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2018-05-10杨新桐
杨新桐
摘要:一个性格孤僻的男孩,十岁的他对世界充满恐惧。这么小的年纪,却承受了世间最沉重的打击。作为一名留级生来到我们班级里,本就內向的他变得更加孤僻。身为他的班主任,看到孩子的孤独与恐惧,最初的我也是束手无策。后来,通过不断地调查、学习,通过与孩子的家庭的密切沟通,我找到了孩子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基点,帮孩子找到了自信。
关键词:性格孤僻;信心;家校协同
一、案例描述
(一)学生背景
2018年9月,大亢开始来到我们班级学习,听到消息后我很兴奋,班级里转来了新同学,为班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可是与其说是转来的新同学,实际上是名留级生,在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留级可是一件新鲜事,当主任把孩子带到班级里时,他的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双臂夹紧身体,双手攥拳,含着胸,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前方,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鹿,躲闪于人群之外。
新学期刚刚开始两周,大亢就成了班里的“问题学生”,且先不说学习成绩,大亢的行为习惯很不好。他从来不喜欢和同学沟通,常常一个人趴在桌子上画他喜欢的火车,如果有班级同学和他交流,一言不合就会和同学发生矛盾,污言秽语、打架事件接踵而来,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缘由,可是他依然攥着拳头,默默地流泪,任凭怎样沟通都一声不吭。甚至班级其他孩子的家长打电话来,要求自己孩子的座位离大亢远一点,不希望被肮脏的语言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熟悉他的老师就告诉我,班级里有一个他,这个班就够你累的。有了这样的了解,对他的教育,我先确定了方向——多引导,多鼓励,少刺激他。
(二)家庭背景
一个看起来帅气的小男孩,为什么会这样的恐惧?出于好奇,我找来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大亢一直跟着父亲生活,父亲是个暴脾气,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用皮带抽打孩子,支离破碎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大亢的爸爸妈妈在闹离婚期间,妈妈趁所有人不注意的时候,单独把孩子接走了,从此便杳无音讯,孩子的父亲,老师,亲戚......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了,可是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怎么也联系不上,后来才知道是孩子的妈妈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把孩子单独藏了起来,这一藏就是三个月,与世隔绝的大亢性格慢慢发生着变化,开始变得孤独,开始对世间充满恐惧。当孩子被找到的时候,他甚至不敢和前来接他的家人离开。这么小的年纪,却承受了世间最沉重的打击。
二、案例分析
(一)自身原因
大亢的学业水平也很不乐观,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业要么不写,要么只完成一半,令我感到非常头痛。可是,孩子经历了那么多的打击,我又不敢过多地要求他,生怕一不小心触碰到心灵的脆弱点而厌学。于是,我只要求他每天读一篇课文,只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可是大亢在朗读课文时,要么丢字落字,要么就把句子读反,读书时很不流畅,一篇课文要读10多分钟。起初,我以为是孩子没有按照我的要求进行阅读训练,可是后来我发现孩子无论读多少次,都会这样。于是,我便意识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我要发掘他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询问学校心理老师、我知道了大亢的具体情况:性格内向,加上家庭的变故,让本就不太开朗的他,性格变得更加孤僻,他言行举止说明他具有一定程度的“性格孤僻症”。
(二)家庭原因
研究表明,父母离婚是威胁当代儿童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离婚的家庭现状使孩子缺乏母爱。而父亲过于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大亢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变得畏畏缩缩、 自卑冷漠,过分敏感,甚至不相信任何人。此外,父母的粗暴对待,伙伴欺负、嘲讽等不良刺激,使大亢过早地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体验,使他产生消极的心境甚至诱发心理疾病,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三、教育策略
(一)蹲下来看孩子,培育学生有理想有追求
对于心灵上受到伤害的孩子,我对他总是多鼓励,多引导。只要他有进步,我就及时肯定并激励他做得再好一些。尽管这样,他还是最让我操心。常常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而且每次调节纠纷时,他都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默默地流泪,攥紧的拳头永远也不会松开。每每这时,我也不劈头盖脸地训斥他,而是默默地陪着他,一起感受寂寞,直到他心情缓和了许多后,再慢慢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发现大亢的爱好。他酷爱火车,无论是在课间、还是在午间休息时,只要一有时间,他便拿出纸来,在那里默默地画火车,起初我并没有关注到他纸上的内容,只是认为在纸上随意涂鸦,可是当我走近一看,不禁被震撼到了,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后来的内燃机火车,再到现在的复兴号动车,他都能把每一个细节完完整整地画出来,而且,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大亢来说,他能准确地画出两点透视,画出明暗关系,真是了不起,看到我在注视着他,大亢毫不犹豫地把他的作品收到了桌洞里,不时地环顾四周。上课后,我惊喜地向同学们宣布了我的发现!并告诉他们大亢今后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高铁工程师!他设计出的高铁一定会开到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班级的同学们都吃惊地看着大亢,甚至有几位男生忍不住跑过来要求看一看大亢的“设计图纸”,从大亢睁大的眼睛和微微扬起的嘴角可以看出,他很开心,这种开心是发自内心的,是被别人认可的开心。从此以后,我便称呼大亢为“工程师·亢”,只要一听到这个名字,就能看到他眼神中在闪烁着光芒,让我看到了一个有精神抖擞的大亢。慢慢地,大亢开始和同学们沟通,脸上慢慢浮现出笑容,慢慢地融入了班集体,如果我在班里,他也会跑过来,给我讲解火车方面的知识,虽然这些知识对我来说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我每一次听得都十分认真,从他的语言中找到闪光点加以表扬。
