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对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的影响

2018-05-11黄素云丁立东康小燕郭瑜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出院入院家属

黄素云, 丁立东, 康小燕, 郭瑜洁

(1. 扬州大学附属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500;2.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中国脑血管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复发率高达17.7%[1-3]。研究[4-5]显示,国外脑卒中非正式照顾系统承担了80%以上的照顾任务,而中国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照顾行为几乎全部由患者家属承担。目前,针对影响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研究[6-7]虽然较多,但大多数研究[8-12]内容仅针对患者的临床性状、治疗方法展开论述。家庭主要照顾者在患者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及再发脑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照顾者不仅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在康复功能训练、病情观察、药物管理,并发症预防、生理情感支持及协助其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等方面,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信心[13-14]。本研究探讨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与再入院的关系,旨在降低再入院率,为提高家庭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12月在本院出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139例,每位患者挑选1名承担其主要照顾任务的家属共同参与本次研究。设立1位患者及其家属为1组,共139组。纳入标准: 均经CT、MRI确诊为脑卒中且遗留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需要他人照顾的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 主要照顾者年龄≥18周岁,具有清晰语言表达的能力,能够理解并完成所有测评; 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 照顾者为其家庭主要成员(配偶、子女或其配偶),平均每天照顾患者时间≥4 h, 若同时有几个主要照顾者则由患者指定1名照顾者作为主要照顾者; 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预计生存期<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 自动出院患者; 收取费用的保姆、护工等; 理解力有障碍的受访者。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必须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最后纳入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共139组,患者年龄58~86岁,平均(66.30±7.89)岁,男88例,女51例; 主要承担照顾任务的家庭照顾者年龄52~75岁,平均(52.08±10.76)岁,男53例,女86例。

1.2 方法

出院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通过调查问卷调查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一般信息,以及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出院后30 d内、90 d内通过电话收集患者再次入院的相关信息。

1.2.1 研究工具: ① 自制一般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济收入、所在社区服务能力、与照顾者关系、有无人员协助、是否有合并症等)。② 照顾能力量表(FCTI)。由Clark 和Rakowski[15]制定,旨在提高老年患者家属的照顾能力,广泛应用于普通人、老年人、癌症患者及脑卒中患者等。该表虽应用广泛,但忽略了照顾者的主观感知,也未注意同文化背景对照顾者在角色与功能上所造成的不同理解[16]。李丽棠[17]将该量表翻译成中文并在香港脑卒中患者中使用,测试显示该量表内部一致系数为0.93、效度为0.79。该量表共有25个条目, 5个维度。分别是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要的能力。该量表采用Linkert 3级计分法,0、1、2分别表示不困难、困难和极困难,总分为50分,得分越高,表明照顾者照顾能力越低。在脑卒中家属人群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5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87。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研究者亲自发放,发放前向受试者统一讲解调查目的、要求、问卷的填写方法,征得同意后发放问卷。量表采用自测法,由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当场填写,如填写困难,可由研究者按其口述进行填写,并当场收回。本次发放问卷139份,收回问卷139份,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

139例入选患者年龄58~86岁,平均(66.30±7.89)岁,其中男88例,女51例,高血压74例(53.23%), 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39例(28.06%), 血脂代谢紊乱56例(40.29%), 吸烟47例(33.81%), 饮酒61例(38.13%)。出院后30 d内再次入院患者12例(8.63%), 其中再入院次数为1次的患者11例(7.91%); 出院90 d内再次入院的患者22例(15.83%), 其中再入院1次患者19例(13.67%), 再入院次数为2次及以上的患者7例(5.04%)。根据出院后30 d内、90 d内有无再入院,比较同一时间各自再入院情况。30 d内再入院照顾能力评分(13.85±1.67)分, 30 d内无再入院(9.72±2.07)分; 90 d内再入院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评分(10.64±2.05)分, 90 d内无再入院(7.53±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与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相关单变量分析

2.2 独立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

对3个变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其他合并症、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进行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后30 d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患者合并症、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对患者再次入院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既往研究[18-20]相符,患者再入院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合并症等一致。家属照顾能力得分越高,照顾能力越差, 30 d内及90 d内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率越高。本研究发现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与脑卒中患者再入院有独立显著相关性,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加重再入院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出院30 d和90 d内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的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

