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教学策略
2018-05-10郑崇轩
郑崇轩
摘要:我所教授的学科是地理,今天我从学科的角度简述我在地理课上如何暴露学生思维过程。所谓暴露学生思维过程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某道题或某个知识点思维过程的展现,来启发、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某个知识、定义或原理的由来,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地理课暴露学生思维的必要性
人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学生在想什么我们是是看不见的。所谓“课堂上的了解学生”,重要的是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思维状态,把握学生思维方向,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有根据、有系统、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部分学生,将他们的思维过程清楚地暴露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学生的思维对不对,简便不简便,符不符合逻辑;并且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做,才能锻炼他们把头脑中简化了的知识点变得更加逻辑化,更加富有条理性。
1、从教学目的方面:地理课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某些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获得这项知识的过程,经历思维的探索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2、从学生掌握程度方面:从我们以往的教育实践中不难看出,往往用一些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方式所记住的知识经常容易遗忘。而如果我们掌握了知识由来的分析方法,这种建立在有意义学习基础上的知识比较容易记忆。
3、从反馈角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某道题的答案学生已经烂熟于心,可遇到类似的题还是不会,由于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做完所有的题,因此暴露学生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暴露学生思维建立有效的反馈,让我们了解学生是否真的理解这道题的原理,加以纠正,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从兴趣出发引发思维碰撞
例如,在初中地理讲北京的气候类型的时候,我并没有从传统的气温、降水情况作为切入点,而是引入了学生更感兴趣的“风水学”概念。让同学们观看北京传统四合院的特点,思考为什么四合院坐北朝南,为什么门向里开,为什么围墙无窗或窗很小。然后在从学科角度帮助学生分析,北京东南临海,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冬天西北风,夏天东南风,画出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四合院冬暖夏凉的结构优势,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角度解释四合院开门方向,上课时让学生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来。
思维作为一种智力活动,是知识的内化和应用的心理过程。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活动经验的不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造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上产生差异。在这一课题中我引用学生的认知常识——我们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的作为切入点,从兴趣入手引起和学生的思维碰撞。
二、学生讲授法,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课程是后边课程的缩影,在上完一节课后我有时会找一部分同学到讲台上去当一次“老师”,并且让同学们根据老师所讲述的内容按照以下环节精心准备,并且要注意重点和详略。对于让部分学生的讲课内容也容易引起起余同學注意听,并把他所讲述内容和教师所讲述的对照加以记忆,积极回答问题。
这种方法不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了与学生多种能力,比如:组织文字能力、语言逻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分析研究能力、演讲能力等等。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
1、营造和谐师生关系,鼓励合作与交流
就我亲身经历而言,年轻未必就代表着师生关系和谐,确实孩子们很容易和年轻的老师亲近,共同语言多,但是只是表面的现象,孩子和任何一个年轻人都会比和中年人显得亲近,那只是年龄的优势,这个优势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但不代表对老师教学水平的认同。
2、利用积极语言保持学生的成功感
到了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二以后很多学生开始不爱回答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怕说错。因此教师也要注意积极语言的使用。对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选择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言进行鼓励。我们常常采用下列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用“你回答的很好!”等激励性的语言予以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肯定,表示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对欲言又止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试试看,”;当学生自己完成了任务时,用“太棒了!”等给予表扬,长期以往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自信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3、课堂中不要剥夺学生主体地位
在学生讲的时候如果我们马上给予错误的评价很容易让学生不再回答问题,当学生说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因势利导。比如,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降水区别形成原因中,学生不了解区别。我们可以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评价。老师会说海陆位置上有什么区别呀?学生就会回答距离海洋远近。老师又问海洋里边什么多呀?学生会回答水多。老师问,水多会形成什么?学生回答,降水。最后请学生把他刚才所说的进行总结。西北地区身居内陆远离海洋,所以降水少。我们发现此时,老师真正成为了一个活动的组织者,问题的点拨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才能毫无顾虑地展现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三、演示思维活动,教会学生“做”中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个体心理内化的过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内化”,就是把新的问题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联显现出来。因此,教学中要暴露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初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经纬度,下半学期中经常遇到描述某某地区经纬度范围,我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在熟悉的地图中如“北方地区”个别学生可以迅速的说出其经纬度,但在新讲授的课程中如“台湾地区”中学生就不会了。追其根源我发现学生只是把答案死记硬背,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在展台上画出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讲他们的思维过程暴露,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的思维过程。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暴露学生思维过程,要把学生内化过程中对认知显现出来,并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体验和反思,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按照学生的思维和数学关联起来; 数学实践证明:充分暴露学生数学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引发学生表达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在不同方法的碰撞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