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8-05-11饶东翁艳秋席惠君陈文瑶张玲娟

军事护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胜任师资指标体系

饶东,翁艳秋,席惠君,陈文瑶,张玲娟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护理部,上海 200433)

胜任力的概念最初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McClelland[1]界定,即任何可被计量且能显著区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的个体特征,包括动机、态度、自我概念、价值观、知识或技能等。随着护理事业发展目标的强化、护理学科内涵的拓展及高等教育的推广,胜任力这一概念在护理领域逐渐引起重视,而护理教师作为护理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学科建设的主导者,其胜任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护理研究者们试图通过对护理师资胜任力要素的探讨,为培养方案的构建和评价提供方向。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了解我国不同执教层次、执教地点的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现况,分析研究趋势和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护理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采用关键词检索和“滚雪球”检索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式为“胜任/核心能力”and“护理/护生/护士”and“教师/老师/导师/师资”,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16年12月。文献检索的具体步骤如下:(1)检索CBM,对所获文献题目、摘要及关键词进行分析,以确定文献检索的全部关键词;(2)用获取的所有关键词在CBM、CNKI、万方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进行筛选。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若符合纳入标准,则进一步查找并分析全文是否符合纳入标准,最后交叉核对,若筛选结果存在分歧,纳入第三者进行讨论;(3)“滚雪球”检索,即通过所获文献引用或相似参考文献进一步检索;(4)对无法通过上述四个数据库获得全文的文献,与作者联系。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主题围绕护理师资胜任力。排除标准:会议通知、征文通知、新闻报道等非学术类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文献分析方法 采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 3.1对文献进行导入和分类,使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的每篇文章从发表年份、发表期刊、基金资助、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信息提取,并对其进行计量学分析。期刊分布中,另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7年版为标准,统计在该类统计源期刊上发表文献情况。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通过关键词和“滚雪球”检索共得到292篇相关文献,其中182篇因内容重复而排除,1篇因是非文献资料而排除,33篇因主题不符而排除,最终保留76篇完全符合标准的文献。

2.2 发表年份变化 国内发表的护理师资胜任力相关文献始于1994年,是由国外学者Choudhry所作、国内学者张雪君翻译而来[2],研究对象是国外大学和社区学院的新护理教师。而国内对护理师资胜任力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是由四川大学的侯晓静[3]就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所展开的研究。2005-2008年文献数量相对较少,该研究正处于萌芽阶段;2009-2014年发文数量逐步上升;2012-2016年发表了76.32%的文献,说明这5年护理师资胜任力相关研究出现急剧增长趋势。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的文献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文献年份分布情况

2.3 期刊分布 76篇文献发表在国内35种期刊上。其中,有36篇(47.37%)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23篇(30.26%)发表在非统计源期刊上,16篇(20.05%)为硕士学位论文,1篇(1.32%)为会议论文。其中载文量排前三位的期刊依次是《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载文量依次是12、5、5篇。

2.4 基金分布 76篇文献中有38篇文献获得省市等单位45项基金资助,占文献总量的50.00%。45项基金资助中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20项,市级基金资助项目5项,院校级基金资助项目20项。

2.5 研究对象分布

2.5.1 我国不同执教地点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的变化情况 76篇文献中研究对象为高校护理教师者22篇、临床护理教师者53篇,另有1篇文献将高校护理教师与临床护理教师的胜任力进行比较。此外,临床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的出现相对较早。我国不同执教地点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文献的年度变化见表1。

表1 不同执教地点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文献的年度变化(篇)

2.5.2 我国不同执教层次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的变化情况 76篇文献中,研究对象为所有护理专业教师者54篇,大专及以下学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师者分别有4、8、10篇。我国于2009年开始,以所指导学生的学历层次为着眼点,来探究护理师资的胜任力,近几年略有上升,其中以本科生教师的胜任力研究出现相对较早。我国不同执教层次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文献的年度变化见表2。

表2 不同执教层次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文献的年度变化(篇)

2.6 研究内容 对76篇文献进行分析,可将其内容归纳为9类,按发文数量将研究内容进行排序,见表3。其中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内容是胜任力指标体系或模型的构建,其次是胜任力及影响因素横断面调查、提高胜任力的措施。

表3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文献的研究内容(n=76)

2.7 研究方法 通过对所提取的各文献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可将其分为7类,按发文数量将研究方法进行排序,见表4。其中采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其次是综合方法和文献研究。

表4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的方法学分析(n=76)

注:综合方法指综合运用专家咨询、行为事件访谈、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问卷调查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2.8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构成现况

