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金属零件在装饰画中的应用
2018-05-12金麟玉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1700
金麟玉(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611700)
前言
随着绿色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在装饰画中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再创造已经成为一种创作趋势。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不同的“垃圾”,而它们并非是无用的,设计者采取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将这些废弃材料按照其属性的不同进行再次艺术创作,使它们二次发挥价值。将废弃材料应用到装饰画中,顺应了现代设计可持续设计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给装饰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注入了新的能量,拓宽了现代装饰画的表现形式。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废弃金属零件不仅在种类与数量上十分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也具有造型灵活、可塑性强等特点,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废弃金属零件在装饰画创作中的审美价值。
一、装饰画中废弃材料的再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市面的消费品在数量与种类上都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消耗,这也造成了大量废弃材料的产生。如今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各行各业的人们也在不断地寻求减少资源消耗的途径。于是,废弃材料的再利用成为当代社会一个减少能耗的趋势。在设计领域中,如何将废弃材料作为创作元素与艺术创作相融合,成为今后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这将不仅为人们带来美的感受,也颇具社会意义。
再者,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艺术的追求。装饰画近年来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产品之一,不同风格、材质、造型的装饰画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满足着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装饰画材料中废弃材料的运用,则是将看似毫无美感甚至没有实际意义的材料,通过设计者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作为独具特色的创作元素应用到装饰画中,例如废旧毛线、废弃酒瓶盖、废弃角铁等材料在装饰画中已有了一些作品(见图1)。与传统装饰画的不同的是,这些装饰画首先扩宽了我们对装饰材料的选择广度,其次依据不同材料的质感与肌理营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氛围,再者,在装饰画中利用废弃材料也是对绿色设计理念的一种宣传策略。
图1 废旧毛线、废弃酒瓶盖、废弃角铁等材料在装饰画中的创作
二、废弃金属零件的个性美
在废弃材料的选择中,不同的材料有其不同的装饰语言。其装饰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自然界的材料和人工制作的材料,由于人工制作所产生的废旧材料则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例如生锈的钉子、坏掉的拉链、不转的齿轮等。在材料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材料的可塑性。多种多样的废弃材料在选择上并非每一种都可以运用。其次要考虑到质感的轻薄、厚重、色泽等。材料选择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与体验,最后将不同材质的材料运用到一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感受。接下来我以废弃金属零件为例来谈。
(一)废弃金属零件具有丰富的形态
随着工业的发展,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废弃金属零件,不同规格与形状的金属块、金属棒、金属管零散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图2)。从规格上看,金属零件在制造上规格多样且统一,可根据装饰画中对材料不同的应用方式选择不同规格的零件,例如,金属零件因为自身的特性可以进行黏贴、嵌入、组合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为艺术作品的实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从形状上看,金属零件有着不同的造型,在外观造型上极富视觉性,同时把三维立体的金属零件具体应用在二维图画中,形状的不同可以让设计者不断创新,从简单的点线面到一幅作品完成的千姿百态,其立体化的特点推动了装饰画的多元化发展。
(二)废弃金属零件的肌理效果
金属零件本身呈现出抛光、锉平或是不规则的点状纹、线形纹和较为具象的肌理纹样,有时也与镶嵌、错金银等工艺相结合。在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上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从视觉肌理来看,废弃金属零件上的纹路在与环境的作用下产生特有的质感肌理效果,比如在对光的折射上,废弃金属零件由于自身的特性不具有新零件极强的光泽感,但却在此基础上增添了独特磨损的痕迹(见图3)。从触觉肌理来看,废弃金属零件一方面有金属固有的机械触感,一方面又增加了使用后因功能缺失遗留的残缺感,这种残缺感降低了光亮、平整的金属零件所带来的生硬冷漠之感。在装饰画的应用中,保留废弃金属零件的形态、肌理及材质的固有物理化学属性,利用其在废弃后又产生的独特肌理优势,更加提升了它在装饰画中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图2 不同规格与形状的金属零件
图3 废弃金属零件的肌理效果
