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逻辑意蕴

2018-05-14钟俊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逻辑总书记特色

钟俊平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意蕴可以从历史、理论及实践逻辑三个层面来分析。历史逻辑:这一理论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提出来的;理论逻辑:这一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持和运用,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回答;实践逻辑:这一理论是在解决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问题中提出来的。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4-0003-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深刻总结和提升解决问题的经验中形成的。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出发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意蕴,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及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历史逻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逻辑的发展与客观实在发展的历史是一致的,历史逻辑就是始终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沿着历史进步的方向前进 〔1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2 〕

第一,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社会主义在其500年的历史演进中,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实践的不断推进和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在当代中国延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依据。” 〔3 〕6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的鲜明表现,其不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也符合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

第二,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到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4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开始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课题的探索。经历曲折发展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开始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在对世界大势和中国大势的判断下,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起點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5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时代,标志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来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党和国家事业在长期建设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对各项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全局性的影响。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基本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得到了满足,人民有了更高品质和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些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在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中才能得以满足。其二,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5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和推进伟大事业。在履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伟大实践中,必须努力奋斗,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其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绘出时间表、路线图: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 〕。这一战略安排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目标的实际展开,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新阶段的具体安排,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二、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坚持和发展

科学思想的理论逻辑,是对事物发展的客观逻辑的正确反映。理论逻辑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不仅表现出相关事物之间的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还表现出相关事物之间所呈现出的复杂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依据的,是在对这些理论成果一般性原理和方法论的坚持和发展中形成的。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特征的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6 〕2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判断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标志,与其他别的社会主义有着明显区别,其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坚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实际出发,不仅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其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3 〕40,“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 〕189。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其二,坚持唯物史观。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基本原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对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基本矛盾状况的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凝聚中国力量,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形成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三,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是建立在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础之上的重要方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立论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回答。毛泽东思想对我们现今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6 〕2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了坚持和发展。其一,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其二,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3 〕43;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 〔4 〕48。他还明确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3 〕44其三,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6 〕7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判断,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并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具体举措。

三、实践逻辑:解决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

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在实践逻辑中展开,并在实践逻辑中实现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理论,从伟大实践中产生,而一经产生就能指导伟大实践。

第一,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 〔6 〕385-386,如果不解决,党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执政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6 〕38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展开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的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回马枪”巡视成为常规,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陆续出台或修订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党内法规制度。经过全党共同努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重申要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集中回答了要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第二,解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依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社会矛盾和民生领域的问题较多,社会上还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出,“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6 〕91,“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 〕9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实践逻辑更加严密;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等。这些具体理念、思想、战略、方针、政策、举措的提出,不仅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伟大成就,而且也促使国家治理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第三,解决全球治理问题。当前,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一方面,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总体上还算稳定,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及其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更加强烈;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逆全球化”的严重干扰,全球治理遭遇部分西方国家的抵抗阻挠,各国共同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努力遭遇严重威胁,各国面临着“三大赤字”(和平、发展、治理)的严峻挑战,不断冲击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大势。在这些机遇和挑战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6 〕324,“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 〔3 〕449,“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 〔3 〕45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利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中产生的有利条件,致力于回应全球治理面临的危机,在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同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及成立亚投行等一系列措施,为处于“十字路口”的全球治理提供了合理可行的中国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成果是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治理实践问题的重要体现,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应对全球治理问题中展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思维,具有深邃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辛向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三大逻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3-1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周 荣

猜你喜欢

逻辑总书记特色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逻辑
时局图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