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双导师联动”打造信息化教学课堂
——“商品品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18-05-14刘玥伶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师校企信息化

刘玥伶(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高职人才培养具有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安排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深度融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是解决高职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脱节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成为高职教学的一大特点。然而,目前高职教育要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或难以实现实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达不到“在学中做”的目的;要么在企业实训或顶岗实习中忽略或难以开展理论知识的教育和传授,达不到“在做中学”的目的。如何破解高职院校理论教学和实践内容脱节的矛盾,一直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

近年来,信息化作为一种颠覆传统的教学新模式,正深刻影响着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资源,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与各项要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其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从而实现教学形态、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信息化和教学过程优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可实现教学过程丰富化和生动化,使得“在学中做”变得更加可操作;而且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得“在做中学”变得更加易实现。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营造和创设贴近企业实际的氛围和情境,教师围绕企业“工作任务”发布“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整理、组织、转换和内化这些“信息”,甚至通过一些信息“加工”过程,将这些信息较好地应用于解决企业实际中的问题。同时,信息化教学可促进教师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方式与路径。基于此,笔者本着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联动的思想打造了《商品品类管理》信息化教学课程,从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二、现有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商品品类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商品品类管理意识及掌握解决商品品类管理问题的工具方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以往高职院校在该课程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统课堂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

《商品品类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但由于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以获得真实企业案例,因此传统理论课堂缺乏实践场景导入,而传统实训课堂由于与真实场景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理论教学+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因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开展“两张皮”,导致课程教学始终无法摆脱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

(二)传统信息化教学重“单点”,轻“过程”,教学手段单一

信息化必须融合到教学设计全过程,即在课前、讲授、实训、作业、交流、互动、评价等过程中都融入信息化元素。但现有信息化教学课程往往只是老师根据个人兴趣和掌握的知识在某个点或某一部分使用信息化手段,没有将信息化技术贯穿教学设计全过程,且使用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单一,降低了信息化教学课程的应用效果。

(三)传统信息化课堂重“教书”轻“育人”,学生参与度低

专业化分工导致高校任课教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缺失,传统信息化课堂只起到帮助教师知识灌输的目的,未能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提高高职学生实操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上来,信息化没有体现突破的教学难点,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因而在《商品品类管理》的传统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

三、校企“双导师联动”的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实践

(一)课程设计思想

基于校企“双导师”联动思想设计信息化教学课程,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在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中的作用,使得信息化教学课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丰富、信息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参与的要求(如图1)。

图1 基于现场与现课堂联动的《商品品类管理》信息化教学设计

授课前,邀请校企合作的企业导师参与信息化课程准备,充分利用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和企业导师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教师根据最新理论进展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理论内容,并与企业导师充分沟通;企业导师则结合企业真实运营情况及发展变化趋势,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校企“双导师联动”,发挥各自的优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完美衔接,从而设计出理论课程与企业真实案例紧密联系的信息化教学内容。做好理论课程与企业真实案例相结合的教案,应围绕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增强教学实效性这一主线,并做到“六点一线”,即加强“需”、“精”、“析”、“明”、“议”、“嚼”等六个关键环节的实施。“需”即预测学习对象的需求,“精”即对教学的内容精雕细琢,“析”即分析对象、剖析课题,“明”即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议”即实地观摩、开展讨论、交流经验,“嚼”即自我整合、破解疑难。

授课中,将PPT、云课堂、VR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移动手机、动画、图片、行业企业网站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于讲授、实训、作业、交流、互动、评价等教学过程各环节,实现信息化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全覆盖。最新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运用往往要先于学校,因此,为了充分运用最新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学校教师必须与企业导师联动,通过企业导师了解企业培训和实践中使用的先进信息化展示、信息化发布、信息化沟通交流等技术。从而通过校企“双导师联动”,设计出覆盖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同时,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学生参与课堂的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授课后,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点掌握和技能掌握要求,运用云课堂等信息化技术,将课堂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推送给学生,方便学生自学、完成作业和后续实训。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必须“双导师联动”设计信息化课程学习内容,并设计校企“双导师”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化监控和沟通手段,帮助学生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在线答疑解惑。