2.8.1 不同执教地点护理师资胜任力构成现况 见表5。高校护理师资胜任力维度跨度大,权重较一致。22篇针对高校护理教师的研究提出了3~11个维度不等的胜任力特征,经归纳总结得出11个维度,如表5所示。其中基本涵盖的胜任力维度包括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个人素质。于雯等[4]则进行了一个补充,纳入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等维度。此外,马玉萍等[5]和祝睿[6]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胜任力指标的权重,结果均显示教学能力的权重排在首位。而临床护理师资胜任力维度交叉互补,权重有差异。

53篇针对临床护理教师的研究提出3~8个维度不等的胜任力特征,各研究之间所得出的胜任力维度之间存在交叉并相互补充,经归纳总结得出16个维度。其中有7篇文献确定了各个维度的权重,然而不同研究中各个维度的权重存在差异。李雨昕等[7]和李薇等[8]均通过层次分析法揭示专业能力的权重占首位;但张娟[9]和姚鑫倩[10]的研究显示教学能力的权重排第一位;卞丽芳等[11]则强调专业态度占首位。

表5 不同执教地点护理师资胜任力构成现况

2.8.2 不同执教层次护理师资胜任力构成现况 不同执教层次护理师资胜任力构成现况详见表6。(1)大专及以下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方法多样化,维度权重未明确。4篇针对大专及以下护理专业学生指导老师的研究提出了3~5个维度不等的胜任力特征。1名研究者借鉴了国外学者Hudspeth[12]对教师胜任力评价定义,2名研究者均采用行为事件访谈和因子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胜任力模型,另一名研究者则是从自身的经验体会中总结得出胜任力特征。(2)护理本科生师资胜任力以实证为导向,权重较一致。8篇针对护理本科生师资的研究提出了3~8个维度不等的胜任力特征。马玉萍等[5]和姚鑫倩[10]均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护理本科生师资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且都认为教学能力的权重排在首位。其余研究所采用的工具较多,1名研究者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13],2名研究者联合采用CIRN和依据胜任力模型编制的教学能力问卷展开调查,1名研究者的工具是在台湾唐福莹等[14]研制的“临床教师行为特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1名研究者参照侯晓静[3]所构建的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模型编制量表。(3)护理硕士研究生师资胜任力维度差异不凸显。10篇关于护理硕士研究生师资的研究中,有4篇针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临床实践指导教师,2篇为MNS导师,另外4篇包括所有护理学硕士的导师,涵盖的维度差异不大。孙玉倩等[15]和芦山[16]采用质性访谈和专家咨询确定护理硕士导师的胜任力,但孙玉倩针对MNS导师展开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导师基本素质、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等4个维度,各维度权重尚未明确。而芦山聚焦于MNS的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得出各维度核心能力按权重排序依次为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管理能力。

表6 不同执教层次护理师资胜任力构成现况

3 讨论

3.1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指标有待进一步挖掘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指标存在针对性不强、差别不明显等特点。主要体现在:(1)高校护理师资胜任力所包含的11个维度在临床护理师资胜任力的维度中均有所体现,这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被引入到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中有关。这项改革要求临床护理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也要拥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固然会提高临床护理师资的综合素质,但并不代表临床护理教师能够完全取代高校护理教师的角色。高校护理师资作为护理教育的重要一员,其胜任力维度的具体内容要有针对性,充分与该角色相匹配,而不是笼统的描述。(2)本科生护理师资与硕士研究生导师胜任力的维度差异不明显,且一些相同维度如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与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工作品质中的评判性思维间的差别还有待探讨。硕士研究生师资中的专业学位导师与学术学位导师的胜任力差别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对象有待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卫生教育政策的更新,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对象逐渐多元化。在医疗市场全球化的今天,进入国际卫生保健人才竞争市场的中国护士人数日益增加,葛炜等[17]采用专家访谈法针对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的护理教师的岗位胜任力展开了相应研究。另外,全国护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8]中指出,要建立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制度,并培养一批专科护士。因此,研究者们[7-8]纷纷围绕规范化护士培训指导教师和专科护士临床带教老师的胜任力展开研究。但不足的是文献数量较少,且未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此外,专科护士临床带教老师中的具体专科未涉及,有待进一步拓展。

