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管理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临床有效性探究

2018-05-14梁玉颖赵兵冯月亮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2期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PICC置管肺癌

梁玉颖 赵兵 冯月亮

[摘要] 目的 探究PDCA循环管理用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抽取该院呼吸内科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間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35例肺癌PICC穿刺患者为乙组,甲组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35例肺癌PICC穿刺患者。对比两组的穿刺成功、PICC异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乙组的穿刺成功率97.14%高于甲组的穿刺成功率8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PICC异位率2.86%、并发症发生率5.71%均低于甲组的PICC异位率17.14%、并发症发生率22.8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PICC穿刺成功率,并且降低PICC异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肺癌;PICC置管;PDCA循环管理;临床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b)-0033-0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通过对外周静脉经皮穿刺在中心静脉将尖端置入的导管,在近些年来因临床应用的加深而操作技术不断得到完善[1]。现阶段多应用于静脉营养、化疗以及需长时间输液的患者中[2]。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证实,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会使患者的PICC态度受到影响。该院呼吸内科于2017年6月始,在肺癌PICC穿刺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并获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呼吸内科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35例肺癌PICC穿刺患者为为乙组,甲组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35例肺癌PICC穿刺患者。其中,乙组:有21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范围在41~80岁,年龄均值为(65.2±12.8)岁。甲组:有20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范围在42~80岁,年龄均值为(65.8±12.4)岁。将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管理方法

PDCA循环管理分别包括了计划环节、运行环节、检查环节及处理环节4个流程[3]。

(1)计划环节:根据根因分析法明确要因:由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负责质量控制的举办,对该院呼吸内科2016年12月—2017年5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引发并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详情为:①穿刺人员能力不足。②穿刺操作及护理环节缺乏管理。③费用和放射科需花费大量时间等待。少数患者拒绝术后进行X光检查,因此无法对导管间断位置进行明确。④患者术后导管尖端位置经调整后感染风险上升。⑤个别护士评估能力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⑥健康教育质量亟待提升,明确提升肺癌患者PICC穿刺和维护水平的目标,将PICC导管并发症的以5%的降低下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具体的应对策略可分别为:①增加全科室护理人员在PICC维护上的有关培训机会,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考核通过率。②增强患者穿刺前后的检查力度。③严格规范化操作流程,其中包括了PICC操作、维护、更换敷料以及更换接头等环节[4]。④实行专人专项管理:固定俺怕明护士进行PICC导管的穿刺及回访,做好质量监管工作。⑤使用心电图定位技术对理想尖端位置进行确定。⑥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机会,以促进患者治疗配合度的提升。

(2)运行环节:①为规范化操作流程,需设置专人负责管理,即由2名护士人员主要监管全病区的PICC穿刺质量,负责评估PICC穿刺前的风险,穿刺指导、人员的再教育以及规范化PICC维护工作等。②增强PICC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PICC置管教育、并发症护理、PICC置管维护等培训。③操作环节的规范化。根据《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5],以及科室情况,对PICC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考察,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通过率。④增强穿刺前考核及穿刺后的监管。根据PICC穿刺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常规评估,并着重对患者的血小板、D-二聚体等血栓指标进行评估,此外还需要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评估,填写PICC导管维护记录表[6]。⑤利用心电图定位技术定位导管尖端。当无法明确导管尖端位置时,应引发严重并发症时,科室需要对心电图定位技术进行多次研究,以对PICC导管位置进行明确。⑥增强患者的健康宣教:使用语言、书面或者实践操作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讲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发送宣传册或者多媒体展示方式增加患者对PICC导管穿刺的了解,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3)检查环节:责任护士在PICC护理环节的实施情况由专职护士负责检查,每个月科室再举行护理质量控制会议,评估当月的PICC管理质量,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比两组的穿刺成功、PICC异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4)处理环节:病区PICC管理小组对存在的问题统计,并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完善PICC置管管理工作,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经授课、培训、询问、检查以及考核等方式完成PICC置管操作流程及要求,并制定出解决对策,将问题带入下一次PDCA循环。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展开分析,分别使用百分数、(x±s)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再使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率对比

乙组的穿刺成功率97.14%(34/35)高于甲组的穿刺成功率80.00%(28/3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5)。

2.2 两组PICC异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乙组的PICC异位率2.86%(1/35)、并发症发生率5.71%(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2/35)均低于甲组的PICC异位率17.14%(6/35)、并发症发生率22.86%(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4例,血栓2例,8/3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部分肺癌患者需要经历5~6个治疗过程,PICC除了能够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外,还能对患者的外周血管发挥保护作用,减少药物渗漏情况以及静脉炎等并发生的发生风险[7]。PICC通道对患者来说具有重要作用,但是PICC穿刺也会给患者增加一定的风险,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少数患者还会因此而放弃PICC。PDCA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就是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计划环节、运行环节、检查环节及处理环节中,采用专人专职方式,促进PICC维护质量的提升,提高肺癌PICC穿刺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降低PICC异位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该文通过研究得出,乙组的穿刺成功率97.14%高于甲组的穿刺成功率8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PICC异位率2.86%、并发症发生率5.71%均低于甲组的PICC异位率17.14%、并发症发生率22.8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姜红[8]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了肺癌PICC穿刺患者经PDCA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后所取得的效果要优于未实施前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PICC穿刺成功率,并且降低PICC异位率、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杨宏艳,赵阳.PDCA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6(14):171.

[2] 张芳.PDCA循环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维护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6(b3):1424.

[3] 蔡奕宏,文兴.PDCA循环模式在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今日健康,2016(5):193-194.

[4] 黃晓晖,陈惜遂,张丽丽.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PICC导管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中国校医,2015,29(6):299.

[5] 马宝红,李满娥,洪小京.PDCA循环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7):141-144.

[6] 胡向云.PDCA循环理论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3):130-131.

[7] 韦立梅.PDCA循环法对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2016(5下旬刊):174-175.

[8] 姜红.PDCA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后质量控制中的[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0):274.

(收稿日期:2018-08-16)

猜你喜欢

PDCA循环管理PICC置管肺癌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PDCA循环在缩短宫外孕患者抢救时间的应用分析
生理节律对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
PICC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