3 讨 论

造成脑卒中患者反复多次入院的因素很多,降低再入院率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家庭照顾和患者自我照顾是影响因素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现有研究多针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21]。但关于脑卒中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和再次入院的相关因素单变量分析较少。主要照顾者是出院后脑卒中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2]。殷少华等[23]认为主要照顾者是为生活不能自理者提供照顾服务且不接受报酬的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生活伴侣、亲戚或朋友等。由此可以看出,对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定义中,都强调的是该角色在家中担负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任务。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方面的研究多为家属对脑卒中康复锻炼、预防常见并发症、用药等方面,并不能代表照顾者的整体能力[24-25]。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是决定家庭照顾质量的基础,家庭主要照顾者能力越高,就更容易应对照护过程中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好地照顾服务。照顾能力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难以被一一量化,成为研究阻碍,一些研究运用自己设计的量表来判断,其科学性、合理性都不能得到认同。中文版家庭照顾能力量表将抽象的照顾能力量化,从5个维度全面、细致地评判了家属的照顾能力。与英文版家庭照顾者能力测试不同的是,中文版量表在汉化的过程中,结合了中国本土文化背景,更加细致地评价了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本研究利用中文版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发现脑卒中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对患者再入院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家属照顾得分越高,照顾能力越差,患者再次入院的概率就越高。因此,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质量及再入院率[26-27]。在139例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调查中,其能力薄弱点主要在应变并为患者提供帮助方面,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病情及其主要照顾者自身接受教育的能力加强疾病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尤其是康复知识的宣教和应变能力的培训。告知主要照顾者如何有效照顾、以减少疾病复发,耐心指导主要照顾者学习正确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并一起制定患者康复计划,满足其知识需求。关注家属照顾能力是构建以医院-社区-家庭为核心的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模式的重要部分。家庭照顾是延续性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将护理服务走出医院,进入家庭,打破时间、地点的束缚,聚焦于出院后服务的具体延伸。

本研究探讨了出院后30 d、90 d内患者再入院的情况,研究显示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与再入院之间存在相关性,但2组患者的病情、合并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下一步作者需对所纳选病例排除差异性,进一步研究照顾者照顾能力与再入院之间的关系。另由于研究时间较短,作者并未考虑家属照顾能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改变的因素,需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1]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J]. 糖尿病临床, 2016, 16(2): 55-5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68-74.

[3] Liu L, Wang D, Wong K S, et al. Stroke and stroke care in China: huge burden, significant workload, and a national priority[J]. Stroke, 2011, 42(12): 3651-3654.

[4] Lutz B J, Young M E, Cox K J, et al. The crisis of stroke: experience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s[J]. Top Stroke Rehabil, 2011, 18(6): 786-797.

[5] Bakas T, Clark P C, Kelly-Hayes M, et al. Evidence for stroke family caregiver and dyad interventions: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 2014, 45(9): 2836-2852.

[6] Roe C J, Kulinskaya E, Brisbane M,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measuring clinical outcomes in an acute care teaching hospital[J]. J Qual Clin Pract, 1996, 16(4): 203-214.

[7] Camberg L C, Smith N E, Beaudet M, et al. Discharge destination and repeat hospitalizations[J]. Med Care, 1997, 35(8): 756-767.

[8] Kane R L, Chen Q, Finch M, et al. Functional outcomes of posthospital care for stroke and hip fracture patients under medicare[J]. J Am Geriatr Soc, 1998, 46(12): 1525-1533.

[9] Heller R F, Fisher J D, D′Este C A, et al. Death and readmission in the year after hospital admiss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Hunter Area Heart and Stroke Register[J]. Med J Aust, 2000, 172(6): 261-265.

[10] Bohannon R W, Lee N. Hospital readmissions and deaths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hospitalization for stroke[J]. Conn Med, 2003, 67(9): 535-539.

[11] 唐爱丰, 祝东林, 谢薇, 等. 脑卒中再入院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1): 376-381.

[12] Lin H J, Chang W L, Tseng M C. Readmission after stroke in a hospital-based registry: risk, etiologies, and risk factors[J]. Neurology, 2011, 76(5): 438-443.

[13] Chuang K Y, Wu S C, Ma A H, et al. Identify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 readmissions among stroke patients in Taipei[J]. J Nurs Res, 2005, 13(2): 117-128.

[14] 苗晓慧, 赵俐红, 涂双燕, 等. 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率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6, 30(5): 1684-1686.

[15] 赵宝香, 万学英. 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研究进展[J]. 社区医学杂志, 2013, 11(5): 9-13.

[16] Clark N M, Rakowski W. Family caregivers of older adults: improving helping skills[J]. Gerontologist, 1983, 23(6): 637-642.

[17] 楼玮群, 梅锦荣. 长者身心健康测量手册[M]. 香港: 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 2008: 180-184.

[18] Lee R L, Mok E S. Evalua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modifie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refinement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hinese Caregiver Task Inventory: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J]. J Clin Nurs, 2011, 20(23-24): 3452-3462.

[19] Bohannon R W, Lee N. Hospital readmissions and deaths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hospitalization for stroke[J]. Conn Med, 2003, 67(9): 535-539.

[20] Bohannon R W, Lee N.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functioning with same-hospital readmission after stroke[J].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4, 83(6): 434-438.

[21] Lakshminarayan K, Schissel C, Anderson D C, et al. Five-year rehospitalization outcomes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dicare linkage study[J]. Stroke, 2011, 42(6): 1556-1562.

[22] Anderson C S, Linto J, Stewart-Wynne E G. A population-based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and burden of caregivingfor long-term stroke survivors[J]. Stroke, 1995, 26(5): 843-849.

[23] 殷少华, 宋振兰, 赵丰清, 等. 出院准备服务提高脑卒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2): 125-129.

[24] 徐佳, 吴琼瑛, 朱金英.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0): 33-34.

[25] 黄银凤. 居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16): 37-38.

[26] 曾德华. 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5): 14-17.

[27] 何莉, 田锦屏, 王梅. 老年高血压脑卒中恢复期伴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华全科医学, 2008, 6(7): 711-712.

猜你喜欢

出院入院家属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