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机制研究述评

2018-05-14左群陈昱全

山东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老年人

左群 陈昱全

摘 要:对我国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影响机制研究的历史、现状进行了描述和总结,认为我国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机制研究存在着研究数量不多、学术研究深入性不强、研究方法先进性不高、本土化研究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今后应更加注重加强多学科研究及交叉研究、深化理论建构研究、拓展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以及提高研究设计实施质量等建议。

关键词:运动锻炼行为;老年人;行为机制;公共卫生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8)01-0080-04

Abstract: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es on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mechanism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was described and summarized. 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small amount of research, lack of exploration in theoretical depth, lower level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lack of localization research etc, and it proposes to develop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s, deepe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expand researches on influence of policy,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es on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mechanism of the elderl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the elderly; behavior mechanism; public health

1 老龄化社会与运动锻炼行为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的世界性问题。我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已从老龄化形成期进入快速发展期[1],截至2015 年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22 亿人,占总人口的 16.1%。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高达70%,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4.2倍,同时孤独、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突出,社会适应性普遍下降[2-3]。因健康问题引发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高,医疗负担沉重,日常照护、医疗照护需求大,而我国的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尚未健全,老年人群的健康养老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4-5]。

研究证实,适量运动是延长寿命、维护健康、预防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干预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对认知障碍等也具有预防作用,是成本-效益极高的老年人健康促进手段[6-7]。然而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因缺乏运动而过早死亡,这成为全球疾病负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运动锻炼行为促进列入全球公共卫生优先发展目标[8]。在我国,经常运动锻炼的老年人比例不到1/3,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比例[9]。运动锻炼行为作为独立的理论概念,在公共卫生研究中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10]。开展我国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探究其行为方式作用机制,不仅是理解、解释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理论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开展干预措施、实现健康老龄化现实实践的需要。

2 我国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机制研究进展

运动锻炼行为机制是指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揭示运动锻炼行为的内在规律,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目前,我国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影响机制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11]。

2.1 影响因素研究

国外关于运动锻炼行为的研究始于20 世纪40、50 年代,直到20世纪60、70年代,医学界开启慢性病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研究领域后,大众运动锻炼行为研究也随即受到体育学界更多的关注。学者们主要从休闲的角度、从宏观层面,探讨休闲生活中运动锻炼运动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70~80年代后,伴随着医学界对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认识的深入,国外关于运动锻炼行为的研究数量也逐渐增多,对运动锻炼行为问题研究重心也由宏观转向微观层面,关注运动锻炼行为的自我效能、心理动机等研究。近些年来,更是在运动锻炼行为相关的信息传播、环境、公共政策等方面,涌现出大量研究[12-13]。

我国关于大众运动锻炼行为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老年人群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和全民健身战略实施,老年人群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我国学者重点关注了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描述刻画,如运动锻炼的时间、空间、频率、项目、场所、体育社团参加情况等[11,14-16]。在影响因素探究方面,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角度,在不同层面上,越来越多的因素被识别出来:如在个体层面,国内研究较一致地认为,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自我效能、运动动机等有关[15-18];在社会层面,受到社会支持、社会文化、社会政策、城鄉差异等影响[18-20]。在近年来学者们感兴趣的研究热点——环境层面上,则发现与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可及性、安全性等存在显著关联[21]。

