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策管理念的高校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资源建设研究

2018-05-14李雁英梁烨

河北科技图苑 2018年3期
关键词:服务策略资源建设

李雁英 梁烨

摘要:基于数据策管理念并结合OAIS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提出了我国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DLC)资源建设模型。通过多种资源的无缝集成,辅之以必要的资源质量保障机制,是发挥我国高校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功能的重要保障,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据策管;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资源建设;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8.0039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领域方方面面的变革,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高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纷纷调整发展战略。为了响应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发展战略,高校图书馆不断革新服务提出新举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学习社区、信息共享空间和学习共享空间等。事实上,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简称DLC)是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将数字技术、现代化设备及各种信息资源相融合,提供学习帮助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

卢志国认为,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它更强调资源的集成,即包括学习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在内的多种资源的无缝集成[1]。吴四彦、詹庆东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后,提出了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资源层、服务层和门户层,将资源建设列为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首要因素[2]。加拿大Manitoba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实践案例,它为高校师生打造了一个生活、学习和科研为一体的“一站式”在线学习环境,而打造这样“一站式”服务学习环境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内多家机构的多种资源的无缝集成。由此可见,资源建设是我国高校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成败。

1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资源建设的意义

DLC作为网络时代高校资源提供、学习过程辅助的新型服务方式,其重点是 “将学习赋予用户”,使之从“信息淹溺,知识荒饥”中挣脱出来,注重学习效果,而不是单纯的供应用户需求的资源。DLC资源建设需要以资源服务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为目标,确保“可信”的资源来源,从资源建设全过程进行实施。这种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推动了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同时也使得资源建设的价值越来越明显。这种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用户需求和资源利用为导向。DLC资源建设与用户需求一致,并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体现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包括清晰地了解用户的各种需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资源服务以及构建资源组织体系、根据资源利用特点进行资源建设,在最大程度上贴合用户的需求。

第二,学习过程支持。DLC资源建设还需要与其服务模式一致,着重于用户学习过程,特别是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换过程的支持,包括资源的整合检索和结果集输出、用户资源的主动分享、交流过程中资源的自动捕获收集并形成个性化的个人知识库。因此,必须从资源利用模式角度对资源建设过程进行讨论。

第三,资源质量管控。资源建设是DLC将资源收集、评价、分类组织的过程,其是否按照既定的策略和要求进行入库操作尚未可知。采用适当的资源评价策略、注重资源建设过程管控,对于资源质量控制、规范资源建设工作流程具有重要作用,使资源真实、完整、可靠。

第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圈。资源作为DLC的重要对象,在过程上包括资源建设、资源利用、用户资源分享等过程;在知识层面上涉及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构建资源循环利用圈、在资源全生命周期內对资源进行管控有利于资源增殖和重用,增加资源的可用性。

2基于数据策管理念的DLC资源建设模型

2.1数据策管理念

数据策管(Data Curation)是一种面向学习或科研流程的新型服务方式, 是为了保证数据当前使用目的,进行数据的收集,并能用于未来的增值、重用,从数据产生伊始即对其进行管理和完善的一项全面、系统、同时具备持续性的数据维护活动[3]。在DLC资源建设过程中进行数据策管,实行严格的资源建设过程管控,从而实现质量管控、满足用户需求、学习过程支持和建设流程规范。为重现科研过程提供数据共享和管理的平台,在科研流程的任何阶段均可保存科研数据。DataStar(Data Staging Repository)[4]通过数据策管的方法对科研过程资源进行管控。

数据策管确保DLC用户所分享的资源的真实、完整、可靠,丰富学习资源,合理利用和组织资源,为用户学习提供支持,满足用户对科研过程和课程学习过程资源的需求,支持隐性资源向显性资源的转换,实现DLC资源从显性资源到隐性资源,再由隐性资源到显性资源的循环。

2.2DLC资源建设模型

收集分析的来源性资源,对其入库过程进行数据策管,根据数据策管中心(Digital Curation Centre,DCC)[5]的实例以及用户资源需求,采用OAIS参考模型对DLC用户共享的资源进行数据策管。DLC资源建设的数据策管过程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如图1所示:

图1基于数据策管理念的DLC资源建设模型

根据OAIS参考模型,DLC资源建设过程分为资源收集、保存规划、系统管理、资源管理、存储管理和访问六个部分。

资源收集遵守来源原则,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

资源保存规划通过制定资源评价策略、迁移策略,规划资源的遴选、迁移行为。资源的评价策略作为遴选的标准。分析资源的范围、访问、质量、利用效果等因素,从资源服务的角度逆向评价资源建设,是DLC资源建设的关键内容[6]。DLC通过设置“专家组”,按照评估策略对资源进行审核。资源的迁移策略是为了保证资源从收集到入库整个转移过程的一致性,涉及资源格式、属性、内容、语言等因素。资源系统管理通过维护DLC软件和硬件的配置管理为数据监护过程提供支持。

