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妇母乳喂养采取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体化指导效果

2018-05-1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乳汁泌乳初产妇

王 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 100026)

母乳是婴儿最天然、安全和完整的食物,具有能够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为了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婴儿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完全接受母乳喂养[1]。而实际调查显示,纯母乳喂养达到6个月的婴幼儿不足30%,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知识的缺乏是导致母乳喂养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2]。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国内大多数三甲医院开始在围产期对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培训,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妇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自身生理条件有差距,而传统的指导往往缺乏针对性,对于受生理或心理素质等影响导致产后泌乳不足甚至缺乳的产妇帮助不大[3]。本院产科自2016年开始对初产妇进行围产期促泌乳启动干预,并联合有针对性的母乳喂养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初产妇,足月单胎妊娠,产妇无严重的妊娠期合并症和其他躯体疾病,能够正常交流,新生儿无先天性疾病,无母乳喂养禁忌,产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1岁,平均(26.3±1.8)岁,孕周(38.6±2.3)周;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87例,剖宫产63例; 文化程度: 中学或以下41例,专科或本科76例,本科以上3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0岁,平均年龄(26.6±1.5)岁,孕周(38.4±2.2)周;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82例,剖宫产68例; 文化程度: 中学及以下39例,专科或本科77例,本科以上34例。2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产期常规护理,包括产前母乳喂养指导,产后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吮吸、早开奶、按需哺乳,乳房护理等。观察组实施促泌乳启动干预联合个体化指导。

1.2.1 促进泌乳: ① 饮食干预。指导产妇进行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多汤类饮食,如排骨汤、鲫鱼汤、乌鸡汁、猪蹄汤等促泌乳食物。② 早期皮肤接触。完成分娩常规护理后,将新生儿以俯卧位趴于产妇裸露的胸前,协助产妇用一只手托住新生儿臀部,另一只手放于其背部,保证安全。让母婴持续进行皮肤接触1 h, 当新生儿出现觅食和吸吮动作时,协助产妇采用舒适的姿势尝试首次母乳喂养[4]。③ 乳房按摩。产后6 h开始进行,产妇平卧,暴露双乳, 45 ℃湿毛巾热敷3~5 min, 操作者双手螺旋式均匀按摩乳房壁,左手从左乳下方开始,到右乳上方再到右腋窝内侧顺时针按摩,右手方向与之相反,按摩20 min, 2次/d。④ 心理行为干预。围产期不良的情绪和生活规律也会影响乳汁分泌,保证产妇充分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生活规律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多沟通,关心和鼓励产妇,掌握其压力和不良情绪来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4]。

1.2.2 个体化指导: 对产妇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了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抵触情绪来源,及时纠正错误认知。产前对每位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制定个体化指导方案,确保产妇充分了解母乳喂养意义、应持续时间、正确姿势、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及乳头日常护理等问题。

1.3 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产妇泌乳启动时间以及1周内乳汁分泌量,乳汁充足: 哺乳后剩余较多乳汁,婴儿小便>6次/d, 睡眠时间长; 乳汁基本足够: 哺乳后剩余少量乳汁,婴儿小便>6次/d, 睡眠时间短; 乳汁不足: 哺乳后婴儿仍哭闹不能入睡,大小便次数少; 缺乳: 产后72 h, 泌乳量少或无乳。参照卫生部编写的《母乳喂养培训教材》设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问卷,于出院时对所有产妇进行考评,掌握程度分优、良、差3个等级,能够正确回答问卷中90%以上的理论知识并熟练应用母乳喂养相关技能者为优; 正确回答50%~90%的知识,协助下能够应用相关技能者为良; 正确回答少于50%的理论知识,不能完成相关技能者为差。随访至产后6个月,记录2组产妇出院时、产后6周、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产妇泌乳启动时间及1周内泌乳量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产后1周内泌乳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产妇泌乳启动时间及1周内泌乳量对比

2.2 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操作能力对比

观察组产妇出院前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操作能力对比[n(%)]

2.3 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在随访各个阶段(出院时、产后6周、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比较[n(%)]

