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8-05-10肖婧
肖婧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功能,小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还比较薄弱,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
一、 引言
据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观察,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未予以适当的重视。致使学生掌握了不少语法知识和词汇,却不能在实践和社会交往中加以运用。出现了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有关。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实的交际活动是格格不入的。要加强课堂与实际的联系,使其更贴近生活,首先必须转换教学的理念和改进课堂的教学法。
二、 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交际素质
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词汇、讲语法、讲规则,而不让学生在语言交际中进行实践,那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便会成为一句空话。更使学生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英语活动在英语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并坚持让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学会交际的这条原则。
(一)钻研教学方法,开展交际教学活动。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用单纯传授知识的方式不能保证交际能力的培养,机械的重复也不能训练出真正的交际能力,我们只有转变教学方式,在进行英语教学中牢牢抓住“交际性”这一原则,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素质。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多设计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让学生自备交际运用的交际工具。对于一些疑点、难点可设计正误两方面答案,给学生留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其不自觉地从交际主体的角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发挥主导作用,深入交际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教学还原为生活交际,改变一节课讲到底的单一教学模式,并使学生有锻炼和表现自己的交际空间。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不可少。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要经常巡视学生活动进展情况,督促学生尽量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而不能采取完全不介入的态度,放任自流,误认为这样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应改革陈旧的教学观念,给学生适时、适当的引导,“做好课堂教学组织者(organizer)、学生措辞的引出者(prompter)、 语言失误的纠正者(corrector)、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participant)和资源 (resource)的获取者。”1
三、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交际能力
(一)以交际原则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方法;随着英语教学在我国快速发展,陆续出现了一些以交际原则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沉默法(silent way), 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暗示法(Suggestion Method),社区学习法(Community-learning),和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or Aural—Oral Method)2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①强调如何运用语言,而不是学会某种语言的结构;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所传达的社会意义为主,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③强调语言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把语言的交际功能放在第一位。这些特点体现了英语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基本特征,代表着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强调了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反映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特征。
(二)交际法在课堂交际活动中的应用根据我国的教学实际,应该保持原有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尽可能地多开展课堂交际活动。“所谓课堂交际活动是指,在课堂范围内,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3在这类活动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是活动的重要参加者;教师则起着组织和指导的作用。课堂交际活动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达到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的目的。英语学习应该以积累语言知识为基础,大胆引入交际法,积极组织多种课堂交际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活动中,掌握系统的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时候,不是去分析记忆那些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是从与人们交际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开始。例如,当学生学习“must”一词的时候,不是把它和“can”,“may”一起放到“情态动词”结构里去学习,而是同“have to”一起归纳在“义务”和“强制”这两个概念下进行掌握。由于这两个“义务”和“强制”概念早已在學生的头脑中形成,比较容易和must建立联系,日后一旦需要表达这两个意思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来,并加以运用。各种概念是从人们的社会交际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与人们的交际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说,交际法是在语言知识和交际活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习者能更好地运用语言,为交际活动服务。
四、从文化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实现跨文化的交际。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来表达文化。因此,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并掌握文化的表达方式应该贯穿于交际语言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小学生的需求,培养一定的跨文化意识。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尽量少地在语言交流中表现出不适当的语言或行为。
譬如:关心(Showing concern)一些在中国人看来是关心的问题是在英语国家中却属于隐私问题: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Whats your religion? 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 So youre disordered, what was the reason? 这些“关心”式问题对中国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对英语国家人士来说,这些却是“个人隐私”问题,因为他们非常重视Privacy,不喜欢被问,否则会被认为失礼之举。
谦虚(Modest),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是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英美人与我们交往时,常常会怀疑他们的判断欠佳,而这种跨文化交流,往往产生不解或误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在听到英美人士赞扬时,用“Thank you”回答。
以下这个交际失败的例子尤为典型
A: Thank you for selecting books with me. (謝谢陪我挑书!)
B: It is my responsibility; I am liaison person of foreign teachers. (我是外教联系员,这是我的责任。) 外宾出于礼貌而说“Thank you .”,而中方的答话“it is my responsibility”却只是符合汉语语言环境的言语行为,是一种谦逊的回答。外宾,理解为:不用谢,我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外宾期待的回答应该是“It is my pleasure.”
下面这个失误则更不应该: 若干年前某一大城市中心挂横幅,上用英文写着“You had better have only one child!”(还是只生一个好)。一些西方旅游者看后大吃一惊,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当局会这么公开地进行威胁。原来,“had better”似乎是警告说:“你如果不……就要对你……”。很明显,这两个交际都不成功。因为文化背景相异,价值观念不同,对话语的理解也就不同,结果未能正确判断话语的目的而导致交际失误。所以,成功交际除了要有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听说能力之外,还需要能正确判断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在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帮助学生掌握文化,切实地强化他们的语用、语篇、策略等交际能力,满足语言为跨文化交际的宏观需要。
五、 结语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要基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就其本质而言,具有社会交际功能,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中强调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不是抹煞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相反,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认真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切实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师明确学生的需求,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都在积极地迎合交际教学这一目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践,英语教学的效率就会得到稳步的提高,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万敏,梁仲麟.外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J].山东外语教学, 1995,(3):81-83.
[2] Jack C. Richards & Theodore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1)17-22.
[3] Widdowson H. 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