资源管理是通过资源管理工具对未评价或已评价的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实现显性资源集中管理,隐性资源捕获、分类组织管理,并构建各类索引,实现DLC资源数据库管理、执行数据更新和查询等,延伸至资源的收集、评价、存储过程。

资源存储管理是将资源及其元数据入库,并进行维护、组织的过程,同时具备灾难恢复功能。DLC资源存储形成以机构库、专题库、学科库为主,协会库、商用文献库为辅的资源数据库体系,同时协会库和商用文献库中的资源在机构库、专题库和学科库中也会存在,形成完备的资源体系。

2.3资源来源

国内对于虚拟空间资源建设的实践主要是通过机构库、专题库、学科库等形式实现的。DLC资源来源主要是整合已认证的资源数据库、机构库、学科库、专题库、网络资源、联盟资源等,辅以服务人员,构建资源服务一体化的资源获取、交流、分享平台。

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 (SPARC)高级顾问、机构库权威专家Raym Crow认为,机构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是学术机构为捕获并保存机构的智力成果而建立的资源仓库,其资源内容包括正式出版物和灰色文献两部分[7]。专题库是根据读者对于某一特定专题的实际需求及馆藏情况,收集、选择、整合多种载体类型、多语种的资源,并为读者提供专题信息服务[8]。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立的专题库基本上都是结合自身特色对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特色专题库。学科库是专门收集某一特定学科研究资源的各种类型的电子文档进行开放存储,并提供检索的数据库[9]。

对于网络资源,DLC以学习和科研为目的,通过利用Web爬虫(又被称为蜘蛛、机器人)自动抽取各种相关主题内容的资源、借助网志聚合工具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源并整合在一起。联盟资源则是通过建立联盟内外资源库的无缝接口,使其互相访问,实现文献传递。

另外,DLC通过系统自动捕获和用户主动分享来获取用户学习过程资源,包括个人经验、即时新闻和感受、讨论资源碎片等[10]。DLC用户包括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顾问和社会从业专业人士等。自动捕获过程需要与用户的学习活动进行无缝契合,对与资源产生有关的用户行为流程化跟踪处理。

DLC的数字资源来源庞杂、多样,其资源质量难以保证。针对DLC中网络资源、用户共享资源、反馈资源等未经过大众或权威认证的数字资源,需通过一定的鉴定手段以判断数字资源的真实、可靠、有效。在组织结构方面,DLC联结社会在线教育产业,与数字资源提供商进行合作,通过设置组织委员会对资源提供商的资源提供资格进行审核认证,间接控制数字资源质量。

DLC用户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形成的共享资源、讨论资源等,在用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机制,采取专家评分、会员评分以及收藏等动作的权重计算数字资源的分数,以直观的形式展现资源质量。

3高校图书馆数字学习空间的服务策略

现今,高校图书馆依靠网络环境、数字化资源、借阅一体化设施等促使各个服务内容之间的无缝衔接,注重信息资源的共享,采用多样化和便利化的服务方式为校园乃至社会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成为信息交流、信息加工的中心,形成图书馆服务内容与信息系统一体化整合的服务平台。在DLC中,高校图书馆扮演着一个资源后备仓库、信息加工中心以及工作集成中心的角色。DLC面向高校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提供情报服务、文献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这三种服务为DLC用户提供有效、方便的资源支持,深层次的情报加工和多元化的用户指导。

3.1情报服务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加工中心,在DLC中主要是面向科研、職业发展全过程和生活全方位,开展学科化、职业化和生活化服务,以满足用户和社会需求。传统情报服务方式是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最终提供简单直观的书面报告、信息图等二次文献的模式。在DLC中,情报服务模式又与大数据、用户个性化相结合,在传统情报服务的基础上利用社会数据和用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提升服务深度,通过扩展用户群体面积,扩展服务广度。

具体来说,DLC情报服务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具体专题的大众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专题总体的分析成果和趋势报告,包括专题服务、查新服务、定题服务等;其次是从单位用户或项目组角度出发,初始对用户学习、项目进度和工作安排进行规划,并在过程中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实时分析其自有知识体系和日常工作内容,掌握进度,开展个性化服务,同时进行反馈性的规划调整,保证计划的完整实施,真正融入到科研过程中。这不仅仅是各类资源的提供,更需要从专题整体层次上概括抽象用户所关心的资源信息,以及针对越来越具体的用户需求给予深层次的情报资源,具体分三个部分进行研究:学科情报研究、职业情报研究和生活情报研究,详见表1。表1情报服务内容