期末考评环节,校企“双导师联动”设计信息化教学效果考核内容,重点以企业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学生去企业开展实践调研,完成调研报告,组成由小组代表、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组成的考评团,运用信息化技术完成对学生调研报考的考核,并举考核结果给予学生成绩,调研报告的考核从报告规范及信息化程度(30分)、现状及问题分析(20分)、对策分析(20分)、团队协作(10分)、汇报及问答(20分)等维度,对学生作品进行打分。

(二)课程教学实践——以商品品类管理课程中“商品陈列”知识点为例

1.课前:老师根据校企“双导师联动”确定的信息化教学内容,发布预习知识点和任务,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采用云课堂移动教学工具,将在线视频、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幻灯片、推荐网站:联商网)有效推送给学生;学生预习确认陈列原则知识点,根据要求浏览联商网。

2.课中:将多种信息化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1)老师手机发布考勤,学生在云课堂用多种签到功能签到。

(2)运用云课堂移动教学工具,虚拟仿真(VR)教学软件和数字资源,模拟真实场景,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并用手机发布提问;学生观看动画视频,通过手机抢答回答问题,完成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

(3)通过场景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现场陈列视频、图片等信息化教学工具,讲授陈列原则、陈列标准及要点等理论知识内容,开展陈列分析,引导学生对设定案例、图片等开展讨论,通过云课堂抢答、加分等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课堂案例、图片等讨论、云课堂抢答等形式,把握课程重点与难点。

(4)通过PPT图片开展大家来找茬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熟记陈列原则、陈列标准及要点。

(5)校企“双导师联动”开展现场教学,学生借助云课堂学习资料和现场观摩,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

3.课后:一方面通过采用云课堂移动教学工具,将在线视频、微课、网络信息等数字资源有效推送给学生,方便学生完成作业、测试、拓展训练、讨论等。布置作业,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调研,要求结合云课堂资料、现场照片等,诊断门店存在的问题,违背的陈列原则,通过与校企双方老师主动沟通,进而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

四、改革与实践成效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归可纳为信、行、兴三个字。信,指运用信息技术,采用云课堂、仿真软件、数字资源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和手段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行,指采用行动导向方法,通过“做中学、做中教以及做中求”的行动导向方法,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广度与深度,激发学生求知欲。兴,即提高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设计,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掌声、笑声和辩论声,课堂效率效果双提升。

经过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通过校企“双导师联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开展现场教学等,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更紧密结合。其次,课上课下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互动闭环,使学生在多维体验中掌握陈列的标准和要点。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教学过程信息化程度更高,信息化手段和师生互动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学生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度都有极大提高。最后,从学期末考核成绩来看,达到了教与学的双丰收,不仅学生期末成绩平均分有所提升,同时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度和教学评价也明显提高。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传统信息化课堂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导致传统信息化教学不能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效果,校企“双导师联动”打造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可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较好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课前邀请企业导师参与信息化课程准备,充分发挥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和企业导师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校企“双导师联动”设计出理论课程与企业真实案例紧密联系的信息化教学内容,可以较好的解决传统信息化课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

3.教学过程中,校企“双导师联动”开展信息化教学,将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于教学过程各环节,实现信息化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全覆盖,不仅可解决传统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运用单一的矛盾,而且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

4.丰富、生动的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学、完成作业和后续实训。云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还有利于校企“双导师”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在线答疑解惑。

5.最后,校企“双导师联动”下的信息化课程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双丰收。不仅学生期末成绩平均分有所提升,同时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度和教学评价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超颖.运用“三改一提”理念,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6(3):30-31,38.

[2]周晔.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创新专业课教学设计——以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9):162-164.

[3]周源,余静.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及评价标准和实现途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0-33.

[4]顾准,王杨.探索信息化教学与高职项目课程的融合[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51-54.

[5]周晶.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的误区与建议[J].2015(10):132,136.

[6]马春莉.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案设计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281-282.

猜你喜欢

导师校企信息化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