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智慧中医院建设规划探讨

2018-05-14林圻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医疗互联网

林圻

[摘要] “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的新方向,为了适应信息化的推进及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该院积极建设“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医疗服务创新,全面改造该院的就医流程,通过打造智慧中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便捷、舒适的就医体验。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中医院信息化;就医体验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b)-0170-03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的新方向,“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1]。“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就医的传统生活方式,将大众引导入一种更为先进、轻松和便捷的就诊模式中,并推动医疗服务模式从“以医生为主导”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

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中,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也带动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新一轮的大发展。

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搭建数据集成、整合、交互、分析的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医院,为医护和患者提供全面、移动、实时、便捷、高效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人工智能,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患矛盾的突出、医院就医环境差等问题。智慧医院系统通过主动感知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行为,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调整业务系统,更好地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服务,达到更进一步提升医疗安全和运行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降低综合运行成本的目标[2]。

1 项目背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该院信息化建設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不断完善和多次升级,在“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核心、以科研为抓手、以区域为导向,建设有中医特色的数字化医院”的思想指导下稳步推进,不仅提高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提升了工作效率,更给患者就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支出,基本实现了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服务的目标,具有中医特色的数字化医院已初具雏形。

为了适应该院信息化的推进及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前全国最新、最先进的流程理念,积极建设“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医院决定通过搭建中医信息业务数据共享及科研平台、建设集成平台和引入银医自助设备等举措,全面改造医院的就诊流程,打造以中医为特色的智慧医院,挖掘医院服务潜力,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效率,以智慧中医院项目的建设迎接医改的挑战,创新实践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 项目目标

该院以“跨界融合、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流程重组、精准对接”为原则,以“互联网+”为导向,以平台建设为保障,坚持政策引导与示范应用,营造适宜环境,重点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管理与利用平台、智慧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建设。以业务流程再造为突破口,稳步推进智慧中医院的建设工作,具体目标如下:①整合O2O资源,发动全院力量对服务流程进行再造,改善就医条件,提升医院就医体验与服务能力。②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建设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③利用信息技术与数据,在支撑医、教、研一体化的同时,建设支持医共体、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的智慧型中医院。

3 项目整体方案

3.1 项目主要内容

整合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建设医院信息三大平台,实现医院内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临床与科研水平。

①建设以临床数据中心CDR、个人主索引及账户中心、运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医院集成平台。建设医院服务在线平台,支持医联体模式落地,支持远程医疗和分级诊疗,拓展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通过构建数据仓库进行中医数据挖掘,助力总结中医诊疗经验与规律,发现知识。

②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医院私有云、桌面云,降低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运维成本、提高信息系统运行可靠性及安全性。整合智能医疗数据存储,提高在线数据的利用效率,同时实现关键医疗数据的长期存储,确保信息化大数据的发掘利用。

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建设移动医生系统,基于医院现有的HIS基础信息平台,通过无线局域网络和移动数字设备,实现临床工作移动化。

3.2 项目核心技术。

该院智慧中医院项目中的核心技术主要如下。

(1)集成交互平台:①面向SOA的ESB ;②自行开发的软件负载均衡;③安全审计;④向第三方提供多种集成方法;⑤消息压缩传输;⑥服务自定义;⑦全集成的后台管理程序;⑧支持多路通讯;⑨面向区域服务。

(2)临床数据中心:①数据负载均衡设计;②数据多级容灾设计;③故障自动转移设计;④数据加密处理;⑤数据压缩存放;⑥提供B/S架构健康档案浏览器;⑦HL7;⑧B/S架构档案浏览;⑨数据类型:EMPI、就诊信息、病案首页、医嘱信息、检查结果、检验结果、出院小结、手术信息、用血信息、危机值、医技过程信息、关键临床指标信息。

(3)数据爬虫:①自定义爬虫逻辑,提取任何关系型数据库数据;②多线程多任务;③实时状态显示。

(4)移动互联网:①多线程;②WEB攻击防护防火墙;③病毒性信息传播。

3.3 项目设计原则

3.3.1 规范性原则 智慧中医院平台中软件系统遵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遵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2年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满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各级卫生管理机构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及相关实施细则;遵循国家2016年颁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建立满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的完整数据元素库;遵循国际、国内相关标准:ICD-10、ASTM、DICOM3.0、HL7、LOINC、SNOMED等。

3.3.2 先进性原则 智慧中医院项目中软硬件系统均充分吸取和正确运用了国内外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在系统结构、硬软件配置、系统功能、开发技术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大量采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和先进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等。