3.3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的测评工具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27篇调查研究中采用最多的工具是CIRN[13],但CIRN反映的是护理师资作为一名护士所应具备的能力,而忽略了其教师的角色,测评结果不充分。其余测评工具的来源为自行设计或借鉴国外。自行设计的方法大多是基于文献回顾,其科学性有待考证,且推广性差。还有研究者基于他人[3,11,19]所构建的模型自行设计测评工具,但这些模型均针对临床护理师资胜任力,是否适合高校及各层次的护理师资还有待研究。朱迪等[20]引进、汉化了美国护理联盟护理专业教师核心能力标准框架,并在河南省14所院校展开调查,但此工具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还有待验证。

30项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大多是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主要是探讨各级指标的构成,对行为指标和等级划分分析较少。在构建不同执教地点、执教层次护理师资胜任力指标的同时,加以对行为指标及等级划分的探讨,从而形成适用于不同执教地点和执教层次护理教师的测评工具,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3.4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的应用研究不足 76篇文献中,有30篇是关于胜任力指标体系或模型的构建,却只有4篇是针对胜任力的应用,可见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胜任力的应用还未引起重视;此外,此4篇文献全部是关于胜任力在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大纲构建方面的应用。王幼芳等[21]和黄萌萌等[22]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临床护理师资培训大纲,包括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学时,但未界定考核方式与标准。一项调查[4]显示,高校护理教师在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弱于临床护理总带教。另一项研究[23]也显示,高校护理专职教师核心能力总体水平偏低,亟待通过培训来提高其核心能力。目前,国内尚未涉及胜任力在高校护理师资培训方案构建方面的应用研究。此外,国内已有研究将胜任力指标体系应用于新护士招聘中[24],而胜任力在护理师资准入方面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5 启示与展望 我国护理师资胜任力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并聚焦于院校间和不同执教层次的护理师资胜任力,这对培养不同执教地点、执教层次的护理教师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当前研究仍处在对胜任力内涵、指标体系和现状的探索阶段,指标体系尚未充分反映院校间、不同执教层次间护理师资胜任力的差异,对相应执教地点和层次的胜任力测评工具及培训的研究相对较少。后续研究应在关注不同执教地点和不同执教层次护理师资胜任力维度的差别以及各个维度的不同要求的基础上,构建护理师资胜任力指标体系,并积极开发相应的胜任力测评工具;同时,探讨基于胜任力的院校联合、分层次的师资培训模式,为完善护理师资的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 参考文献 】

[1] 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 Psychol,1973,28 (1): 1-14.

[2] Choudhry U K,张雪君.新护理教师职能发展中的核心能力[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4,15(1): 27-33.

[3] 侯晓静.临床护理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模型的建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4] 于雯,杨瑞贞,陈培培,等.护理专业学生对在校专职护理教师胜任力的评价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99-101.

[5] 马玉萍,谭初花.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0,25(7):67-69.

[6] 祝睿.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5,30(4):83-87.

[7] 李雨昕,杨茜,罗珊,等.规范化护士培训指导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103-106.

[8] 李薇,林征,顾海平.专科护士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3):4858-4862.

[9] 张娟.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10]姚鑫倩.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

[11]卞丽芳,王薇,陈黎明,等.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12-915.

[12]Hudspeth R.Understanding delegation is a critical competency for nurses in the new millennium[J].Nurs Adm Q,2007,31(2):183-184.

[13]Liu M,Kunaiktikul W,Senaratana W,et al.Development of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cale development[J].Int J Nurs Stud,2007,44(5):805-813.

[14]唐福莹,苏雅玲.临床护理教师受欢迎与否之行为调查[J].荣总护理,1999,16(2):142.

[15]孙玉倩,孙秉赋,郝晶,等.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7): 781-782.

[16]芦山.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研究[D].大同:山西医科大学,2013.

[17]葛炜,陈燕,刘桂娟,等.构建国际化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 35(6): 946-949.

[18]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医卫医发[2016]64号)[EB/OL].[2016-11-14].http://www.moh.gov.cn/yzygj/s3593/201611/92b2e8f8cc644a899e9d0fd572aefef 3.shtml.

[19]卞丽芳.临床护理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质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 4-5.

[20]朱迪,杨培常,张艳,等.高校护理专业教师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34-37.

[21]王幼芳,王芳.基于胜任力的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培训大纲的构建[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4,28(6): 2153-2155.

[22]黄萌萌,温贤秀.基于胜任力的临床护理师资培训模式研究现状[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4):312-314,317.

[23]孔静,白建英,刘彩霞,等.高校护理专职教师核心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6):850-853.

[24]高凤英,王晓燕,余丽君.胜任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在新护士聘用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32(5):59-63.

猜你喜欢

胜任师资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