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家亮手风琴作品分析

2018-05-13周婷婷

艺术评鉴 2018年6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改编创作

周婷婷

摘要:谭家亮,青年手风琴演奏家。谭家亮创作的手风琴作品《枫之舞》荣获首届天津“全国手风琴作品比赛”优秀作品奖,并被选定为 2010 年“哈尔滨之夏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传统低音组的规定曲目。谭家亮也改编了众多手风琴作品,例如《贝加尔湖畔》《彩云追月》和《喀秋莎》等。谭家亮将流行音乐、中国传统器乐曲和外国民族音乐都用手风琴来进行全新的演绎,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谭家亮  手风琴作品  作品分析  改编  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6-0014-03

在国内外,专门为手风琴这件乐器创作的音乐作品很少,专门为手风琴进行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也不多。谭家亮所创作和改编的作品都是为了手风琴而作。

一、创作手风琴作品分析

谭家亮创作的手风琴作品有《枫之舞》和《献给妈妈的歌》这两首。下面以谭家亮最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枫之舞》为例,来进行分析研究。

(一)《枫之舞》的源起

《枫之舞》是谭家亮2009年创作的一首手风琴作品,谭家亮2010年便出国留学,在这样的伤感别离之际创作出了《枫之舞》,表现了心中的难舍难分的情感。

(二)《枫之舞》的分析研究

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 A-B-A1-C-A2,为回旋曲式。A部分的和弦表现的节奏感很强。B 部分总体听起来都是连贯悠扬的,右手的跳进音阶的跑动,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A1部分这是 A 部分内容的延伸,意在突出主题,这部分的旋律声部的音阶由低到高最后落在低音处,像极了一声叹息。C部分音乐色彩从灰暗到了明亮,也是整首曲子情绪的最高潮处。作曲家在创作的技法与情感的表达上搭配的十分得当,也更让这一部分的明亮色彩印在听者的心中。A2部分是这首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延伸了A部分的主题。这首作品对手风琴演奏者的基本技巧要求较高,速度很快,使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力度符号也使用频繁、强、弱、渐强、渐弱,让整首曲子的情绪变化更加明显,让听者能产生更多共鸣。

(三)《枫之舞》的演奏提示

谱例 1:

引子部分速度为急板,节拍为四分之三拍,节奏性很强,表现了作曲家心中忧愁的情绪,在演奏的时候要突出表现重音,并且要轻巧而富有弹性地演奏。引子部分使用了重复记号,在演奏的时候要表现出力度的强弱对比,力度记号第一遍為mf,第二遍为p,为进入音乐主题做准备。

谱例 2:

A 段部分要着重表现出主旋律,并且要连贯,力度为 mp 并且要作渐强处理。

谱例 3:

B段部分的情绪是极浪漫的,与A段部分的情绪形成对比。力度记号为mf并且作了渐强和渐弱处理。在演奏时要表现出力度的强弱对比,每个乐句之间的风箱连接设计要合理,音阶跑动部分右手要表现出颗粒型,触键要浅并且手指要有弹力。

二、改编手风琴作品及分析

谭家亮改编的音乐作品的风格比较多,有流行音乐改编的手风琴曲《贝加尔湖畔》《玫瑰玫瑰我爱你》《烟花易冷》和《夜来香》,还有中国传统器乐改编的手风琴曲《彩云追月》和外国民歌改编的手风琴曲《喀秋莎》,经谭家亮改编的手风琴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使人耳目一新。下面将以谭家亮改编的主要手风琴作品《贝加尔湖畔》《彩云追月》《喀秋莎》为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流行音乐改编作品及分析

1.流行音乐《贝加尔湖畔》的内容与特点

李健创作的《贝加尔湖畔》这首歌,歌词和曲调都非常优美,深情又清澈。贝加尔湖就是2100年前,苏武牧羊的北海。苏武被匈奴困住了,但是威武不屈,就被流放到了北海牧羊19年,匈奴要等待着公羊生仔之后才能准许苏武回到家乡,但苏武不受匈奴的逼迫,依然手持汉朝的符节,以牧羊为生,表现出了苏武不屈不挠的气节。李健创作的这首《贝加尔湖畔》,是他去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一睹了贝加尔湖惊为仙境,所以就写下了这首俄罗斯风格的歌曲。

2.手风琴曲《贝加尔湖畔》的分析研究

谭家亮改编的《贝加尔湖畔》把原本简单又短小的流行音乐变成了风格鲜明、音乐色彩变化丰富的手风琴曲。主要由引子、A 段、B 段、A1 段、尾声这五部分组成。

引子用凄凉的音调来渲染整体气氛,并且为进入主题做准备。A 段是原曲主题的演绎,速度平缓,力度为p,还原了原曲中安静、波澜不惊的贝加尔湖畔。

B段的情绪与A段的情绪作了鲜明的对比,力度加大,速度也加快,仿佛贝加尔湖畔刮起了风下起了雨。A1段是再现部分,突出了主题,但是也不完全照搬主旋律,而是通过旋律加花的方式丰富了主题。尾声部分与引子部分相呼应,情绪也低落了下来,结束感很强。