3.3.3 成熟性原则 智慧中医院建设项目参照我院目前已经建成运行的系统和平台,并在调研比较的基础上,整理和引进国内外适合医院业务流程以及成熟的系统架构,并为系统在长期使用延续性和升级保证。

3.3.4 安全可靠性原则 该项目建设因涉及到WEB、APP、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展现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涉及到众多患者的信息。故采取多种安全保密措施,包括可靠性措施,如WEB防火墙、抗干扰措施、数据备份和恢复、严格的权限控制、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严格管理制度等,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①系统级安全:具备完整的系统安全规划和部署;②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实现数据分级存储与保护;③备份与恢复:对存储的数据,应有冗余保护措施,保证用户数据的随时可提取性,对于容错及冗余都应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提供完备的、成熟可用的数据恢复机制;④确保应用系统对敏感数据的操作和操作撤销留有痕迹,并提供审计信息;⑤应用级安全(工作站的权限验证):操作权限控制,通过角色划分进行权限分配;⑥患者信息安全性: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密保护,具有分级查看机制;⑦WEB攻击防护防火墙:能有效拦截SQL注入,XSS跨站等类型的WEB攻击。

3.3.5 松耦合原则 项目中所有业务上采用互不干拢、互不影响的原则进行,即各异构系统或网页之间相互独立运行,除部分需及時交互的内容外,其他的业务开展均建立在自有业务基础之上。

3.3.6 可扩展性原则 为适应医院现有及未来的业务发展,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通过配置模块和客户化工具,预留各种服务,使系统软件支持医共体、医联体、专科联盟、分级诊疗等平台建设。

3.3.7 实用性原则 因涉及到医院在线服务平台、移动医生及远程医疗,该平台系统设计简单易学、操作方便,非专业人员也能在短时间学会。满足医院业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并能充分解决系统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其它问题。同时系统提供统一、实用的操作接口,以便快速部署和使用。

4 项目意义

该院智慧中医院项目建设旨在利用“互联网+医疗”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使医疗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减少决策难度,优化服务流程,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智能。项目意义总结为三点:“决策、便捷、标杆”。

①决策:通过智慧中医院项目中的领导决策支持、临床用药辅助决策支持、临床科研平台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构建中医药数据仓库,深度挖掘业务数据。充分发掘知识库和数据的智慧,对医院领导的精细化管理和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辅助决策支持。

②便捷: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边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等便捷服务。通过智慧中医院项目的实施,优化院内管理体系,改造服务流程,让患者“好看病、看好病”,为所有到我院就诊的患者提供更为便捷、舒适的就医体验。

③标杆: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建设支持医联体、医共体、远程医疗的“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打造智慧中医院建设标杆。

5 未来发展趋势

5.1 政府主导与市场创新相结合

①医疗信息化离不开政策保驾护航。②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落地需要政企开展合作,打通“医疗+互联网”平台,从而实现信息共享。③医疗信息化设计医疗服务核心环节,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监管体系,做好信息安全。

5.2 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并重(O2O模式)

①O2O如在线挂号预约、远程问诊、诊间咨询付费、在线药店等网络医疗服务将成为分级诊疗的重要服务模式。②O2O模式也将助力医师多点执业,有效发挥医院作用,开展线上诊疗和咨询服务。③O2O模式同时促进医药电商的发展。

5.3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个性化健康管理

“互联网+医疗”将逐步打造“可穿戴设备+移动医APP+医疗服务”的闭环医疗生态链,不断推动个人健康管理的进展[3]。

①个性化健康管理:可通过微型医疗器械持续获得自己的生命体征数据,这些数据实时传送到“互联网+医疗”云平台进行分析,一旦发生异常,平台将结果发送给医生和自己,有效管理个人健康。

②个性化疾病防治:未来每个人能拥有自己的全基因组序列,据此了解自身可能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提早预防治疗。

③个性化人造器官:将个人大基因大数据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利用含个人基因信息的生物材料实现人造器官个性化打印。

6 结语

我院信息化建设将以基于“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的智慧中医院为总体目标,为建设“有岭南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名院、名科、名医”,通过五年、十年中长期建设,利用当前最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理念和技术,打造智慧型中医院,构建我院智慧化医疗服务体系,优化院内管理体系,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参考文献]

[1] 庞涛.国家卫计委首次定义“互联网+医疗健康”[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5,8(8):9.

[2] 史洪飞.解放军总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初探[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5):522.

[3] 王慧君,冯跃林.“互联网+医疗”对医疗服务模式和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应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5):3192.

(收稿日期:2018-00-00)

猜你喜欢

医疗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医疗生态全扫描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