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怡的作品里谈创作
2018-05-13张燕
张燕
摘要:陈怡作为从中国走向世界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位女性作曲家,她有自身特殊的学习经历和音乐创作理念,有自己柔情似水般对家乡音乐的眷恋和挚爱,也有包罗万象的胸怀,乃至致力于传播弘扬世界民族音乐。她的音乐创作美学观和审美观与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协调统一,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音乐韵律,用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音乐词汇编织出突显个人风格的音乐语言。陈怡从国内走入国际主流音乐界的作曲家,她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她的音乐求学道路和音乐创作的个人魅力是怎样形成的?她是怎样一步步传播中国音乐文化并站在国际舞台使之熠熠生辉的?对于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国音乐创作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关键词:陈怡 音乐创作理念 民族音乐 国际主流音乐界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6-0012-02
一、陈怡的几部代表性创作
陈怡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动势》在2001年获得艾夫斯作曲大奖。这部作品是陈怡在1998年写给大学生管弦乐团的,为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由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于同年五月在纽约林肯中心世界首演,曲长约13分钟。创作这部作品时,她受启发于古老图腾之威严,火山熔岩之震动,以及千钧一发之紧张、不可遏止之动机和张力。其中中国文化与音乐的元素浓厚,她从中国书法龙飞凤舞的线条与造型之中获取灵感,运用唐代音乐素材,用短笛开场,再加入打击乐丰富了音乐形式。音乐之中饱含的对社会前景之向往与憧憬也让这部作品的思想感情升华到极致。这些共同体现出这部作品的与众不同和陈怡在创作方面的非凡才华。
无伴奏童声合唱《中国古诗五首》由陈怡创作于1999年,这部作品是由美国旧金山女童合唱团委约,并成功首演于美国旧金山戴维斯交响音乐厅。陈怡在合唱中选用了中国的五首诗作作为歌词。这五首合唱各自独立成章,又互有关联,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鹤雀楼》、李白的《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及中国乐府诗歌中的两首南北民谣——《江南可采莲》《敕勒歌》。这个合唱团由三百二十五位合唱队员组成,其成员年龄和程度参差不齐,所以陈怡的创作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让初学合唱的儿童能够得到合唱入门的效果,同时也要让高阶段的同学能够有新的突破和锻炼。除此之外,也要具有艺术价值和学习意义。比如:1.在《登鹤雀楼》中她根据往上登高的形象,采用音阶上行,运用不同调式来发展音乐走向,其中的歌词“东西南北”运用不同音调和音符时值来让合唱团员练习汉语的发音。2.《静夜思》表现的是在很安静的月下所发生的一切。这部合唱的第四声部没有音高,只有节奏,发音运用民间歌曲中的衬词,用来形象化月色下蟋蟀的鸣叫,表示月色下的安静。该声部由初学者和低程度成员负责演唱,目的是让他们开始学会数拍子。这部合唱运用了复调化和声和和声化复调,丰富了作品的和声色彩。3.《敕勒歌》这部分的合唱采用三和弦的音块为开头,每个声部都可以很容易的进入演唱,但三和弦的每个音都在不同的调上,和声上运用了三和弦的原位和转位,这就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和音乐的可听性。4.《望庐山瀑布》中每一声部都采用不同的速度,所用的衬词也是从不同民歌中提取出来之后再进行混合而形成的,并采用戏曲中的一字多音的唱法。同时,在音乐中加入爵士乐的因素,唱词模拟打击乐的发声。陈怡说:“我教美国学生唱中国歌曲,想让更多的人接触中国民间音乐、了解中国文化。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我常常把中国民歌改编成合唱,在合唱唱词中加入很多中国古诗、戏曲的元素,歌词有的是英文,有的是中文。这样让他们通过音乐的了解、学习和演唱来接受中国文化的教育,可以学习中文和提高文学修养”。
陈怡的《宁》是为小提琴、大提琴和琵琶而作的三重奏作品,由美国明尼芬达室内乐协会委约,由吴蛮、金永南与马友友于2001年5月30日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奥德维表演艺术中心作世界首演。“宁”曾是南京的别称,具有安详和平的意义。陈怡在介绍这部作品时这样说到:“记得有多少愤怒和充满激情的经历过二战期间日军侵华的老一代反复的讲述如此众多的既恐怖又真实的故事,我真诚地接受了此委约,创作了一首‘招魂曲,去追忆亚洲的一场大浩劫——南京大屠杀”。这部作品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牢记历史,同时也呼吁世界和平,未来和平。