3.手风琴曲《贝加尔湖畔》的演奏提示

谱例4:

引子部分要慢速自由的演奏。

谱例5:

A段部分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所以在演奏的时候速度是80,力度为p。

谱例6:

B段部分速度为150,极快的速度与A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频繁的使用三连音,还加入了顿音标记,所以触键要深,并且均匀地演奏。

谱例7:

A1部分是对主题的加深,表情记号为悲壮,速度为80。力度从开始的fp到fff最后过渡到p,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风箱把力度的对比表现的明显。

谱例8:

尾声部分整体力度都很强,从ff到fff,像吹着号角一样走向结束。要着重处理重音,在演奏的时候要把重音表现出来,在重音标记的音符右手触键要深,但是风箱整体力度要均匀。

(二)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作品特点分析

1.《彩云追月》原作简介

《彩云追月》这首音乐作品最早见于清代,李鸿章曾经将这首作品抄送大内演奏,任光和聂耳以管弦乐重新编曲成曲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的编制而重新配器。这首音乐作品的音乐内容是描写人们心中的美丽月宫仙境。

2.手风琴曲《彩云追月》的分析研究

谭家亮改编的《彩云追月》运用变奏的手法将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变成了具有爵士风格的作品,由引子、主题、第一变奏、第二变奏这四个部分组成。引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延用了原曲的民族风格抒情演绎,第二部分就转换风格,轻巧灵活的音符为新出主题做准備。主题部分风格为爵士风格,速度为小快板,音乐听起来轻巧灵动并且浪漫。第一变奏的速度和力度与主题对比明显,速度比主题慢,力度比主题强,情绪也从主题的轻快活泼变为优雅高贵,但是爵士风格不变。第二变奏的风格与原曲相呼应,并且更加的突出主题。

3.手风琴曲《彩云追月》的演奏提示

谱例9:

引子部分在演奏时要注意音阶跑动的颗粒性,表现出轻巧和灵动。在演奏爵士风格的时候要注意身体的放松自如,表现出爵士风格音乐的特点。

(三)外国民族歌曲作品特点分析

1.外国民歌《喀秋莎》的内容与特点

《喀秋莎》是作曲家勃朗特尔谱曲的,歌词内容来源于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这是一首爱情歌曲,旋律明朗。

2.手风琴曲《喀秋莎》的分析研究

谭家亮说:“国内基本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手风琴乐团而创作的手风琴作品,我希望能够为他们创造出更多合适的作品,让他们在乐团演奏中能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喀秋莎》这首作品就是谭家亮为他的学生们所改编创作的,将这首苏联民族歌曲改编成了手风琴曲三重奏。这首作品是一部曲式,速度为 Allegro。分为两个乐段:A、A1,为平行型乐段。开头四个小节是对主题的重复句,以用来引出作品。三个声部,其中最高声部为旋律声部。谭家亮在改编创作时,将这首歌的主旋律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换气处加了一些级进的音阶,让整个曲子听起来更加有活力和灵动。第二声部和第三声部是为主旋律服务的,第二、第三声部是以伴奏的形式存在的,以跳音、和弦、分解和弦和连音为主的,与手风琴的左手贝斯形成了层次分明、情感色彩更加丰富的伴奏。

谭家亮在改编《喀秋莎》时从力度的强弱对比、伴奏织体的密集稀疏对比、和弦音程的对比,来改编丰富发展这一首音乐作品。从整体上来说,改编过后的这首曲子难度不大并且旋律优美,比起原曲更多了几分欢快。

3.手风琴曲《喀秋莎》的演奏提示

谱例10:

在整首乐曲中,用于连接乐句的十六分音符使用较多。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乐句前后连接的力度变化。渐强和渐弱的处理要明显。

三、结语

谭家亮改编的手风琴作品音乐内容更加的丰满,谭家亮在改编中非常注重对细节的处理:在乐句开始和结尾部分加花、在乐段的开始结尾部分加上过门、在音乐力度的强弱对比。改编后的作品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要求较高。当前对谭家亮所作的手风琴作品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分析谭家亮的音乐作品,让大家对谭家亮的音乐有更深刻的了解,也是为了手风琴的以后的发展略尽绵力。

参考文献:

[1]柳蕾.一切皆因爱你——2010中国第30届哈尔滨之夏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札记[J].聚焦,2010,(09):10-12.

[2]曲芳菲.简论流行手风琴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影响[J].大众文艺,2015,(05):137-138.

[3]申波.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03):12.

[4]杨茜.手风琴音乐民族化过程中的创作特点[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04):56.

[5]王琦.国内手风琴艺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2014,(08):235-236.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改编创作
Jazz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