(二)让爱好成为动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与大亢交朋友,我开始留心观察他。我经常会发现大亢总是在做和火车相关的事情,要么在画火车,要么在做火车模型,或是和火车相关的书籍,于是我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大亢酷爱火车,为何不以火车为激励,促进大亢改进自己的行为习惯,于是,我便从网上花20元钱买了一个火车模型,并制定了一个“在校集星统计表”,里面罗列了许多大亢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设定了相应的目标。我把大亢找来,和他说可以自由选择四项想要挑战的目标,并努力做到,如果每天完成了挑战,便可以在“统计表”上打一颗星星,连续一周完成挑战,就可以兑换一个火车模型,大亢听了十分激动,拿着“集星表”表示一定能做到。回到班级,大亢把集星表仔细地叠好放在语文书里,一周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周五,大亢兴奋地拿着集星表来找我兑换礼物,我把火车模型小心翼翼地从书柜上拿下,交给大亢,大亢也小心翼翼地接过模型,别提多开心了。
周五晚上,我收到了大亢爸爸的短信:杨老师,谢谢您这么关心大亢,从來没见过大亢能因为学校的事情而如此开心,回来后把火车模型放在了书柜最高的地方,任何人都不许碰!杨老师,您这么照顾孩子,真是不知道怎么感谢您了,谢谢。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优点。教不严,师之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要鲜花和掌声,也要做到犯错时绝不姑息,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犯错——改错——犯错——改错的过程中、在鼓励和赏识的环境下慢慢地、健康地成长起来的。
(三)让家长成为助手,形成一股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习惯养成与性格形成的摇篮。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要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多与家长沟通。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孩子一些知识或训练孩子一些技能上,放在为自己争面子上,而忽略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在董进宇教授看来,这是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他强调:家长对孩子教育培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家长必须明白,你的孩子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做何种伟大事业,他要想取得成功,他必须得首先做人成功,也就是说他必须是一个有尊严和自信的人。但这一点,大亢的爸爸明显没有意识到。为了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成统一,使家庭教育助力学校教育,我计划约谈大亢的爸爸。
在那一次面谈中,我向大亢爸爸提出了我的想法。因为学校帮他设立的“集星表”,给了孩子很大的信心,所以我想再和大亢爸爸一起做一个“家校联合集星表”,根据大亢在家表现,针对孩子不能专心完成作业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挑战目标,“家庭集星表”和“学校集星表”类似,这样不仅可以监督在校表现,同样能促进在家的表现。在有效的沟通后,我和大亢爸爸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统一。
有了之前火车模型的鼓励,又赢得了家长的认可。我们的计划顺利开展了,几个月下来,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大亢愿意与老师交流问题了,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也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了。家庭作业也能完成基础知识的部分。虽然跟其它同学相比,大亢还有诸多的不足,但是我觉得,只要在改变的路上,终将收获成功的喜悦。在这次有效的配合下,我也更加坚信,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之果。
崔永元曾为数学不及格而苦恼,爱因斯坦也曾顽皮地拆坏指南针……只要学生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有自信,就是值得快乐的。孩子如同小苗,他们的成长,需要除草,更需要阳光、水份和肥料。做为教师的我更需要改变,不能捧着老方法用一辈子,我要多启发、多鼓励、多表扬、多期待,多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我想,这才是教育者的终极目标。
在培养大亢的道路上,虽然满是困难,虽然满是麻烦。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学生便不再可气。从每个人的实际出发,看出孩子们取得的小进步,看到他们越来越自信,自己反到快乐了很多。天生我材必有用,人没有可比性,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
四、后续计划
随着“家校联合集分表”的开展,我鉴证了大亢一点一滴的变化。但在后期,我们还需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跟进和调整,努力开发出适合性格孤僻学生学情的教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优化特需儿童的教育策略:
1.根据性格孤僻的孩子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估制度,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2.邀请相关的专家为孩子进行个性化辅导,完善孩子的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4-95
[2]陈桂生.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2004.73-152
[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