《胡琴组曲》是陈怡为三组胡琴与弦乐四重奏而作的五重奏曲,该作品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唱(用二胡演奏);第二乐章:吟(用中胡演奏);第三乐章:舞(用京胡演奏)。这三个乐章分别表现了二胡的柔美及歌唱性、中胡的人声化音色及京胡运弓的遒劲与潇洒。这部作品得到很多胡琴演奏家的喜爱,同时也被改编成各种版本,最开始是写给陈杰彬和克罗洛斯四重奏团的,但在后来被不同的团体改编成弦乐四重奏和胡琴的组合、弦乐队和胡琴的组合,也有大管弦乐团演奏这部作品,这部作品有的部分也被改编成了民乐。她的音乐常常被一些音乐家和演奏者们进行二次创作,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二、从陈怡谈创作的必要条件
“至少认真学习一种乐器,并尽可能的达到高级别的演奏水准”。对一种乐器的精准演奏可以帮助我们在接触相关学术文献和浏览曲目时对作曲家作曲意图和对作品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就像很多钢琴音乐家在学习别的乐器时会比从未接触过音乐的人更快入门一样。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任何乐器就开始进行音乐创作的人来讲,想要创作出好的音乐,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对各种乐器没有深刻的了解,无法融会贯通,在创作中往往也很难有自己的见解。
“注重合作的重要性”。作曲的过程不是作曲家总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埋头于研究创作,两耳不闻窗外事,好的作品需要作曲家“走出去”。首先要有一副懂音乐的耳朵,在平时要多听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会,多听多思考;参加采风活动亲临原生态民间音乐现场,从民族民间音乐里汲取创作素材,丰富自己的音乐语汇。音乐由作曲家创作后需要由演奏家演奏,听众欣赏后才能算是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完成,所以作曲家也要与音乐演奏团体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共同讨论作品演绎中的细节和问题(这往往有可能决定一部音乐作品的命运)。此外,作曲家也要多出现在听众面前,与音乐会的观众交流,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意图,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同时根据听众的反馈也可以衡量自己作品的质量和价值,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创作要独具特色,注重文化背景,要形成自己的音乐语言”。好的音乐不在于时间意义上的旧和新,而是在观念,有自己的观念才会有新的创作技法,才会有新的作品。也就是说作曲家要敢于走自己的路,作品要有辨识度、富有个性,但在注重技术的同时也应避免作品内容的苍白、乏味。“细节决定成败,成功贵在坚持”。在她的作品中往往是一些细微的因素就能轻易牵动听众的神经,让整部作品的意义被无限放大化。比如她在把民间器乐独奏素材用在创作中时,她注意到民间音乐常常没有拍号,呈现出散拍和即兴性的特征,她就根据民间音乐的骨干音为出发点,不刻意拘泥于音乐的固定形式,而是发掘乐器性能,从而更准确地表现出中华民族音乐的特色。在陈怡的创作生涯里,有一件事是她一直为之不懈努力的,并为此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那就是一直以來,她都致力于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事业,无论是从基层还是在顶级的音乐殿堂她都热衷于弘扬中华文化,在她的作品中也始终秉承着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
以上对陈怡的学习经历,作品和她的创作理念及成就分析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此文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使之走入世界,被世界各族人民接受并喜爱,并以此丰富全人类的精神文明为初心。为推进我国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能够深入了解陈怡音乐创作,为新音乐风格创作的作曲家或以经验或以启发,也为国内探讨像陈怡等备受瞩目的华人当代作曲家,他们在“新音乐”领域的创作技法和理念等方面的研究助力。
参考文献:
[1]金湘.谈谈陈怡[J].人民音乐,2001,(09).
[2]黎颂文.中西合璧:陈怡作品中的民族因素[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龚晓婷.意境深远 物与神游——陈怡的《中国古诗合唱五首》的艺术特色及复调技法的运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02).
[4]杨凌云.现代技法与民族民间音乐的化合——论钢琴独奏<多耶>的创作特征[J].黄钟,2002,(04).
[5]陈怡.青年作曲家创作心态录——部分青年作曲家参加“第一届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节”文稿转载[J].音乐研究,19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