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字化出版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
2018-04-02桂静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桂静(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在网络信息技术驱动的重大变革中,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改变了传统期刊的出版流程、出版介质及传播方式,传统学术期刊以纸质期刊出版作为最终目的的出版方式正在向数字化多媒体融合出版发展。据ALPSP①统计显示,早在2008年,可通过网络访问的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类国际期刊比例已经达到86.5%[1]。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也迅速增长,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44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15.85亿元,但与此同时,从2013年开始至今,传统期刊的总印数逐年下降[2]。学术期刊作为承担学术传播的主流媒体,在数字化出版进程中能否继续发挥好其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的重要载体功能,正面临重大挑战。学术期刊编辑作为学术期刊出版的中坚力量,作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变革的具体参与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学术期刊正在向数字化出刊模式转化。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术期刊完成了期刊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实现了在线收稿、审阅、编辑加工、审定发稿和在线办公。在期刊发行和传播环节,各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相对缓慢,大部分学术期刊仅依托中国知网等期刊数据库平台实现其纸质发刊内容的网络化,对于期刊网站、公众号的建设或移动终端APP的研发还相对滞后。其中,少部分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的期刊编辑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期刊网站基本实现了近刊浏览、过刊查阅、文献检索、新闻通讯、行业信息、相关行业链接及作者、读者、编辑之间的在线互动等功能;一些编辑部建立的公众号和研发的期刊APP也能供读者在移动设备上获取最新学术信息、预览文献摘要、订购收费文献、下载期刊全文等。但是,大部分期刊编辑部尚未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而已建网站的情况也参差不齐,网页空置、内容缺乏、功能不完善、信息陈旧等现象比比皆是,网站形同虚设。在数字化出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术期刊与其他期刊的发展相比,其数字化程度明显落后,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方面的意识也相对滞后。因此,为适应数字化变革的时代需求,继续发挥学术期刊对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各学术期刊编辑部需要从宏观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变革管理理念、出刊模式及营销方式等,确保自身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从微观上看,传统学术期刊的编辑角色定位亟待转变、编辑素质也有待提高,确保学术期刊在移动网络空间的学术引领能力,使其在数字化出刊时代良性地、可持续地发展。
二、数字化出版背景下编辑角色的新定位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出刊模式和传播方式,信息的传播更快速、便捷,这同时也引起了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通过数据库、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直接检索论文占文献阅览的绝大多数,传统的纸质期刊更多只作为编辑部之间的交流和存档使用。此外,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作者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其他所有用户都可不通过学术期刊对论文成果进行转载和传播,传统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信息发布权威平台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更重要的是,信息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的改变,作者和读者以及其他潜在用户对学术论文的传播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对学术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化出版时代学术期刊编辑除了应具备传统的文字编辑、校对的能力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速其角色的转变,从内向型单纯的文字加工人员变为外向型复合型编辑人才。第一,转变为策划型编辑,成为学术创作的组织者。紧跟时代脉搏,具备大数据时代敏锐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根据学术发展动态,围绕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选题策划,引领各学科发展趋向和理论创新,既要站在学科理论的前沿,引领学科发展和研究的方向,又要反映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关系全局的热点问题。第二,转变为学术性编辑,既是杂家,也是专家。作为杂家,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充足的信息量,广博的知识面,能够准确判断各类型稿件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价值,从而对各类学术论文进行甄别、选取;作为专家,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成为文字编辑学领域的专家,还需要结合专业或负责的栏目,成为该专业领域的专家。第三,转变为数字技术型编辑,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及产品,针对不同媒介出刊特点,创造性地对出刊内容进行二次编辑。第四,转变为营销型编辑,借助各种媒介平台,扩大学术论文的传播范围。第五,转变为社交性编辑,重构读者、作者与编辑部之间传统关系,组织学术活动,交流学术观点、碰撞思想,催生学术成果。
三、学术期刊数字化编辑队伍建设的措施
数字化出刊背景下编辑角色的新定位,对传统学术期刊编辑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既要具备传统的编辑技能、文字素养和服务意思,还需要从整体把控数字化出刊规律,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选题策划、学术鉴别、数字化加工、多媒体传播、营销及反馈等环节。
