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创新

2018-05-14郭江华田惠婷

文教资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实践路径工匠精神

郭江华 田惠婷

摘 要: 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其对教师所必需的尊师重教、为人师表、教学研究等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助推作用。本文从继承与发扬工匠精神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今时代卓越教师的成长现状,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卓越教师成长的影响,并提出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卓越教师成长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卓越教师 实践路径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是当今社会呼声颇高的时代精神,其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内涵影响着各行各业匠者的精神素养。对教师而言,良好的个人素养对发展自我与影响学生起着重要作用,而卓越教师的培养就是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它在尊师重教、为人师表、教学研究等各层面都与工匠精神的内涵高度契合。在重视教育的今天,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致力于卓越教师的培养,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卓越教师成长探索

卓越教师成长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需要经历师范生培养及在职教师再学习两个阶段的持续锻炼,只有不断注入新的理念,保持培养目标的一惯性,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卓越教师。

(一)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缺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培养优秀教师,我国已进行多次教育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亦对我国教师人才的培养给予殷切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高校不断增加对师范生培养方面的投入,但在此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师范生培养模式化,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其二,师范生培养内容单一乏味,在师范生训练活动中的形式大于内容;其三,师范生专业素质欠缺,知识面狭窄。除此之外,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都急需整改,教师培养队伍需要注入新鲜活力,以促进师范生向创新型人才、专业性人才转变,从而达到卓越教师的培养目的。

(二)教师自身成长的瓶颈期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名在职教师要迈向教育成功,必须经过多次成长,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是教师遇到瓶颈与突破瓶颈的重要经历。教师在多年教育工作中在教学方面已积累了足够经验,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一旦到达特定时期,教师会发现自身水平很难像前期一样快速提升,由于工作内容和范围没有较大的变化,其工作热情也会呈下降趋势。因此,要不断地向卓越教师迈进,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提升过程。只有在学术研究中精益求精,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赢得挑战,打破成长的瓶颈。

(三)教师队伍需要工匠精神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更需要精心地传授知识,这样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求知”与“造物”的转化过程。“如果说‘求知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追求的话,那么‘造物就是工匠精神的伟大使命”[1]54。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其需要汲取工匠制物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心无旁骛地求知,以不断充实自我。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以致用,悟出教学的传授艺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贯穿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多学习、多提高的基础上,反复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进,这样才能高水平地完成教学工作。因此,教师队伍需要注入深厚而悠久的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教师工作的始终,一位教师能不断成长,一群教师亦能不断前进。

二、工匠精神内涵及其对卓越教师成长的影响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可以先从“工”“匠”二字入手,《说文解字》曰:“‘工,巧饰也。”《考工记》有云:“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2]97《说文解字·匚部》说:“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工”与“匠”在不断地发展与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当中逐步融为一体,它在狭义上是指凝结在工匠身上,广义上是指凝结在所有人身上的,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不断汲取与揣摩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核心,这对解决当今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如师范生缺乏敬业精神,不具备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等。基于以上情况,如何进一步扩大与深化工匠精神对卓越教师成长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卓越教师培养稳中求进

师范生培养阶段应注入工匠精神,从而提高其专业素质能力及推动个人匠心品质的发展,而对于在职教师则需要强化这一精神品质,使其在教学岗位上不断取得进步。

1.学习过程中体现尊师重教——促进师范生培养。

“尊师重教”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中国古代的“学徒制”,师傅是学徒们一切技艺的来源,正是由于他们特殊的工作方式及生活状态,养成“尊师”的美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之尊严,体现在教与学的关系当中。学生无论是对技艺或者老师的态度都应是尊敬的,学生待人接物的态度是自身品质高低优劣的最好印证。而尊师重教是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最基本与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在学习中,始终保持良好、谦和的态度,这是自身良好素质的首要体现。

“尊师重教”在新的历史时期被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须尊师,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3]。因此,无论是继承工匠精神中的“尊师”美德,抑或是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尊师重教”这一点不能丢。

