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意义
2018-05-14
〔摘要〕 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关于扩大开放的主张,表明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扩大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实现我国企业从“引进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具有中国意义。同时,扩大开放也具有世界意義,可以为全世界处于发展困境的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习近平主席;博鳌论坛;中国扩大开放;中国意义;世界意义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4-0107-04
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于2018年4月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年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年会议题分为四个板块:“全球化‘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和“改革再出发”,深度聚焦了当下全球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亚洲经济面临的困境,为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给出了亚洲方案。
一、进一步扩大开放有利于推动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形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社会问题,诸如腐败、贫富分化、产业结构落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系列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深化改革就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任务,继续扩大开放是我国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新时代,我国将积极汲取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经验,坚定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为实现国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努力。
(一)改善我国的营商环境,促进国际经贸流通,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提出中国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和“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的主张,标志着我国政府将会在未来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保障投资和经贸的良好运行。
营商环境指企业从开办、运营到注销整个周期中各种外部环境的总和,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1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一个国家发展商业、吸引投资和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繁荣程度。好的营商环境会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健康、公正的活动环境,保证企业得以良性运转,反之,则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好的营商环境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有益于解决就业、财政收入、经济增长等政府关心的难题。当前,我国的营商环境评分在国际排名中不容乐观,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环境报告可以得知,我国2016年的营商环境在世界排名已到78位,而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营商环境排名与GDP总量极不匹配。在G20等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的营商环境也普遍低于其他国家,仅高于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巴西和印度,排倒数第五位 〔1 〕。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国亟需改善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则会对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发挥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取得了全方位的进展,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的那样,除了极个别涉及国计民生和重大国防安全的领域外,我国近乎全方位地实现了对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开放。扩大开放将有利于提高国际资本对华投资,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外国资本与民营资本相较于国有资本来讲有其自身优势,扩大开放有利于将民营资本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外国的先进技术引入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良性运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带动世界经济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市场的风吹草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国市场的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国内外众多企业的运营方式与商业行为。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以往它们缺乏与大型企业和国企全面竞争的能力,现在,扩大开放可以带来我国营商环境的改善,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将享有更加公正的商业环境,这将有利于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外,市场准入的扩大将会使中小微企业可以涉足原先由于制度限制的某些无法涉足的领域,必将带动一大批新兴企业的崛起,同时外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也会促进国内市场的竞争,在良性的国内市场机制的保护下,可以实现技术与运营模式的升级,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我国企业从“引进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加以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引进模仿”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才是企业得以长期发展的根本。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企业经历了由“引进模仿”型到“自主创新”型发展的成长过程,以华为、海尔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依靠自身掌握的核心技术在各自领域中不断追赶并超越国际先进标准,自觉进行“创新型”企业建设。但是,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创新性不足,知识产权仍然是限制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知识产权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都普遍看重知识产权。知识作为当今时代最为重要的财富之一,必须以知识产权作为保障工具,以保障其不受侵犯。中国加入WTO以来,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保障国内外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建设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如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立法还不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还存在漏洞;相较于知识产权立法而言,知识产权执法更为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不统一;等等。这些都使得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发展存在缺陷,不仅造成本国企业与个人的知识成果得不到有力保障,也使得外国在华知识产权投资受到制约。
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关于知识产权的纠纷不断出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次宣布要实现自身知识产权建设,进一步保护相关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为知识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我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以切实行动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加大知识产权保障力度的要求。
在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我们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 〔2 〕。随后,我国政府在2018年4月1日頒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为基本导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种侵权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产权纠纷申诉案件要依法甄别纠正。让恒产者有恒心,让投资者有信心,让各类产权所有者安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3 〕。“让产权所有者安心”成为中国完善知识产权建设的响亮口号。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大量的外汇储备,庞大的国内市场使得我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异常重要。保障国内知识产权对维护国际经贸关系和促进外国对华投资都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将进一步规范国内市场,实现国内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为国内企业和外国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障经济高质量运行。另一方面,将加快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重点工作。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和知识产权执法力度的提升将确保企业和个人的知识成果受到保护,合法的知识产权利益得到保障,从而对激励创新产生重要作用。同时,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对当前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也有着积极作用。知识产权作为评判现代经济发展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是高技术附加值产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将实现“知识经济”的良性发展,对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促进作用。
(三)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改善人民生活