2.2 机制理论研究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外学者将社会行为的理论模型应用于运动锻炼行为研究中,试图系统揭示运动锻炼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作用关系,创建了具有较高解释价值的运动锻炼行为理论模型,如健康信念行为理论、跨理论模型、合理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行为转变理论、社会生态学理论等,为发达国家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2-26]。国内学者借鉴国外运动锻炼行为理论和模型,致力于本土化和跨文化的研究,从早期注重宏观层面的理论逻辑研究,到逐渐加强微观层面研究和实证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国内以青少年人群作为主要检验研究假设人群,采取多理论模型相结合的研究策略,采取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从认知、心理、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影响运动锻炼行为的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等进行了较深入探讨。如冉清泉等探讨了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与学生锻炼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27],付道领等对价值认知在女中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路径中的中介作用进行了研究[28],方敏发现自我效能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和中介作用[29]。而关于老年人群,则仍停留在独立的影响因素发现上。基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系统阐释影响其运动锻炼行为的不同水平、不同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交互作用等定量研究报告非常罕见[17,30]。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1 在研究数量方面,国内关于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方面的研究,多是将运动锻炼行为作为研究的一个影响因素,探讨其对疾病、健康的影响及其效应,而将运动锻炼行为作为独立的结局变量、探讨老年人行为机制的研究,则数量不多。人类健康60%的决定因素是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率是评价区域健康促进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已将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卫生事业发展方式正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卫生与体育之间由于管理系统的长期分离,我国体医结合无论在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上,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8,13,31],如何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群运动锻炼行为,发挥其在防病、治病、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功效,是对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3.2 无论是影响因素的识别,还是在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探究,尚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学术研究的深入性不强。如有的研究在潜在影响因素的设计上,针对性不强,未能体现出老年人不同于其他年龄人群在运动活动能力、健康状况、闲暇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特点[32],而这些都可能与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的发生、坚持有关;再如,有不少研究缺乏理论指导,仅关注从个人层面上设计潜在影响因素,如社会人口学因素,未同时考虑来自社会、环境层面因素的影响作用,与国外学者近年来关注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可能会由于主要因素未被纳入而导致研究结论有效性降低。另外,国内对不同层次水平、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定量研究非常缺乏,所识别发现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极少被关注,缺少机制性、理论性成果产出,导致所提出的建议措施实际操作性不强。

3.3 在研究方法方面,先进性不高。国内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以现况调查为主,缺少多时点的动态性研究,缺少因果关系检验强度更高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干预性研究类型,同时也缺少可对定量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解释的定性研究。在运动锻炼行为的测量方法上,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这可能会受到老年人健康状况、情绪、记忆力等影响,产生较大的信息偏倚,降低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3.4 在行为机制本土化研究方面,国内研究存在缺失和不足。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关系极为密切,老年人的运动锻炼行为方式也同样如此。既立足于我国国情与新时代背景下的老年運动锻炼促进发展现况,又吸纳借鉴国外研究的先进理念,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与探讨,探索创新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发展建立本土化的行为机制理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并具有重大的现实需求。

4 未来发展方向

4.1 加强多学科研究及交叉研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体育与医学的现实分离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运动锻炼的健康管理效果,近年来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同一个方向——体医结合[33]。运动锻炼行为研究,需要从个体、心理、社会、环境、文化等多视角、多层面、多因素进行探讨,涉及公共卫生、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疗保健等多个学科,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通过多学科参与,跨学科合作,突破单学科局限,探索发展针对复杂问题、综合性因素研究的方法技术体系,提高我国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机制研究水平。

4.2 深化理论建构研究。在继续广泛探索影响因素的同时,应进一步开展各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关系与重要程度的研究,如开展影响因素对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作用的路径分析,开展个体、社会、环境不同层面、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等,这可有助于识别核心因素和关键因素,理解在复杂的因素关系中影响行为发生、行为坚持的本质规律,以有效指导行为改变的干预实践,制定综合性对策,设计精准实施方案,产生最佳的干预效果和效益。

4.3 拓展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国外研究表明,在多个层面上施加综合措施,包括以社区为基础的信息、行为、社会、政策、环境等干预,对于提高运动锻炼水平具有明显突出的作用[13,32]。无论是国家的全民运动锻炼促进政策和法规、城市街道布局、建筑密度等城市设计与土地使用,还是公共体育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等,都需要对其中的决定因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效应等进行广泛深入研究,以指导我国制定综合的、跨部门协作的、全社会参与的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促进的公共卫生对策。

4.4 提高研究设计实施质量。老年人运动锻炼行为机制研究中,影响因素所涉及的方面多、层次水平多、研究变量多,且相互关系复杂交错,应注重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方法,选择论证强度高的研究设计方法,如采用多时点跟踪、设立对照的研究设计,开展中期、远期影响评价研究[18,34],采取多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等统计分析技术,采用如计步器等更为客观准确计量运动锻炼行为的资料收集手段[9],力求全面、客观地揭示其内在本质规律。

参考文献:

[1]魏鹏飞,钱平.社区体育服务缺失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4(5):125-126.

