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2018-05-14王红
王红
[摘要] 目的 探究内科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方法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来该院内科进行诊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奇偶数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施行风险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从患者表现来看,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期间患者的优良率可高达91.00%,而对照组仅有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后,实验组的满意度(87.00%)明显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医院内科各个科室的护理,在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施行风险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a)-0084-02
医院内科是上最常用的科室之一,分为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以及心内科等,不同的科室掌管不同的疾病,当然所有的疾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1]。由于此处人流较大,住院病人较多,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负责,只有采用合适的护理人员管理模式,建立基本的管理体制,通过流程来进行衔接,才能确保对患者的负责[2]。以往每个科室的护士长带着各自科室的护理人员,此种方式虽然可以提高某一科室的护理质量,但是当患者出现并发感染其他科室的疾病时,需要两科室的护理人员细心呵护和密切配合。近年来引入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对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流程制定,将所有的护理方案做到位、做到患者满意[3]。该次实验选取来该院内科进行诊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奇偶数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在医院内科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选择来该院内科进行诊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奇偶数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53.20±3.48)岁,其中消化内科23例,呼吸内科45例,内分泌科17例,心内科25例,实验组100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54.80±2.16)岁,其中消化内科20例,呼吸内科46例,内分泌科21例,心内科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所在科室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风险管理模式,方法如下:(1)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如下:①基本理论方法:掌握急救措施以及先关知识,记牢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以及常规的护理方法;②技能培训: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静脉穿刺、采血、导尿等;③知识培训:指导医护人员如何站在患者的角度替患者着想;(2)基本与患者沟通的培训: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言谈举止进行培训,保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和谐的相处,向患者讲述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后期治疗和护理的措施,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负面情绪;(3)加强法律教育: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教育,从不同的途径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避免护理案件的纠纷,学会保护自己;(4)对书写文书要求严格:护士要加强文化素质,保证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要准确、及时、客观以及完整的机率护理过程;(5)形成风险管理制度:鼓励护士真实汇报风险事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如实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风险,尊重患者,签署家属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家属讲解需要的治疗费用,尽可能消除患者家属的顾虑和紧张,细心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尽量让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6)合理排班:对所有的医护人员进行排班,可根据工作量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排班的人数确定,合理增加和减少护士人数,便于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应对。
1.3 观察指标
该次实验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数据观察:①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计算治疗的优良率;②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等,计算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对于该次实验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从患者的表现来看,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期间患者的优良率可高达91.00%,而对照组仅有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满意度对比
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后,实验组的满意度(87.00%)明显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人员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人员之一,且在医院中,医护人员是除了患者之外在医院中最多的人员,虽然護理人员的需求量较大,但是为了做到对患者负责,需要挑选技术精进、责任性强的人员[4]。医院内科可谓是人口较多,住院患者较多,科室较多的一个综合科室,目前上主要分为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以及心内科等科室,虽然均属于内科范畴,但是各司其职。当然,当患者出现某些科室合并病症时,需要不同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之后进行不同科室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5]。
以往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虽然每个科室之间的护理方法虽有出入,但是基本护理技能却有着相似之处,当患者合并并发症后,需要两个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轮流的护理,当两个科室的护理人员不进行交流时,会出现护理的差错,使基本护理操作反复实施,会让患者出现厌恶感,从而出现怀疑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护理质量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6]。
近年来,引入风险管理模式,从不同的方面统一起来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让其在护理水平以及技术方面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就是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培训、知识培训、加强法律教育。且要对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进行严格的要求,让所有的护理人员形成风险管理制度,鼓励护士真实的汇报风险事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如实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风险,尊重患者,签署家属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家属讲解需要的治疗费用,尽可能消除患者家属的顾虑和紧张,细心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尽量让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对所有合并并发症的病人的护理人员,进行排班,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7]。
该次试验选取来该院内科进行诊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奇偶数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但是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模式,根据患者的效果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可发现,从患者表现来看,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期间患者的优良率可高达91.00%,而对照组仅有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后,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内科科室的患者,护理人员给予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永慧.儿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8(12):40-41.
[2] 马文,陈清华.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9(20):9-11.
[3] 吴珂.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6(16):13-17.
[4] 王海华.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8,2(9):33-35.
[5] 润香,汪喜华.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8(16):177-178.
[6] 王敏.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7(10):91-92.
[7] 張永宏.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保健文汇,2018,2(3):192-193.
(收稿日期: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