3 讨 论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式,研究[5]显示,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健康有益,这种益处甚至可以延续到成人期。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婴儿母乳喂养作为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并提出将产后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0%作为全球奋斗目标[6]。但实际人口调查显示, 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不足30%, 与目标值相距甚远。

文献[7]指出,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匮乏可影响母乳喂养行为,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则影响母乳喂养质量,二者是影响母乳喂养率的主要因素。对母乳喂养的正确认识和熟练的技能是改善乳汁质量、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前提条件,传统模式的指导采取入院时统一培训的方式,对于母乳喂养行为的改善作用不明显[8-10]。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个体化指导的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优于对照组。个体化指导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充分考虑到产妇个人水平和基础,因人施教,减少了教育的盲目性,能够有效帮助不同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产妇快速提高母乳喂养相关知识。

母乳喂养率除了受产妇行为影响外,还受到泌乳启动时间和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泌乳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调节过程,产妇生理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营养状况以及内分泌等均可对泌乳产生一定的影响[11-12]。保证围产期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规律,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充分的营养支持是优质泌乳的前提。而产后早期进行母婴皮肤接触,一方面可增加母体泌乳激素分泌进而提高乳汁分泌量,另一方面早期持续性皮肤接触符合产后新生儿生理需求,可提高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并可一定程度延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3-16]。除此之外,部分研究发现,产后6 h内产妇各项生理机能处于高反射状态,此时给予乳房按摩可通过刺激乳腺导管平滑肌收缩和腺泡分泌起到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17-21]。本研究中进行早期乳房按摩的观察组泌乳启动时间较对照组相对提前,与莫建英[22]研究结果一致。在有效的促泌乳启动干预下,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缩短,乳汁分泌量明显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提高9.4%~35.3%, 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达55.3%, 充分证实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早期泌乳启动干预联合个体化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改善泌乳,促进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赵化林, 鲍建彤, 朱伟.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应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16(S2): 429-430.

[2] 刘娣. 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优质护理的应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0(S1): 187-188.

[3] 王雪璐, 庄薇, 赵敏慧, 等. 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7, 24(4): 64-67.

[4] 武一萍, 郭纯全, 初玉娟, 等. 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4, 22(5): 556-558.

[5] 孙惠兰. 产后饮食指导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 155-156.

[6] 刘喜红. 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10): 921-925.

[7] 籍春燕, 钟勤. 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华夏医学, 2016, 29(3): 184-188.

[8] 胡建新, 李萍, 刘明秀. 袋鼠式护理促进新生儿母乳喂养的Meta分析[J]. 护理学报, 2016, 23(5): 9-13.

[9] 黄蓉, 侯燕文, 刘宏, 等.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小时对初产妇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12): 1420-1424.

[10] 李春娣. 人文理念下的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2): 100-102.

[11] 顾宏梅, 沈美云, 黄海燕, 等. 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10): 872-874.

[12] 吴燕, 邱丽倩. 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15, 27(3): 245-248.

[13] 郑翠霞, 朱希慧, 袁坤, 等. 个体化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6): 94-95.

[14] 刘颖. 中西医结合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在临床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 33(5): 58-58.

[15] 王建英, 曹建用, 石少权. 家属参与孕期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10(7): 892-893.

[16] 王杨, 邹磊, 任婷, 等.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品管圈干预的效果探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9): 1585-1588.

[17] 曹平. 循证护理在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2): 203-205.

[18] 袁维. 临床护理路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6): 186-187.

[19] 赵小蓉.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哺乳技能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4): 102-104.

[20] 梁宇鸣, 鲁梅丽, 潘迎春, 等. 分时段护理干预对纯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7): 1231-1233.

[21] 曾娟, 林锦妹. 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对产妇泌乳时间、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32): 152-154.

[22] 莫建英, 杨丽萍, 徐志芳. 产后不同时间乳房配合穴位按摩对乳汁分泌与母乳喂养的影响[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2): 184-187.

猜你喜欢

乳汁泌乳初产妇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