2.实践过程中做到知行合一——强化在职教师。

“知”与“行”是生产实践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发展过程。作为一名在职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知”,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并不断思考;加以揣摩、领悟,将外物内化于心;在“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入自己的思想,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在严谨的教学环节中,卓越教师要做到知行合一,言必行,行必果;在其他教学工作中要一丝不苟,高度负责;并且要有追求完美的思想,努力靠近自己的教学设计,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将“知”与“行”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工匠的技艺水平。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影响,从而逐渐改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缺陷與不足。

(二)教师自身追求精益求精

《诗经·卫风·淇奥》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78描述了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时仔细、认真、反复的工作态度。儒家借鉴了这种精神,并且在长期发展中演变为“精益求精”,其深刻内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及道德意义成为工匠追求的一种重要精神和必须具备的宝贵品质,卓越教师要学会根据自己的长期思考与实践,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表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无畏精神。总之,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一举突破工作中的瓶颈期。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致化的人生态度,它契合卓越教师成长需要具备的品质,并成为新时代卓越教师成长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教师都应当积极践行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在卓越教师成长中的实践路径

所谓卓越,就是优秀突出,超出寻常,要有更高的追求,“其核心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避免自我陷于某种既定的模式和状态,从而使自身的潜能不断得到扩展和升华”[5]8。工匠精神对卓越教师成长的作用不言而喻,新时代发展要求卓越教师需要从观念到实践的多重践行工匠精神。

(一)确定正确的师范生培养理念

在校阶段要加强对师范生的素质培养工作,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切实提高卓越教师的匠心品质。

1.宏观把握,树立正确的培养观。

卓越教师要培养的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相应方案,从而使教师在思想品质、知识素养、文化修养、业务能力等多方面与社会接轨。工匠精神表现出来的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培养目标中可见一斑。

从师范生到卓越教师的转变是一个阶段性的、长时间的过程,学校及院方要根据其培养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师范生培养阶段,要将新时期的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当中,结合自身所学,多进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多观摩,总结经验,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授课风格;对于在职教师而言,教学环境日新月异,他们更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在已有的教学经验上实践、打磨,实现教学创新的飞跃。基于此,无论是师范生培养阶段还是在职教师实践方面,都应该积极完善“卓越教师的知识结构(含通识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三个方面),以及将训练其学科能力和从教能力作为重点目标。实现这些目标,卓越教师才能获得较高专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能力”[6]36。

2.深化改革,加强实践活动训练。

卓越教师的成长关系到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工匠精神的贯彻与实施应体现在其成长的各个环节。对于师范生而言,学校应构建“通识模块+专业模块+教师素质教育模块+实践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为了更好地融入工匠精神应大力突出教师素质教育模块;建立学生专业社群,提升学生从教技能,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进行专业对话。而对于在职教师来说,要积极组织开展研讨、交流、辩论、讲课比赛等形式的活动,使其及时反思,完善自己;组织教师参加“工匠精神”相关的报告会,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有关“工匠精神”的视频资料,使在职教师积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保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尊师重教、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

(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除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以外,还需要完善的教师人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在理论知识完备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教学实践,深化工匠精神。

无论是一名师范生还是在职教师,都应该主动地学习工匠精神及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会教育,学会学习;在严谨的教学环节中,知行合一,认真工作,呈现最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要成为一名卓越教师还应该注意自身的学术研究工作,不断进步,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在今天卓越教師的成长过程中的传承与发展,使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独具匠心,质量趋优。工匠精神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与卓越教师培养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不谋而合,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学习与实践,将有力地促进当代卓越教师持续进步,最终实现“追求卓越、砥砺自我、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教师成长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2]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6.

[3]习总书记赋予“尊师重教”时代内涵[EB/OL].http://opinion.southcn.com/o/2016-09/10/content_155574797.htm,2016.9.10.

[4]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刘湘溶.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际[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1).

[6]金业文.“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6).

基金项目: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7095);2017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匠精神对卓越教师成长的影响与实践路径研究。

指导教师:徐向阳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实践路径工匠精神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