(一)强化基本素质与基本业务能力的培养
编辑业务能力,是完成传统编辑工作必备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文字素养等。首先,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需要具备相当的政治敏锐度,找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走向。其次,建立和完善法律意识。信息获取的快捷和便利在一定程度上给抄袭、学术剽窃、盗用版权等不良行为提供了便利,因此学术期刊编辑需准确并且熟练的运用法律规定及相关技术手段准确甄别论文价值,规范出版。第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通过参加新闻出版机构、高校学报研究会等组织的相关编校技能培训,更新编辑出版知识,向同行学习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当下,网络语言盛行,学术期刊编辑在与时俱进了解和运用网络语言的同时,也要提高辨别能力,坚决纠正一些破坏用语规范、低级庸俗的网络用语的使用。
(二)提高数据处理能力,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
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从传统的纸质出刊向数字化、网络化、开放化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是将传统纸质刊发内容简单地复制到数据库和各种新媒体平台,而是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学术论文进行科学的管理、分析、评价、调整,并进行创造性地二次编辑、整合、重组,形成新的内容,再投放传播,以适应作者、读者、用户等多样化的刊发需求和阅读方式的改变。如,针对手机等移动终端实时、简短、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可选择性地推送刊发学术成果中的核心观点、文摘、目录等,同时利用二维码,实现全文或者延伸内容的链接;针对网站用户,可采取动态链接的方式,关联相关研究领域的其他研究成果,并采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再现实验、调研和数据采集过程,使读者身临其境,融入科研过程,感受学术研究。此外,编辑活动作为一项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在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学术内容进行二次编辑的过程中,其创造性能得到更好的体现,不同的个性和编辑方式,能形成独有的风格,从而塑造个性化品牌,提高辨识度,提高编辑的工作主动性和市场价值。
(三)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提高学术判断能力和学术眼光
根据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新的角色定位,学术期刊编辑要既是杂家,又是专家,不仅需要有埋头案首的工作精神,沟通、协调、合作能力也至关重要。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借助各种互联网平台,与有关部门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有效沟通,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并通过组织、参与各种实践调查、学术研讨、论坛沙龙等活动加深认识和交流,了解各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提高学术判断能力和学术眼光。同时,通过多媒体的互动沟通平台,倾听作者和读者心声,了解其多方面、多层次的阅读需求和对刊物栏目策划及刊发论文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栏目和文章点击率的检测,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指导选题策划和组稿方向。
(四)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专家学者的对话能力
对于学问的研究,先“入乎其内”才能不说外行话,才能更好地与专家和作者有效的交流,因此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强化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编辑开展学术研究,无论是在编辑学领域还是其他专业领域,都是提高自身学术素养,进而提高学术期刊品位和质量的有效途径[3]。切实从事科学研究,能有效指导编辑实践,提高编辑对其它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等的认识,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研究潜力及创新能力,促进编辑工作水平的提高。
(五)注重营销策略培养,扩大期刊传播范围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是传统学术期刊与数字技术在内容和传播渠道和平台方面的深度融合。据调查,“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通过电脑阅读的人数开始下降,通过移动终端阅读的认识直线上升......最常用的途径是手机,占比38.7%,远高于其他媒介”[4]。因此,学术期刊的传播和营销,就应更加注重新媒体的应用,采取适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学术营销策略。学术期刊编辑则需要深入研究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深入调查读者和潜在读者更喜爱的传播方式,根据不同领域的学术内容,采取多形式的内容编辑和发布方式,以受众为中心,执行不同的推广方案,同时通过用户反馈监控推广进度和推广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
编辑工作是数字化出版的中心环节,编辑人员是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的具体参与者和实施者,其作用不容忽视。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传统的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习惯于期刊出版的传统运作方式,对数字化出刊时代的信息技术、传播规律和营销手段还相对陌生。学术期刊编辑应以移动互联网精神重新审视传统出版行业,重新定位编辑角色、重构其编辑素养,向学术型、策划型、技术性、营销型转化,促进学术期刊的良性、健康发展。
注释:
①ALPSP全称“Association of Learned and Professional Society Publishers”,学术和专业社会出版商联合会
参考文献:
[1]彭希珺,张晓林.国际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6):1033-1038.
[2]李雪昆.期刊不灭是誓言更是现实[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09-22(5).
[3]游俊,胡小洋.编辑学者化的实质及显示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3):340-343.
[4]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201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