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育花开朵朵放光彩—涉县第一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掠影

2018-05-12张瑞磊通讯员邢晓勃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涉县每学期足球

本刊记者 张瑞磊 通讯员 邢晓勃

2016年9月开学季,涉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长苑永清和往常一样站在学校门口,迎接每一位踏入学校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们一手牵着孩子的小手,一手拎着书包,送到教室门口,这一最为普通的细节被苑校长看在心里。

“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背书进学校呢?”苑校长问道。

“孩子太小了,他不行。”

“请相信我们,请家长们配合,孩子们行的,他们能适应学校,养成好习惯。”

习惯养成“我能行”

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脱离幼儿园的生活习惯,有的哭着喊着不进教室,有的需要家长护送进教室,有的书包还得家长帮着背……为帮助孩子们开始独立的小学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开展了“我能行”系列主题活动。“我能行”主题文化教育活动,不仅仅是自信心的教育,更是养成教育的直接体现。他们首先从写字和走路两方面着手。

为推进书法教育,学校自编了实小书法教材,从基本笔画开始,由浅入深逐步训练,向各班下发写字要求及目标,把每周三下午第三节定为全校书法课,聘请县书法名师到校进行指导,每月从学生书写姿势、书写速度、字体规范等方面进行一次集中检测,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由学校自行设计的班级、年级、校级激励卡,获得校级奖的优秀书法作品,在校园橱窗进行展示。一系列措施让学生习练书法的积极性与日俱增,写字水平也随着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好。

涉县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拥有3900多学生的县区大校,上下学楼道的安全问题就成了学校管理者萦绕在心头的思虑。于是,他们开展了“走好路站好队我能行”活动。每个班有班牌,有领队,有路线,学生放学在班门口集合要迅速,在楼道内队列要整齐,左右成排,前后成列,口号响亮,步伐一致,精神饱满,节奏清晰。通过长期的坚持,学校的路队已走出了精气神,成为第一实验小学靓丽的风景线。

尝到甜头的实小教育人把“我能行”主题文化教育,在德育工作中逐步推开,整理书包我能行、课前准备我能行、课间文化我能行、班级卫生我能行……他们从学习、生活、健体、行为等方面进行养成教育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基学生幸福人生。

阳光体育润无声

2015年初,河北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推进会在邯郸市召开,与会人员赴涉县第一实验小学参观调研,是什么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

“学生一白天有多半的时间要在学校度过,学生的校园生活要丰富多彩,给孩子们一个喜欢学校的理由。”这一直是苑永清思考的问题。小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本能的喜爱,第一实验小学的管理者抓住这一特点,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他们选择了足球,并且给每名学生都配了一个足球。这下,校园真正地沸腾了。刚开始,学生只是杂乱无章地踢一踢、拍一拍,慢慢地学生与足球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学校抓住机会,开展足球运动系列活动,在师生中倡导“校园足球文化”,班班建有足球文化墙,通过以“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唱足球、赛足球”为主要形式的“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来宣传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活动。学校每年主办一届以“热爱足球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在足球文化节上开展绘“足球”梦、摄“足球”乐、抒“足球”情、唱“足球”歌、跳“足球”舞、竞“足球”技、赛“足球”趣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强身健体,享受足球乐趣的同时,丰富课外知识,开发多方位潜能,达到启智益能的育人功效。学校充分利用体育教师专业优势,积极开发足球校本课程。自编足球操,做到人人都会做,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有10分钟的时间进行足球操活动;自编足球歌——《实小足球之歌》,做到人人都会唱,每天上课前各班组织唱足球歌;成立足球社团,每天下午放学后组织开展足球课外活动。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校讯通、家长会、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积极向家长和社会宣传足球运动,形成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关心、重视、支持、参与校园足球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人人都参与,班班有球队,年年搞联赛”的长效机制,在校学生基本上全员参与足球运动。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校园足球班级联赛,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以游戏为主的趣味足球比赛,三年级以上全部采用联赛制进行比赛,每个班级参与比赛场次每年不少于10场,基本实现了学生全员参与。

学校积极参与县、市主办的各项足球比赛,多次代表涉县到邯郸市参加“市长杯”和“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等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他们惊喜地发现,足球运动的全校推开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强健了学生的体魄,磨炼了学生意志,丰富了校园生活,达到了以球育人,以球健体,以球促智的目的。

家乡文化塑美行

抗战时期,涉县是一二九师司令部所在地,是晋冀鲁豫边区的腹心地。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解放了大半个中国,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从这里走向全国。这里丰富的红色文化为培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涉县第一实验小学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开展了七个一系列红色文化教育:一是广播站每天中午播放一首红色歌曲和一个革命故事;二是每班每学期开展红色文化班会,出一期黑板报;三是每位师生每学期学唱一首红色歌曲;四是每学期开展一次红色文化书画作品展;五是组建红色文化艺术社团;六是每学期组织一次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活动;七是每学期开展一次红色文化进校园宣讲活动。学生们浸润在红色文化之中,感受先辈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自己的品性。

涉县后池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四年环山,素有“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之说,为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2015年12月8日,64岁的刘士贵、67岁的刘虎泉和69岁的刘乃分等人带头组织义务修路。从此,沉“睡”多年的小山村焕发了活力,那种和谐、奉献、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成了当代红色精神的真实写照。这股满满的正能量正在涉县传递着。

后池村是第一实验小学的德育实践基地,暑期研学旅行,第一实验小学部分老师和少先队代表在苑永清校长的带领下,经过将近2小时的车程,又徒步2公里来到对口支教学校——关防乡后池村新愚公希望小学,开展“爱心手拉手,幸福并肩走”活动。第一实小的师生实地参观了后池村的新面貌,并聆听当地人讲述后池村战天斗地的事迹,在场的师生们都被后池人的主动作为、事不避难、锲而不舍、同心协力的精神品质深深感动,决心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建设美丽家乡。第一实验小学与新愚公希望小学的学生互赠礼物,互换了联系卡,结成了手拉手小伙伴。新愚公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为远道而来的朋友送上了自编自演的快板,第一实小的小朋友为新愚公希望小学的师生带来了合唱、舞蹈、小提琴演奏等节目,精彩的演出吸引了在场的全体师生,现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联谊学校一致表示,每月要安排师生进行互访一次,还要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等时间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来沟通和交流,携起手来共同弘扬新时代的新愚公精神。

苑永清校长说:“要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童年活动中健康成长,在主题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猜你喜欢

涉县每学期足球
涉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现状研究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让足球动起来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少年快乐足球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认识足球(一)
涉县花椒常见几种虫害及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