会养老以及家庭幸福具有重大影响。目前,老年人常见慢性病主要为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疾病极易导致其他多种并发症的产生。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高,常常没有所谓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典型症状群,甚至完全无症状,极易误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1]。此外,由于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记忆力下降等生理特点,对于学习精力不足的老年人,其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难以在短期得到完全改正,治疗效果难以保证。

2.3 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多樣化、具体化

面临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单一以医疗为主的卫生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老年人所需的多样化和具体化的卫生服务需求。目前,签约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较高,且不同情况的老年人对服务需求的侧重因人而异[2]。原本十分有限的基层卫生服务资源难以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使得多数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无法获得满意的卫生服务。

3 思考与建议

3.1 推进人才培养工程,改善执业就业环境

①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该市将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家庭医生团队摆在突出位置,规定新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毕业生都必须进行规范化培训。至2017年,该市完成3年规范化培训并经过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合格的全科医生120名,通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新增全科医生86名,优化了基层人才结构,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②完善激励分配机制。将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向结合,培育、激励、留住、用好不同人才。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做好职业规划设计管理,实现基层医务人员的自我完善与成长[3];在职称评定等政策上向基层倾斜,扩大全科医生中、高级岗位比例;鼓励引导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符合规定的纳入基本医保定点范围;建立完善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化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③加强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医院文化品牌建设。良好的设施环境和就医环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而且可以增强老年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各级医疗机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发展中坚持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融入医院核心文化,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营造积极向上的医院氛围,使老年人享受到安定、舒适的就医体验。

3.2 提供有效政策支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①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就医方面,逐步完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等重点签约人群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全程服务、错时服务等多种形式服务;转诊方面,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落实上级医院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一定比例专科门诊号、医院专家号等预约号源的政策,为老年转诊患者建立老年人专享绿色转诊通道;医保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签约老年人在基层首诊享受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从而增强老年人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

②鼓勵开展“首诊式签约”服务。确立“首诊式签约”为现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体方向,努力实现老年病人及服务下移和基层服务模式向健康管理转型的目标[4]。以签约双方一对一依附关系为纽带,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载体,基层医疗机构为健康管理平台,做细做实对老年人的全程、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项目。

③加强家庭医生信息系统建设。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基础上,同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市、县(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汇融通,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居民对接医疗资源提供高效、快捷通道。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维护管理责任逐步下放到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记录及时动态更新,确保电子健康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隐私性[5]。通过向签约老年人开放电子健康档案,赋予老年人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权利与责任,使老年人享受到更舒适的就医体验。

3.3 完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索更优质医疗服务

①推进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面向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指导、健康评估、家庭护理、家庭病床、远程健康监测、中医药“治未病”服务等。找准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需求,设计个性化服务包。以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为突破口,在做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基本工作的基础上,以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设计并完善以慢性病管理为基础的多种服务包[6]。

②加强医养结合模式建设。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能定位为基础,统一患者需求评估制度与出入院标准,引导和鼓励老年患者合理分流以实现按需求利用相应的服务[7],确保医疗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加强“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无缝对接,完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得以满足。

③完善医学人文关怀体系。家庭医生通过从身心层面和精神层面向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与老年人之间形成互信、合作、平等、友爱的新型服务关系,对于改善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最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8]。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激发其作为健康保健工作主体的主动性;注重进入老年人的心理世界,在行为上、语言上充分表达出对老年人的尊敬与关怀,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强化家庭病床建设,以家庭为背景对高龄慢性病老人、空巢老人及失能老人进行情景性照顾,定时对其开展家庭访视,充分发挥家庭资源对老年人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健的积极作用,从而以较低成本的健康干预,向老年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梁百慧,方森,林静,等.老年人体质与常见慢性疾病症状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14):3551-3553.

[2] 韩焱,杜雪平,董建琴.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7(31):3929-3932.

[3] 范春琴,王建军,李海鹏,等.青年医务人员组织承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4):393-396.

[4] 汤苏川,姜仑.江苏省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式签约服务的做法与特点[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1):18-20.

[5] 朱雪荣,张雪妮.提高外科患者对隐私权保护意识的新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1):70-73.

[6] 耿文进,徐正海,陈玲,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提升”专家主题研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7(5):512-516.

[7] 万和平,王颖,方律颖,等.“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格局下医养结合模式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8(1):61-66.

[8] 张颖,陈晓阳,杨同卫.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医生对社区老年人群的医学人文关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5):804-807.

(收稿日期:2018-09-02)

猜你喜欢

服务能力家庭医生老年人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探讨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综合服务能力探究
关于加强党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新加坡逾六成基层医疗医生 成功注册为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