扩大内需与增强开放程度并非冲突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的转变,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的作用也逐渐发生变化,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变得更为突出。据统计数据得知,2008年至2017年,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了105.7%。其中,贡献率最高的年份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200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2.6%;贡献率最低的年份是世界经济回稳的2017年,贡献率也达到90.9%。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升级势能持续增强。2013年至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高于同期GDP增速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等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2007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与此同时,有效投资稳步扩大,在培育新兴动能、改造传统动能和补齐民生短板等方面持续发力,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对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需平衡发挥了关键作用。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了17%,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了17.2%,增速分别比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快9.8和10个百分点 〔4 〕。内需已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内需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受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疲软的影响,我国需要转变原本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扩大内需、变出口为内销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良策。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国内市场,同时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些因素都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奠定了基础。就目前世界各个大国的经济发展来看,扩大内需成为各个大国在金融危机后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尤其是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失灵之后,各个大国纷纷转出口为内需,深度发掘国内市场潜力。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提出了中国将主动扩大进口的重大举措,“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2 〕,扩大内需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产能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双重局面:产出方面,我国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在于基本都属于传统产业,且是处于产业链中较低位置的产品。供给方面,在一些行业产能存在严重过剩的同时,另一些产品的供给却出现了短缺现象,国内的高端电子产品、婴幼儿产品和家用电器等产业的产品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代购”和“海淘”等消费模式发展迅速,这说明我国在高端消费品方面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出现了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5 〕。在这种不匹配的情况下,我国扩大开放所带来的内需的扩大一方面可以有效消化过剩产能,在保障国内产业生存的情况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内需的进一步扩大也将实现市场的多样化,这将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进一步扩大开放有利于推进世界全球化进程
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作出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当前,全球治理存在重大困境,许多发达经济体面对全球经济发展乏力的现状,缺乏改变现状的热情与能力。在这一特殊时期,我国提出“扩大开放”的主张,将对解决全球性问题发挥关键作用。我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面对全球治理困境,以扩大开放为举措,努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我国在消除贫困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可以为全世界处于发展困境的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在国家建设方面的伟大成就。20世纪70年代末,在刚刚终结文革动乱后,国家领导人在深度观察世界局势和分析中国具体国情之后,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 6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7年的82万亿元人民币,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部分地区已经率先迈入发达国家水平,社会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我国经过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也都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大量的贫困人口始终是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扶贫工作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也是困扰和制约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针对脱贫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现行联合国标准下7亿多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为联合国消除贫困人口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应当将扩大开放和实现脱贫工作有机结合,在扩大开放的同时注重改善人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实现扩大开放与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的良性互动,尽早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现脱贫工作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需要将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成效应用于脱贫工作。现阶段,我国脱贫工作主要采用以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绿色扶贫、合力扶贫为主的四种扶贫模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扶贫工作服务,有利于提高扶贫工作的成效。从历史经验来看,对外开放对我国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如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深圳从一个渔村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例子充分说明,对外开放对消除贫困所产生的联动效益是非常可观的。现阶段,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将有助于解决贫困人口所带来的问题,通过易地搬迁等方式,将生活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贫困户转移安置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信息交流通畅的地区,利用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资金、技术、企业等优势带动就业,进而彻底消除贫困人口。
我国扩大开放对处于探索和建设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将会产生借鉴意义。近代以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沿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其中鲜有成功者,而“中国模式”则给予各国以新的希望。相较于西方模式,中国在国家建设方面的经验更具有包容性和创新性,在强调独特性和“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大胆试验,渐进改革的累积效应不断显现。发展自己,无疑更加适合各国国情,更能为各国所接受。故而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证明了过去行之有效的欧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了严峻挑战,面对经济长期低迷、人口加速老化、失业率增加、社会福利负担越来越重等问题,人们对欧美发展模式产生了怀疑,而“中国正在摇撼世界”,中国模式提供了“一股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共同繁荣的驱动力” 〔6 〕。中国模式的成功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指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使其得以在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二)我国对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应,表明了我国坚定推进全球化的决心
近年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推行反全球化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不安。美国特朗普政府当选和英国脱欧公投对于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带来的挑战,使得国际社会对于全球化的前景预期更加惨淡。针对欧美等国的逆全球化趋势,我国政府在多个场合宣布“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逆转”,我国将坚定地支持全球化发展。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但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全球化确实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但这并不能作为取消它的理由,而是应该去适应它”。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与当下欧美等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在欧美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同时,我国提出扩大开放,将为全球化注入一味“强心剂”,表明中国坚定推进全球化的决心。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充分证明了开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关于扩大开放的主张表明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說,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们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开放国门搞建设,才能创造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
〔参 考 文 献〕
〔1〕马晓白.如何提升中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J〕.中国经济报告,2017(7):72-74.
〔2〕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2018-04-11).http://www.locpg.hk/jsdt/2018-04/
11/c_129848034.htm.
〔3〕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EB/OL〕.(2018-04-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8-04/12/content_5281920.htm.
〔4〕内需挑大梁支撑中国经济发展〔EB/OL〕.(2018-04-10).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804/t20180410_1592995.html.
〔5〕陈 璋,唐兆涵.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特征——兼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J〕.经济学家,2016(10):5-12.
〔6〕秦 宣.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国际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13-14.
责任编辑 梁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