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若在场,四季都很好

2018-05-14小灯泡儿

青春美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酒肉朋友面汤贬义词

■ 小灯泡儿

年少时,一个人吃饭如单刀赴会,有多轻快,就有多心酸。赶上饭点,小长队排起来,磨磨蹭蹭到窗口,端一盘子饭菜,转身逡巡找座位。害羞如我,一心想奔向角落去。最怕的是,眼见某老师一脸攀谈状,径直走到我对面,那些鱼丸、虾饺、蘑菇瞬间晦暗下来,白米粒也变成塑料泡沫。我搜肠刮肚,一番尬聊,这餐午饭才算结束。

再后来,我换了同桌,淡了青涩,添了第一任“饭友”。那会儿,她叫包子,我叫油条。许是对味,也对胃,相处起来倒不尴尬。若是周末没课,她找路,我探店,满杭州东跑西颠。有一次,我们钻进“苍蝇馆子”,一手油,一脸汗,我狼吞虎咽,吃相全无;她错把米酒当甜奶,“咕嘟咕嘟”,声音都变稠了。

待雪落满枝,我们冰糖炖梨,红薯焐心窝,顺便约定等以后上了年纪,变成老太太,每天就裹得严实点,互相搀着出门:扯闲话、嗑瓜子、搓麻将、聊八卦。晌午饿了,唤来小孙子随时开火,炒个家常菜,煮碗甜面汤。下午织织毛衣、睡睡觉,消磨到晚上八点半……聊着聊着,我肚子咕咕叫,她哈哈笑,两张滴粉搓酥的小脸,实朵朵像是糯米粽。

年少不知岁月长,彼此的陪伴战胜实际的亲密,成为煲制感情的慢火,呼啦一声,明晃晃。哪怕多年过去,那些回忆我快记不清,却忘不了儿时吹牛皮:“等我挣钱了,请你吃大餐。”还有她喝完米酒后醉眯眯,笑着踢开路边的油桶,又惊痛着跑掉的傻样子。

父辈们常说饭局如战场,得失唇齿间。吃得舒服是其次,重要的是把事情谈成。但在年轻人的眼里,“酒肉朋友”未必是个贬义词——在这个甜、咸汤圆都会引发“南北之争”的时代,如果三观不完全契合,吃喝能够同频,又有何不可?即使我不喜咸辣,我也体谅你重口味的心;即使我们来往不便,你依然会赴我的约。身边的人来了又去,每一程都能遇上同行者,却很难遇到那样一个你——像小松鼠手捧着坚果,拿出最好的四季和我分享。

8岁时,只要一起约过饭,咱们就是好伙伴。放学后,甩掉鞋袜,窝在沙发上,彼此蓬头垢面地吃鸡爪,面目狰狞也不怕;

19岁时,我说知己莫过于“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夜漫长,灯光暗而暖,座位宽而软,一桌人聊天侃地,斟酒不休;

而这些年,我渐渐发觉,一个人吃饭其实也挺好。窗外薄雾起,小汤勺在碗边敲敲节拍、哼哼歌,我扫扫瓜皮、打打盹儿,多自在。我不必等人,不用主动破冰,不怕面汤溅身,不怕笑场喷饭,可以发呆放空吃喝两三个小时,也可以狼吞虎咽五分钟就抹嘴走人。

人生在世,饭友难觅。惜缘已是难得,求份过于奢侈。管他是浓汤鱼羹,还是清粥小菜;管他是白酒利刃,还是黄酒钝刀——对味的人,对胃的菜,才算可爱。

真希望,你能三餐不忘,照顾好自己。若有伴,愿持一壶酒,远慰风雨夕;若独食,空腹不得饮,来锅黄焖鸡。

猜你喜欢

酒肉朋友面汤贬义词
福山面汤
拌面汤
张老师犯得着这样“处心积虑”吗
酒肉朋友“地久天长”
小瓷碗
馏面汤
酒肉朋友照样天长地久
存心有天知
卖萌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等6则
酒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