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8-05-14李增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

李增玉

[摘要] 目的 探究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自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则采用全程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采用全程安全管理后的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其安全性较高,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 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全程安全管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c)-008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1]。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长,心理上以及生理上存在着差异性,其患者在住院期间也难免出现意外事件,极大的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需选择合理的护理措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是当前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点解决问题[2]。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就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实施全程安全管理措施,研究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选自该院收治的70例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其中,研究组有20例为男性患者,1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69~78岁,平均年龄为(73.04±1.78)岁;参照组有19例为男性患者,16例为女性患者,年龄70~79岁,平均年龄为(74.12±2.0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管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患者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等。

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全程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需为患者佩戴相应的腕带,腕带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以及住院号等,方便辨别。患者在治疗期间所服用的药物应去掉其外壳,以便患者服用[3];由于患者的病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患者有意识障碍或自理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服用药物,若有特殊的药物则将其药物服用或使用事项放置床头或显眼的地方,并提醒患者查看。护理人员在用药方面也需加强了解,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②患者的情绪管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护理人员可在治疗期间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患者心理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若患者存在轻微的心理问题,可与家属进行沟通,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若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则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并由2~3人进行专门陪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4]。③疾病评估和家属沟通。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相关风险,包括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相关的并发症以及个人自理能力等[5]。护理人员可按照患者的评估结果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告知其家属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的各个事项,若患者有上述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可将其写在患者床头或显眼的位置,医护人员在交接班时可相互告知。准确评估患者在治疗期间有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如摔倒、坠床等,可指导患者家属在陪护期间进行预防,提升家属的预防能力并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④环境管理。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保持好病房的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设置床栏,并固定好床轮;同时可在卫生间门口放置防滑垫,防止患者摔倒;在走廊处或洗手间设置扶手,及时擦拭地面水迹,避免患者在走动时滑倒;可在大厅安置座椅,患者在活动过后可以休息。⑤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可详细了解患者的接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接受能力等,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健康计划,同时为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知识指导。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记忆力也逐渐衰退,护理人员需采取循环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且应在患者出院前7 d指导患者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及家属应严格遵守。⑥建设文化安全环境。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对于主动告知风险和查找潜在风险的工作人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同时护理人员也需对科室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究其缘由,使每位护理人员提升其安全意识,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6]。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文化安全环境,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采用分数制,患者评价的分数越高则表示管理效果越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坠床、压疮等)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借助于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并统计,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兩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坠床0例,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坠床1例,压疮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保障护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身边潜在的风险因素[7]。同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方法,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生活能力,使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8]。从上述的探究中可以看出,给予研究组患者采用的全程安全管理,一定程度上在患者住院期间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意识,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研究组患者采用的全程安全管理中主要内容有:环境管理、情绪管理、用药管理、健康指导等。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较优于参照组患者,其安全质量评分情况为:用药管理(96.21±2.04)分,情绪管理(94.36±2.12)分,健康指导(96.33±2.51)分,环境管理(95.56±2.31)分;参照组患者的安全质量评分为:用药管理(73.11±2.10)分,情绪管理(71.57±2.26)分,健康指导(72.68±2.05)分,环境管理(74.34±2.41)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看出,全程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较优于常规安全管理。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全程安全管理方法,其护理效果较为良好,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较高,且通过采用全程安全管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到有效减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洪玉.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內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7):9.

[2] 单敏娟.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7):132-133.

[3] 杨正莲.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18):187.

[4] 吴霞萍.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7):171-172.

[5] 鲁婕.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89-90.

[6] 甘艺红.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6):673.

[7] 覃贵贤.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5):80-81.

[8] 沈莉萍.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医药前沿,2015,5(26):348-349.

(收稿日期:2018-02-26)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