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5-14易卫君
易卫君
[摘要] 目的 了解血站质量管理运用差错管理理念模式的价值及在血站中推广意义。方法 以该血站运用差错管理前后1年为分析对象,设2017年1—12月间为差错组(运用差错管理模式),2016年1—12月为对照组(运用常规血站质量管理模式),各组中均选400份资料为数据来源,对纳入对象数据分析后归纳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两种管理模式下各指标因素进行评分,差错组所得各数据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资料在管理期间发生事故例数,差错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差错管理理念引导下对血站质量进行管理,对于血站各因素有令人满意的提升效果,降低血站事故发生率,对血站质量以及接受输血患者疗效均有积极保障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站质量管理;差错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c)-0136-02
血站屬于公益性事业,所需要服务的群体为社会群众,作为一个机构血站自身具备资格特殊性,无论质量体系或者管理体系都应该严格要求,是保障接受输血治疗患者健康、生命的重要前提。血站血液质量管理需要符合对血液质量水平要求的相应水准[1]。当前血站质量管理中重点难点为检验科化验的质量以及血液筛查准确性,笔者所在血站不断探寻提高质量的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准确识别不合格项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近年运用差错管理体制模式[2],通过有效措施发现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尽量避免从差错演变成错误,将影响质量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现将该站运用差错管理后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血站运用差错管理前后1年为分析对象,设2017年1—12月间为差错组(运用差错管理模式),2016年1—12月为对照组(运用常规血站质量管理模式),各组中均选400份资料为数据来源。所抽取数据均为计算机随机选取,来源相关资料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 管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血站质量管理模式,对血站各环节进行定时监督抽检,建立对应的管理奖惩机制。定时以座谈或者培训方式展开血站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提升工作。健全血站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操作[3]。
1.2.2 差错组 采取差错管理模式干预,步骤如下[4-6]:(1)收集信息。自采取差错管理模式后立即对差错信息进行收集并分析引发差错的常见原因,力求最大程度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差错事件。一般而言血站日常各个环节的管理还有操作都可能存在引发差错的因素,在收集信息的同时要求对相关环节应该强化关注。通过信息深入的分析和归纳,找出原因并据此制定合理调控措施。
(2)岗位管理优化。人为因素是导致血站质量管理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需要强化对各个工作岗位的人员管理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可从以下调整:①严格根据国家对血站管理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岗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调整,让各个岗位中的人员能够各司其职,保持各个岗位的独立和协作性;②重视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责任感,在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和认真负责,确认各岗位相关工作的落实,保障工作效率;③鼓励工作人员自查自省,对于工作中常见差错及时发现和分析,以团队方式探究合理的处理方式。
(3)工作流程优化。血站组织结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备复杂性、动态性以及环境变化性等特点,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以确保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流畅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压力且更好的节省资源。虽然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7]中对血站需要建立、落实血液隔离与放行程序有明文规定,但对于血液的批定义当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因此本站在优化流程时根据“完整质量控制下血液检测报告为批”的指导,优化了血液的采集时间和空间,在上述操作时并对其进行分析也并不以此为批。日常管理中工作人员还及时记录、整理和归纳各项数据,诸如交接记录、差错事件情况、事故统计资料表,在明确记录基础上为以后规避类似差错事件提供依据,更好的提高以后血站管理的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不同管理模式下的资料以下指标进行评分,包括:温湿度、环境细菌、设备维护保养、献血员消毒效果,各个项目分数在0~25分间,并综合以上4项标准计算平均总分。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用(%)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因素达标检测
对两种管理模式下各指标因素进行评分,差错组所得各数据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事故发生率
记录两组资料在管理期间发生事故例数,差错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血站质量管理在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严格要求,一旦血液质量存在差错而不能得到保证则直接影响临床血液质量,导致接受输血患者治疗效果下降甚至出现负面影响,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对患者或者血站而言血站质量管理均有重要意义。
该站自应用差错管理后血站各个环节检测评估均得到明显提升,从表1所得数据可知。这与差错管理应用后明确血站质量管理后常见引发隐患因素有关,在确认主要原因后制定更加健全的管理模式,而归纳后提示以下环节需要保持高度重视:献血过程、血液保存与制备过程、血液检测过程、设备维修保养、操作人员消毒操作重视程度以及交接制度。
各环节要求和操作的提升对控制差错事件发生有直接影响,从表2发生率对比可知相对于常规血站质量管理模式,差错管理理念引导下对于隐患安全事故的控制更具效果。差错管理主要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合理调控降低工作中出现差错事件的概率,其优势突出使得多个血站逐渐开始应用并推广,在管理过程中首先对差错信息进行掌握和分析,让优化措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从根本上降低甚至杜绝诱发差错事件的因素[8]。另一方面差错管理还可以对供血业务流程进行简化,这样的结果就是在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的同时也明显提升了血站的工作效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及工作负担。岗位优化则一方面提高血站工作人员专业操作技能,也培养其专业意识和责任感,在实际操作中对隐患因素有更敏锐的察觉能力并主动避免,为控制血站差错事故奠定良好基础。
差错管理理念引导下对血站质量进行管理,通过合理的理念和健全的制度控制和调整所有与血液质量存在联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能够对血站各因素有令人满意的提升效果,降低血站事故发生率,对血站质量以及接受输血患者疗效均有积极保障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新红,王凯.用血医院满意度调查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9):1868-1869.
[2] 史小武,曹晓莉,叶世辉.浅析血站质量分析报告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3):320-322.
[3] 王国琼.用血医院满意度调查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6(8):189-190.
[4] 周爱风.质量分析会制度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7(2):76-77.
[5] 彭勤.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系统执行差错管理的应用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2):264-265.
[6] 柯捷.细节管理和风险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3):218-219.
[7] 朱淑艳.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25(30):162-163.
[8] 曲喆.分析并探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J].中国卫生产业,2015(3):28-29.
(收稿日期: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