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不要再催我啦
2018-05-14王姜玲
王姜玲
[宝宝快一点,快一点。]这熟悉的呼喊声常在有孩子的家庭出现事实上家长的催促声干扰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幼教之母蒙台梭利博士形容,孩子就像一只小蝸牛,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慢慢地爬行,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发展历程,尊重孩子生命的规律。
1场景
宝宝喜欢重复一个动作
妈妈说
宝宝经常爱做重复的动作,有一次带她出门,在斜坡上上下下来回走了十几分钟,催了她很久,跟没听见一样。这么小就有“拖延症”,怎么办才好?
宝宝心里话
“这次走得不好,再来一次吧。”
专家提醒
0—3岁的孩子正处于动作与秩序敏感期发展阶段,此时孩子正在发展肌肉骨骼及平衡协调动作,爸妈如果觉得孩子在拖延,强迫将孩子带离开斜坡,宝宝会开始吵闹大哭发脾气,因为成人这个动作影响了他内在的需求。如果我们满足了孩子走斜坡完善平衡的需求,他会发出满足愉快的笑声。当他完全掌握这些动作技巧之后,就会对这个活动渐渐失去兴趣,进入到下一个动作敏感期,以后再经过斜坡时,孩子就不会想再来来回回爬斜坡了。
出场专家 王美玲
花园宝宝国际精品早教教务长,师从玛莉亚-蒙台梭利博士嫡系弟子Marsilia,获得意大利国际蒙台梭利中心(AMI)证照,拥有日本蒙台梭利协会(JMS)证照,中国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儿保育系专案讲师。
2场景
非要做大人的事儿但又做不好
妈妈说
每次扫地,两岁的宝宝都要过来“帮忙”,抢着拿扫把扫地,不仅扫得慢还把垃圾弄得到处都是。每次只能一催再催,可丝毫起不到作用,最后只能强行把扫把抢回来。
宝贝心里话
“妈妈,我可以的,为什么不能让我试试呢?”
专家提醒
家长最常催促孩子的时机,就是在孩子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18—24个月的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开始模仿大人做家务,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准备小尺寸的清洁打扫用具,让宝宝参与家务。在生理上培养孩子身体的协调动作,在心理上培养秩序感,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当孩子养成了习惯以后,他会对所处的环境充满责任心。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家长面对2岁半到4岁的宝宝,也可以开始让他们学习自己用筷子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解系扣子、皮带、鞋带、蝴蝶结等相关动作。让孩子自己完成上述的活动,不但可以发展孩子的身体动作,也能让孩子在幼儿园托班过团体生活时更快地适应。
孩子在完善这些动作之前,往往动作会比较慢,也可能来来回回做好几次,家,长要明白孩子正在通过重复练习,完善自己的神经系统,以便控制自己的肢体,完成这些精细的动作。成人要压制想要催促孩子的冲动,提醒自己:婴幼儿与3岁以上较大儿童的“拖延时间”,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给宝宝充分的时间重复练习,不要催促孩子,让孩子成长完善,一生受用不尽。
3场景
非要把东西放在同一个地方还不让人帮忙
妈妈说
宝宝快2岁了,之前一直觉得这个孩子个性比较强,自己有很多规定。现在觉得很多事情她有些偏执。她整理什么东西,中途被人插手了,或没有摆在最开始的位置,就会重新整理,催她也不见效,怎么办呢?
宝贝心里话
“我就是想要把东西放在原来位置上!”
专家建议
0~3岁的婴幼儿会经历“秩序敏感期”,所有的物品与玩具都要放在同样位置,爸妈往往不知道孩子把玩具和生活用品归定位,为什么需要花这么多时间,没耐心的家长很容易会催促孩子:“动作快点,别再磨蹭了!”。如果您细心观察,孩子可能已经把物品放好了,然后发现放的次序跟原来不一样,又拿下来重新排列整齐。事实上外在秩序混乱会影响孩子的内在秩序,会让他失去安全感,内在秩序也会在未来形成道德秩序。成人应该配合孩子的节奏,给他有序的环境让孩子重复练习。敏感期的孩子通常非常专注地在做这个活动,而且也会随着发展成熟而逐渐失去兴趣。敏感期的重复练习是孩子主动去做的,不是成人安排或催促去做的。
尊重生命的自主需求
蒙台梭利教育尊重生命的自主需求。孩子天生就有发展驱力,成人的角色是适时为孩子准备符合其生命需求的环境。当孩子与外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是一位观察者和引导者,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给予宝宝正确的示范。我们关注孩子的发展敏感期,重点不是在揠苗助长、伺候孩子,也不是为了让他赢在起跑点。而是配合他自然的生长步调,准备一个适当的环境,让他充分地发展、正常地成长。因此,面对0—3岁正在发展的婴幼儿,尽量不要催促孩子,千万不要认为他们在拖延时间;而3~6岁的儿童正逐步发展精细动作和协调动作。孩子3岁之前,强制孩子跟上成人的步调,反而干扰他正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