服务对象服务形式服务目的学科情

报服务学科课程、专业、科研项目,面向用户个人或一般通用课程学习规划、专业发展规划、项目情报目录、项目专题报告、项目进度安排等使用户了解所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总体要求和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了解科研项目总体情况和项目跟踪反馈职业情

报服务职业、职位、行业,面向用户个人或一般通用职业发展规划、职位需求/职能调查报告、行业调查报告、职业/职位/行业人才报告、职业/职位/行业企业报告、国家政策解读等了解行业、职业、职位市场现状及需求,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指导用户个人知识体系的发展生活情

报服务娱乐、生活,面向用户个人或一般通用娱乐、生活热点报告,时尚导向报告等了解时尚、生活热点,提高生活品质 3.2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主要是在资源层的基础上,以数字资源为对象,针对不同用户的资源需求,对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并提供数字资源的传递和交流服务,使得资源能够以准确、快捷、方便的形式呈现,并完成与用户之间的资源交互。总体来说,资源服务打破了资源获取与吸收的壁垒,高体验的实现资源易获取和资源创新,如图2所示。

图2DLC资源服务

3.2.1资源组织

DLC数字资源服务以用户个人学习规划为主线,通过个人知识点对数字资源进行组织,并针对知识点或学习阶段进行学习社区的构建。DLC资源组织是以满足用户资源需求为导向,以方便用户资源顺利查找和有效获取为目标,开展学科服务,具体表现为以实际学科和课程种类为导航,组织加工所有的数字资源。

DLC数字资源建设通过聚合各类资源数据库作为其海量的资源储备,以高校学科设置为基准,以课程种类为资源组织链,导航其他辅助性或扩展性的数字学习资源,开展学科服务。如此,DLC能够更好地连接图书馆与高校学科教育。这种以课程资源为中心的组织体系基本关联了与学习者息息相关、经常使用或广泛需要的数字资源,并可在课程关联中支持各类资源的分类组织和高质量资源的推荐,如图3所示。

图3“以课程为中心”的资源组织体系

知识导航体系还有以具体职业、职位为主题的资源系统性集成。另外,还通过不同格式进行资源组织,以多种方式对同一资源进行揭示,适应不同媒体终端的使用,扩展受众群体接触面积。

用户从DLC资源库中筛选并构建与某一主题相关或符合自身知识体系发展的资源库,使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在个人资源形成,资源收集、评估、规划、获取、学习、流通、整合到学习吸收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文档化管理控制,进而实现个人资源的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文献管理工具和知识管理工具。文献管理工具是有效组织管理期刊、论文等正规出版物的工具,常见的有EndNote、NoteExpress等。知识管理工具是针对互联网网页、个人笔记、短消息或用户的灵感进行组织管理,常见的有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等用户收集。如此能够将个人资源有效组织起来,建构资源创新条件,并对资源进行跟踪式管理实现资源形成过程环境的控制管理,更大可能地产生更有价值的新资源。用户也可以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更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3.2.2资源传递

资源的传递包括资源检索技术,例如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站式”检索方式,又称整合检索,通过向用户提供众多数据库统一的检索接口,将用户的检索请求转化为适应于不同数据库的检索表达式,并发的检索多个分布式异构资源数据库,并将检索结果整合在一起,最后以统一格式将检索结果输出给用户。利用“一站式”检索整合DLC各类资源库有两个优势,其一是通过整合、关联DLC中各来源资源库,为用户提供统一检索平台,使用户在一个检索框内方便、快捷、准确地查找和获取资源,构建完备的个人知识库;其二是为用户提供统一服务平台,简单、有效地实现资源的统计分析和知识发现,如资源类型统计、内容分析、主题发展趋势分析等。另外,还通过增加链接深度,把书刊目录检索、内容统一检索设置在主页面,以简化主页使用程序,提高用户查找速度。

3.2.3资源交流

资源的交流是基于DLC社交网络中的交互过程而产生的,典型的是资源分享功能。用户将自己的观点、看到的优质资源主动分享到自有社交网络供他人学习和理解,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上形成资源交互网络,如图4所示。

图4DLC资源交流

DLC资源初步的交流是处于信息流层次上,一方面需要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交流过程,如即时通信技术、神经网络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流动;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扩展终端设备并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扩展用户受众群体来辅助资源交互过程。

