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心育引领学生感受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2018-05-10邵立平马宏伟徐海燕
邵立平 马宏伟 徐海燕
摘要:英语教学是科学、艺术与情感的結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依托;心理学;引领;感受;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艺术与情感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性
好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总之,你的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讲的课题。
记得有一次,我讲到导游、饭店服务人员的讲话艺术时,我引用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一个妇女抱着小孩上了公共汽车,汽车司机对她说:“这是我见过最丑的小孩子了。”这个妇女听了以后很生气,气冲冲地走到车的后座坐了下来,坐在旁边的一位男士关心的问发生了什么事。“那个司机说了侮辱我的话”,她愤怒地说道。男士深表同情的说:“呃,这就是他的不对了,作为一名驾驶员,作为一名公众服务人员,他怎么能对乘客说无礼的话呢?我想你应该过去狠狠地教训他一下。这样吧,让我来帮你抱着这只小猴子。”讲完故事,同学们哄堂大笑,笑过以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出今天的课题,“作为一名司机,作为一个公众服务人物要注意讲话的艺术,有些实话是不能讲的,故事中的司机说的也许是实话,可他的话却深深地伤了乘客的心。”这样的导入自然而引人入胜。
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地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了。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它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那么这样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即教学本身就是艺术,换成杜威的话就是:“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在性质上确是‘艺术”。
记得有一次在讲解一般现在时的时候,我设计用一个游戏来开展我的教学。我把全班分成若干纵排,每纵排为一组,然后我分别发给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上面分别写上表达一般现在时不同意义的经典例句。在我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例句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第一排的学生把所听到的例句写在黑板上或说出来。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开口说英语,每个例句在学生中传读,因为每组的成员都关心他们合作的结果如何,因此,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黑板上的例句上来,整个过程气氛活跃。最后我再对每个例句表示的意义一一讲解,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说出更多的例句。这既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精神,又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当然,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它是有着明显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完事,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知识结构,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玩也玩得有艺术,这里,学生的玩就是参与。请记住沛西·能的这样一句话:“解决教育上极大多数实际问题的钥匙在于了解游戏。”
二、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为你的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我记得我进行过这样一个对话教学,对话说的是:一个银行职员,跟他的朋友聊天,淡到他们银行前几天被抢劫,事后仍然心有余悸。如果我让两位同学来表演这个对话,肯定没有什么吸引力。于是,我对重新设计该对话,让一个同学表演抢劫犯,另一个表演银行职员,还有一个表演案发后去采访银行职员的记者,我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设身处地想想在那样的情景下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性格、英语基础不同,每个学生表演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同学把抢劫犯凶神恶煞,银行职员战战兢兢,都表演得栩栩如生。对银行职员勇斗歹徒,负伤住院,然后记者到医院去采访的情节也有同学想得出来,学生在表演中极尽搞笑之能事,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我也作为对话里的一个角色参与,引导学生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应用到表演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总之,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设计,对话更富有表演性,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
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創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这对其它一些学科也许难以做到,因而可以有个别情况不这样,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每个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你的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让教学艺术服务于你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当然,这并不意味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艺术修养低的教师。
三、英语教学中“师爱”的艺术性
过去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由于我们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不少独生子女受社会上下不良风气的影响,自制力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心理素质较弱化等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等等。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英语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师爱去感染我的学生。
教师改变角色
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关爱他,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穿着打扮简洁明快,肢体语言要丰富生动,语言语调要洋气地道。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微笑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面带微笑,从容而自信地步上讲台,会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微笑,价值百万美元。”的确,人与人相逢时,各种表情中,只有微笑才能最吸引人,才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
3.多赞美,少批评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优点,并加以真诚的赞美、被接受、被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获得的赞美越多,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教师这份职业是辛劳的。但每当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我又会觉得很欣慰了。尤其在英语方面,从刚开学时一点也不会讲英语,到学期末的时候已经在用英语简单交流了。每当这时,我便觉得一切的辛苦似乎都值得了,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大多数孩子都是很喜欢英语的,我们的英语课堂是很活跃的。因为,英语课上有歌唱,有游戏玩,有富有节奏的音乐,有时还可以拿拿小奖品。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而教师获得的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挚爱。
新课程的实施有喜也有忧,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会勇敢接受,就当作是对自己的严峻考验。在漫长的英语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引领我的学生感受英语教学的艺术性,让孩子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教与学》
[2]《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3]《教育心理学》 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