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2018-05-14李忠祥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探析特点

李忠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教学改革深入,语文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开展阶段,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基于教师视角,从教学语言特点进行探究,基于有效探究,明确了几点教学语言实施策略,旨在提高认识,不断为小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助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053-01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都在尝试有效的教学改革,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深入进行了几方面阐述,在此过程中,本文主要分析教学的语言特点,因教学语言特点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所以,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教师重视,从而不断助力有效教学开展,下面具体阐述:

1.规范性

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口语教学中必须规范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语言,做学生的楷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否则会导致教学成效低下、阻碍小学生的语言发展。例如,有些小学教师常常念错平舌音和卷舌音,将"老师"读成"老思";也有教师会将音调读错,把"教室"读成"教驶";有的教师则直接将口语化读音带进课堂中,把"我说过"说成"我有说过",把"你吃了吗"说成"吃了吗你"等等。这些表达形式都不规范,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通用普通话,既能够规避自身的语言出现问题,又能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总之,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规范性,不然即使教师有超高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徒劳。此外,而为了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学习需求,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各种各样有效教学实践活动,并且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提出一些标新立异的活动想法,从而实现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也为规范性的语言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2.科学性

教育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所以教育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必须以科学准确的语言来充盈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运用词语前,要先弄清词语在情感和语境色彩上的真正含义,深度挖掘、分析和传播知识。有时候,教师会直接根据词语表面上的含义进行教学活动,误导学生产生知识性错误,也有教师在表述上含糊不清,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科学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公正的,所以学生在反馈问题后,教师必须要积极并恰当地"判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评价的模糊性产生,导致学生不能够明确教师的意思,在课堂中采取科学的激励性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关怀,以精当的评价为主,会更好的起到指导效果,虽学习无止境,但学习有是非,在是非面前,教师应该做好判断,提高学习明事理的能力,小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激发他们的热情,激励性评价过程要有尺寸,可以说廉价的赏识是不可取的,虚假的表扬更不应该发生,所以教学语言要遵循科学性。

3.接近性

亲近的教学语言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与语言相关的生活情境,更容易被学生吸收和理解,所以教师应当采用丰富多样、活泼生动的语言表现手法,以儿童熟知的方法进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当根据他们对形象思维的习惯,使用的教学口语要浅显易懂、语法较为简单并且表达要足够形象富有趣味性,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口语。例如,教学课堂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认识世界重要阶段,而良好的教师在这个时期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有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能够有效提升效率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分组的方式,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为实现自主学习提供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学习当中充分发挥自身所独特的潜能。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沟通的力度,促使教师能够充分的了解到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其通过正确的途径进行解决,从而利用教学语言的接近性,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4.趣味性

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接受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语言的趣味性,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证整个教学活动妙趣横生,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學的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的时候,学生才会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学习当中,主动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真正从知识当中获取到能量,获得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把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或是信息技术等给学生播放幻灯片、视频等,把一些抽象的文章、诗词等用画面表现出来,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来。通过这些有效教学方法助力,能够进一步辅助提高教师语言的趣味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教学语言的积极作用,通过分析,教学语言应该贯穿于整体教学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盲目,应该采取合理语言技巧,以此在合理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有效性,不断为小学语文教学事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于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赤子(上中旬),2015(24):259.

[2]杨立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中国培训,2015(18):259.

[3]张立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5(27):66-67.

[4]刘晓娜.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求知导刊,2015(06):138.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探析特点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