(三)废弃金属零件的运用引起的情感反应
语言是传递思想的媒介。材料语言当然也必须能够传递装饰画的精神内涵。废弃材料里记录着人们已经逝去的过往,记录着一个个人、一段段事。废弃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也有其各自的语言。在本能层面上,设计选材综合分析废弃材料的感觉特性,选用与产品要传达的功能和情感最匹配的废弃材料,让用户本能感受到所要传递的情感,做到直白易懂。例如废弃金属零件本能的使人有坚毅冷酷之感,用它们制成的机器人很好的延续了这一特性,这种情感反应是基于物对人某个特定的内在倾向。在另一个层面上,设计者可通过材料与情感的鲜明对比,刺激人的感官,例如应用废弃金属零件表现自然的生命,生命的柔软与零件的冷硬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作品散发生命力,给人以温馨之感的同时引起生活警醒,唤起一些思考(见图4)。
图4 废弃金属零件所引起的情感反应
三、废弃金属零件装饰艺术的表现手法
废弃金属零件形态多样,极富可塑性,其肌理具有偶然性及生动性,在日常使用中由于磨损程度不同而形成的一种“缺陷美”。这种缺陷美的零件痕迹不一,偶然产生缺口边线形态,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形式美,被自然环境侵蚀产生的锈迹亦成为一种独特的图案。再有,金属色是金属零件的独特魅力,不仅方便从品种众多的零件中选取色彩合适的零件,也可在后期对它们进行单独着色,以增加色彩的多样性,提高装饰画的整体审美效果。设计者将废弃金属零件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在表达设计中与其他材料进行关联,是一种感情的升华,使之整体生动又独特。
(一)拼贴的艺术手法
通过拼贴的艺术手法可以更好的实现废弃金属零件的形式美。一幅装饰画在设计中,要巧妙选取不同的零件,使之能自然的融入画面中。这也好比在材质上注重不同质地的表达,对于废弃金属零件的缺陷,也应在装饰画中进行有意识的关注。将外形缺失、氧化变色的废弃金属零件进行有意识的创作,合理转化其瑕疵,使其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随机产生的装饰效果。这也可以表达艺术家的创作个性,通过拼贴的手法将废弃金属零件相互之间产生的不规则空隙,引发出具有错综韵律的空间感受。同时,在拼贴的过程中由于零件造型、规格重量各异,在胶水的用量上则需要考虑个体零件的具体情况(见图5)。
图5 废弃金属零件拼贴制成的装饰画
(二)色彩的多样性
装饰画中,色彩往往是触动人的第一要素,相较于形态造型上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色彩对整个艺术作品的设计效果起着更直接的作用。在采用废弃金属零件进行创作过程中,其自带的冷毅金属色彩是金属零件独特的魅力,也是其特有的品质。运用不同废弃金属零件,彰显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比如银白色的螺丝、金色的铜片、蓝色的螺栓、黑色的铝板等。色彩装饰在装饰画中也要注意与材料本身特性和周围环境相统一,在统一中求变,融合在整个设计作品中。在用色上,除了遵循金属零件固有的色彩特性以及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色彩纹理外,也可借助人工手段对设计图中的部分零件进行单独着色,注重与设计主题、审美关系相互协调(见图6)。这样才能更好的彰显出废弃金属零件的表现力,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具有独特神秘的视觉与心理感受。
图6 废弃金属材料创作出的昆虫
(三)废弃材料的不同结合方式
不同的结合方式运用到一张画面上,会带来意象不到的视觉效果。将不同材质、不同外观、不同艺术语言的废弃材料,用对比的形式应用在一起,可增强装饰画的动感。例如将金属零件与毛线绕线结合所创作出的装饰画,金属零件的刚与毛线的柔完美结合,呈现出一幅刚柔并济的画面(见图7)。将相同材质、相同外观、相同艺术语言的材料,用重复形式应用在一起,可增强装饰画的视觉感。例如将一种废弃金属零件上下或左右的重复运动,得到一个二方连续的图案,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节奏感(见图8)。将相似材质、不同外观、不同艺术语言的材料,采用相似形式应用在一起,可增强装饰画的装饰感。例如将不同外观造型的废弃金属零件进行组合拼贴,整幅画面中,各个零件既相互穿插呼应,又具有整体意识,增添画面的装饰性与趣味性(见图9)。
图7
图8
四、废弃金属零件的运用引起的社会反思
从装饰设计的审美角度看,过往的装饰材料越来越失去活力,现行的废弃材料以新的生命形式对装饰画进行设计再造,哪怕一颗生锈的螺丝都有其美的所在,借此挖掘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效果。从对社会的警醒角度看,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并不是建立在对资源挥霍无度的基础上的,废弃金属零件的再运用亦传达出一种物尽其用、崇尚环保的生活观念。废弃材料因其得天独厚的、被时间洗礼过的痕迹,不仅为人们追忆过往提供了契机,也以此告诫人们光阴已逝,珍惜当下。
结语
综上,一度被当做废弃物的材料得以再造,其价值与功用被重新审视,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人们对材料的重新认知,同时引发设计者重新构想的能力。让那些原本沉闷死寂的东西,重新聚气凝神。当人们近距离感知、使用时,蓦然被触动,激荡起不曾有过的平实与惬意。当代对废弃材料的再利用设计,不应是仅为满足猎奇心态而一时兴起的风潮,更不应是迷失自我的随波逐流。它应展现出动手务实与自主建构的设计观,激发我们对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进而影响和助推人类生活方式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1]戴萌.城市再生资源的艺术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6):21—24.
[2]李健,石文斌,杨建忠.废旧牛仔布的回收利用探讨[J].国际纺织导报,2013,2:78—82.
[3]尹琳娜,丁密金.论新材质在饰品装饰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
[4]陈梦婷.浅析废瓷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审美价值的探究[J].大众文艺·美术与设计.
[5]盘湘龙,吴祝元.从荷兰产品设计解读“绿色设计”新原则[J].装饰,2010(9):125—126.
[6]王岳.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8):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