[2]刘竟芳,陈哲,杨非柯,等.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外医疗,2014,33(23): 194-195.

[3]贾赫.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85-87.

[4]吴秀琴.人口老龄化与体育活动[J].福建体育科技,2013,32(6):1-3.

[5]胡琳琳.改革创新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问题、思路和建议[J].行政管理改革,2016,8(8):34-37.

[6]费加明,刘志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体育锻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832-3834.

[7]黄永丽,刘乾惠,周锡平.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2068 – 2071.

[8]M Pratt, LG Perez, S Goenka,et al. Can Population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Be Increased? Global Evidence and Experience[J].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5,57(4): 356-367.

[9]Oka, Koichiro, Ai Shibata.Determinants of meeting the public health recommendations for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Japanese [J].Current Aging Science,2012, 5(1): 58-65.

[10]Cui Ruixue,Lina Su.Research status on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for nationwide fitness in Hebei[J].Physics Procedia,2012(25): 2298-2303.

[11]汤国杰.大众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27-29+98.

[12]Kaplan M, Newsom J T, Mcfarland B H, et al. Demographic and 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late life [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1,21(4): 306-312.

[13]35.Gregory W H, Diana C P, Olga L S,et al.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 lessons from around the world [J].Lancet,2012,9838(380):272-81.

[14]孙颖,刘静.徐州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J].运动,2015(11):146-147.

[15]王东敏,陈功.影响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1):62-64.

[16]陈文聪.浙江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4):108-110.

[17]Chou K,Macfarlane D J,Chi I, et al. Physical Exercise in Chinese Older Adults:A Transtheoretical Model1[J]. Journal of Applied Biobehavioral Research,2006,11(2):114-131.

[18]黄永丽,刘乾惠,周锡平.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2068-2071.

[19]陈金鳌,张林,冯伟,董伦红.社会学视域下老年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1):57-63.

[20]Yi X, Pope Z, Gao Z,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older Chinese adults: A social–ecologic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6,5(3):315-321.

[21]吳秀琴.人口老龄化与体育活动[J].福建体育科技,2013,32(6):1-3.

[22]杨剑,郭正茂,季浏.锻炼行为理论模型发展述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1):73-81.

[23]Johnson P, Fallon E A, Harris B S, et al. Body satisfa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rans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s for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change[J]. Body Image,2013,10(2): 163-174.

[24]Benjamin Schüz,Arthur S W L,Alison Hardinge,et al. Socioeconomic status as a moderator between social cognitions and physical activ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7, 3(4):186-195.

[25]Ipek Ensari, Dominique Kinnett-Hopkins,et al. Social cognitive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person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Influ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J].Disability and Health Journal,2017,3(6):1-7.

[26]趙妍.运用社会认知论对北京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27]冉清泉,付道领.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10):112-118.

[28]付道领.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9]方敏.青少年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介式调节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2):45-49.

[30]刘映海,丹豫晋,姚蕾.体育科学研究中中介效应检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3):239-243.

[31]Mona A Y, Sarah E. L,Sherry P, et al.Integrat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primary care practice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129(10):1022-1030.

[32]Brendon S,Sandhi P,Andy S,et al.The Avoidance of activities due to fear of falling contributes to sedentary behavior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with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a multisite observational study [J].Pain Medicine, 2014,15 (11) :1861-1871.

[33]Minna A, Katriina K H, Erja T,et al.Developing physical activity counselling in primary care through participatory action approach[J].BMC Family Practice,2016(17):141-156.

[34]L Y Pan, H C Hsu, W C Chang,et al. "Trajectorie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Factors Among Taiwanese Older Adult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15,22(1): 62-69.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老年人
2型糖尿病应用社区公共卫生护理的研究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分析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