资源深层次的交流是资源协作,在知识流层面完成资源的创新。资源协作是基于人际交往和学术讨论等交互过程建立的,在交互过程中可以强化知识的获取,并且随着交际圈子的扩大和学术讨论的深入,可能获取到的隐性知识就更优质。

3.3文献服务

DLC文献服务是面向具有普通信息需求的用户,以满足用户初级文献需求为目标,同时又包含对用户信息素养培养内容,加深用户对数字资源的理解,以便产生深层次的信息需求。

用户初级的信息需求主要是对文献数字资源的需求。用户需要某类文献,DLC创造渠道去满足该需求。一般来说,用户有确定或未确定资源目标的情况。针对用户无资源目标的情况,DLC提供虚拟参考咨询、“一站式”检索、资源排行、微博推广、个性化推荐等方式创建用户明确资源目标的条件,缩小并精确用户资源需求范围,帮助用户确定资源目标;针对用户已确定资源目标的情况,DLC提供文献传递、终端无关性传递、多种资源格式等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在用户信息素养培养方面,DLC开展用户培训帮助用户理解和加深信息需求。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具体表现为基本学习技能、创新思维、人际交往与合作、实践能力等等。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具备三个层次,一是信息技能,包括信息的使用、管理、分析等技能應用;二是信息的创新;三是信息的意识和本能。

信息技能和信息创新涵盖在信息资源转换为知识的过程中。首先,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来源收集、获取信息,同时依靠一定的信息意识确定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确定信息资源的可信性;其次,通过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为知识的有效获取吸收奠定基础;再次,通过信息资源的分析实现资源的分解、组合,把握知识要点;最后,在协作环境下通过资源的交流、协作实现资源的创新;另外,通用的专业基础技能也一起纳入信息素养的涵盖范围之内。总体来说,DLC信息素养是在信息技能和创新上培养用户对于数字资源的收集、组织管理、分析和创新协作能力。

信息意识是以信息素养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融合资源收集、组织、分析和创新能力,完成用户信息素养整体意识的培养,把零散的技能应用转换成用户的信息本能,做到真正地适应信息社会。

DLC对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侧重于信息技能和创新层面上,通过各类型工具软件和方法技巧进行实施;在信息意识上主要通过用户自我学习和配套的培训体系提高信息观念和信息层次,详见表3。

表3信息素养培训内容

信息素养能力工具、方法、技巧信息

技能资源收

集能力RSS聚合器、各类资源数据库、联盟资源平台、搜索引擎等资源组

织能力EndNote、RefWorks等文献管理工具、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知识管理工具资源分

析能力HistCite、CiteSpace等引文分析工具信息

创新资源创

新能力用户之间的交际协同实现资源的协作、知识碰撞,最终实现资源创新知识创新。信息意识学习者自我导向和助学者的辅助引导专业基础技能Office、SPSS、CAD等专业软件工具

4结语

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務的新举措,也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只有将多种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的无缝集成,同时配置以必要的监督机制和完善的服务策略,才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参考文献

[1]卢志国,马国栋.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创造大学的无缝学习环境[J].图书馆学研究,2009,(2):52-56.

[2]吴四彦,詹庆东.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模型的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9):18-22.

[3]杨鹤林.从数据监护看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机构库建设新思路——来自DataStaR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23-28,73.

[4]DataStagingRepository(DataStaR)[EB/OL]. [20180202] http://datastar.mannlib.cornell.edu/.

[5]Digital CurationCentre(DCC) [EB/OL].[20180202]http://www.dcc.ac.uk/.

[6]黄金霞,张建勇,黄永文,等.开放资源建设的措施及工作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3,(8):57-61.

[7]姜瑞其.国外机构库发展概况[J].图书情报工作,2005,(11):144-147,151.

[8]李晓娟,吴英梅,纪高飞,等.高校图书馆专题库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64-65.

[9]黄如花,冯晴.论学科库的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7,(6):131-136.

[10]蔡剑,詹庆东.研究生群体网络信息分享行为动机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2):81-8.

作者简介:李雁英(1966-),女,国家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馆际互借、文献提供。

梁烨(1980-),男,河北大学医学培训中心,研究方向:信息服务。

(收稿日期:20180220责任编辑:张静茹)

Research on the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Commons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Data Curation

Li YanyingLiang Ye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resource construction model of digital learning commons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data curation and the OAIS (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 reference model. Through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resources and necessary resource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commons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service strategy of digital learning common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Key words:Data Curation; Digital Learning Commons; Resource Construction; Service Strategy第31卷第3期2018年5月Hebei Library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1,No.3May,2018

猜你喜欢

服务策略资源建设
MOOC 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探讨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重庆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策略研究
重庆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策略研究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微利时代下油服企业服务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