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的价值
2018-05-14苏丽红王红霞
苏丽红 王红霞
[摘要] 目的 分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的价值。方法 将2017年1—10月于该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41)。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责任分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率为78.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率为95.12%(P<0.05)。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在自我认知、病情控制心等评分对比方面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管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增强精神科患者疾病治疗的自信心。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管理;责任分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a)-0060-02
精神科患者具有特殊性特点,故而精神科护理工作也需要全面提升其重视程度,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保证整体护理管理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科患者,可以将责任分组的方式融入到精神科护理管理活动中,使各项护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文章将2017年1—10月于该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比较不同护理管理方式对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的影响等,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41)。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20,患者年龄在26~68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0.03±4.13)岁。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2:19,患者年龄在27~68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0.11±4.08)岁。组间年龄及性别资料比较无明显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指导患者用药的方式,饮食中更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以及早期参与功能锻炼的价值等。实验组实施责任分组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护理分组 由护士长负责病房的整体护理管理工作,护士则按照其年龄、工作经验、职称以及学历等均衡划分为两个责任护理小组,且从中选择一名资历较高且经验丰富的护师担任护理组长。因为精神科具有特殊性特点,故而实施双班制管理制度[1]。对负责区域中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指导、药物应用情况观察以及生活护理等,比如耐心讲解药物应用的价值,常见的不良反应等,介绍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按时休息等。
1.2.2 职责划分 实施分组分层管理方式,护士长主要负责监督、监察以及定期抽查等工作,针对于护士的实际护理工作开展质量进行评价,观察各项管理内容的落实情况等[2]。护理小组成员则需要按照各项管理内容、护理要求等等科学分工,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所负责的区域,所需要做的各项护理工作等[3]。基于患者的数量、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合理分配护理人员数量,且将工作细节落实到责任护理人员身上[4]。通过24 h负责制度,为精神科患者实施进食、生命监测以及用药情况的全面监督,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1.2.3 加强沟通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且掌握沟通的技巧。比如针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患者,则需要多予以交流,引导其积极表达。护理人员可以多赞扬患者,以日常生活、气候等内容为引导,与患者交流,耐心讲解治疗的目的、治疗的价值等。针对于焦虑、抑郁等不良状态比较明显的患者,则需要为其讲解成功的治疗案例,多赞扬其表现等,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专科知识讲座活动,健康教育指导活动等等,邀请患者积极参与其中,为其实施耐心讲解,以帮助其快速回归社会。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治疗依从性主要包含3类,即为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总依从率=依从率+部分依从率)。护理质量评分则由患者自主进行评价,主要包含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病室管理3项内容,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为理想。自我效能感评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对比两组患者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情况,1~4分之间,分值越高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率为78.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率为95.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自我认知、病情控制心等评分对比方面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均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合理的护理管理方式是提升精神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方式,护理期间实施责任分组护理管理,能够更好的满足护理工作需求,将复杂的护理工作简单化处理。每一位护理人员均需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明确自身的护理工作内容,进而全面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责任分组护理模式能够基于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资历以及经验等予以合理划分,使各个层次的护理人员其工作优势均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责任分组护理管理中,每一位患者的护理需求均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为患者提供优质且全面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需要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融入到精神科患者护理服务中,尊重每一位患者、理解每一位患者,且为患者实施一对一的护理干预指导。
责任分组护理管理中,需要从精神科患者入院开始为期实施护理服务,介绍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医院环境等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为后续护理服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患者治疗期间,需要为其介绍治疗的价值、治疗的目的等,注重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讲解成功的治疗案例等,保持其治疗的信心。
基于数据比较的结果来看,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率为78.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率为95.12%,且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数据比较的结果证实,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方式,责任分组管理的方式下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随之增加,对精神科患者疾病的有序治疗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实验组患者在自我认知、病情控制心等评分对比方面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能够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快速改善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发挥护理辅助的价值。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管理方式,主要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增强精神科患者疾病治疗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建议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不断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为精神科患者带来全新的医疗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 贺楚梅,乐汉娥,戢秋明,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6):1052-1054.
[2] 童亚娟,郑颖梅.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实施关怀性护理管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2):36-37.
[3] 余芳.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精神科开放病房防跌倒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25(8):123-125.
[4] 陈艳.浅谈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有效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294.
(收稿日期: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