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5-14李宁华汤晓迪
李宁华 汤晓迪
[摘要] 目的 探究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在小儿腹泻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腹泻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经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温恢复正常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腹泻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管理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8.33%,对照组为81.67%,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中,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干预,能够促进其临床症状改善,提高管理效果,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 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小儿腹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3(c)-0093-02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工作模式,其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自身的关注,并努力将自身的注意力投入到患者的心理环境中,其引导的理念是当代的护理观念,并以护理程序为最主要的内容,优化各个护理管理的具体工作环节,整体化护理中要求以人为中心,并使用现代化的护理观念进行护理,其最基本的护理框架是护理的基本程序,并能够将护理程序系统化的应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之中,对于护理的目标主要是根据不同人心理的不同和社会各界的精神文化支持确定,给人最佳护理体验。小儿腹泻是一种由于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感染或肠外道感染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饮食护理不当、气候因素所致的常见婴幼儿疾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1],使用整体护理管理的效果较好,该次试验旨在探究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在小儿腹泻的应用效果,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患儿,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腹泻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60例。患儿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33:27,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5个月、3岁,中位数年龄(1.62±0.34)岁;其中,饮食护理不当24例,消化道细菌感染19例,呼吸道感染并发17例;②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干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34:26,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3个月、3岁,中位数年龄(1.75±0.42)岁;其中,饮食护理不当25例,消化道细菌感染19例,呼吸道感染并发16例。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具备统计学价值。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腹泻的临床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患儿伴有电解质紊乱、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②该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在其监理下进行,患者知悉试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2)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3]。
1.3 方法
1.3.1 常规护理管理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责任医生,为临床治疗及护理管理方案的调整提供信息支持。
1.3.2 整体护理管理干预 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①做好消毒隔離管理。每日使用500 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患儿病房地面及物体表面,所使用的床单被套及穿戴衣物每日需使用紫外线灯消毒,奶瓶、餐具等高温消毒,尿布等使用500 mg/L有效氯溶液浸泡1 h消毒,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应该洗手消毒,做好隔离措施,直至大便镜检显示正常。
②饮食护理管理。患儿应多饮水,多食用米粥、面片汤、蔬菜汤等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循环进食,忌食牛奶、豆制品、甜食等易胀气食物。但是在患儿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道症状时,应停止进食,同时根据患儿营养需求评估其进食量,采用静脉途径适当补充营养。
③严密监测患儿大便情况。记录患儿大便次数,观察大便性状,若大便呈白色或黄色水样状,说明是病毒引发或肠外道感染所致,若大便呈草绿色,则可考虑是着凉所致,若大便呈黏液状,有恶臭味,则考虑是大肠杆菌感染所致,若排便呈酸味泡沫样,则应该是患儿进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所致。
④加强患儿皮肤观察。脱水是小儿腹泻的一个重点监测指标,若患儿出现口渴、躁动、少尿等症状,则可考虑高渗性脱水,应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同时,患儿皮肤弹性程度反映了脱水的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症状改善的判断依据。
⑤严密监测患儿排尿情况。由于患儿肾脏系统未发育完全,因此无法有效调节其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发生腹泻时伴有尿少的情况,因此需加强排尿监测,记录每日排尿次数及每次排尿量,若患儿尿量大幅减少,则可能出现重度脱水现象,应及时静脉输液,若患儿无尿,则应该停止输入钾元素,以防发生高血钾症。
⑥肠胃道蠕动控制管理。患儿因尽量卧床静养,以控制肠道蠕动,同时,禁止进行腹部按摩、腹部压迫及会使之腹压上升的动作,避免机械性刺激,以改善腹痛、呕吐等症状,且患儿若无活动性出血症状,可在腹部加盖被褥或敷上温水袋,做好腹部保暖工作。
1.4 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腹泻消失时间,根据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其护理管理效果,具体标准为:①显效,护理管理3~7 d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大便次数减少,性状恢复正常;②有效,护理管理3~7 d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大便次数减少1/3及以上,性状好转;③无效,不符合上述指征者[4]。其中,管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儿总人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两组数据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两组数据对比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经护理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温恢复正常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及腹泻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管理总有效率对比
在护理管理总有效率上,觀察组为98.33%,对照组为81.67%,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腹泻作为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与病原菌感染、消化功能紊乱及个人体质相关,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康复。整理护理管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以患儿为中心,从病情监测和疾病治疗等方面着手,旨在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5]。该次试验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管理干预,通过消毒隔离管理,避免了患儿再次感染病原菌的风险;通过饮食护理管理,保障了患儿的营养供应,同时避免了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通过监测患儿的排便、排尿情况及皮肤状态,能够明确患儿病情,为临床治疗、护理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经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短,且管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小儿腹泻中,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干预,能够促进其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护理管理总有效率,值得采纳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灵红.综合的社区护理管理与常规社区护理管理对小儿腹泻病康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4):197.
[2] 李敏,苗聪,沈丹薇,等.小儿腹泻所致红臀的预警护理并联合健康教育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8):1268-1270.
[3] 崔玉会,王青,常春荣.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248-249.
[4] 王晓芹,全小明,唐丽平,等.中西结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治疗有效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27):2701-2703.
[5] 商建婷,赵丽君,裴丽洁,等.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护理对比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5,50(5):108-110.
(收稿日期: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