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父母效能方案,促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2018-05-10李红梅
李红梅
摘要: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起到奠基作用。父母角色是成人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是一个最难处理的角色。为了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的父母进行父母效能系统训练,探讨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父母效能;家庭教育;儿童;社会性;家园合作
一、文献综述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在这三者中,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起到奠基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
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化机构。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早期和父母相处的经验,将会决定个人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态度、父母关系、家庭结构和父母期望等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美国Dreikurs认为,如同孩子需要教育一样,父母也需要再教育,需要学习对孩子种种行为有新的反应方式和应对方式,才能培育出新态度,与孩子和谐相处(钟思嘉,1984)。然而现在的父母很少有机会接受一套完整的亲职教育课程或训练。Gordon认为父母常常因为子女的不良行为受到指责,但是并没有机会接受教养子女方法的训练。我们相信与其在子女不适应行为发生后,责难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不如预先实施亲职教育,提供一些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协助现代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以预防和减少儿童适应问题的发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以日常生活的作息而言,从孩子早上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吃早点、上学,到下午放学、看电视、吃晚饭、洗澡、上床睡觉等,就常让父母忙得团团转。如果再有功课不好、没有责任感、说谎、偷窃、叛逆等行为,更会使父母伤透脑筋。
有些父母仍对孩子使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管教方式,却不知这些方法在讲求平等的今天已逐渐失效。也有些父母虽理解到过去的方式不再有效,但是不知道有什么良策,甚至不知孩子有什么问题,不是管教起来忽松忽紧、前后矛盾,就是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而造成孩子无所适从,甚至夫妻失和。
还有一些父母喜欢听演讲,而且希望从中获得教育子女的观念和做法,尤其是当场或私下向演讲的专家提问,希望立即获得一些具体可行的答案。然而,短 短的演讲时间,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开启了一点新的想法和方法,离“知行合一”的境地还是有一大段距离,其结果是听到的方法不是用不出来,就是用了也没有效果。这并不是说听演讲没有用,而是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状况,即使看似共通性的问题,在实际的处理上仍有个别差异。
父母陷入孩子问题的困境当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一代的父母都成长在传统权威环境下,所学习和承袭的教育是上一代的管教模式。但是面对成长在现代民主的下一代,缺乏应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且也没有任何人或学校教我们如何为人父母,自然在新旧价值观交替之际感到茫然和焦虑。五年多前,曾经做过一个小研究,在调查一百多个父母亲有关家庭价值观的问卷中,有一个题目问及他们对于自己子女教育的期望。统计的结果以“有责任感”在众多选项中占第一位。其次是“有信心和勇气”。再其次是“有宽恕和包容的心”。由此结果显现,今日的父母十分重视非智力的因素,或是现代流行的名词:EQ。今日的社會中,各行各业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只有父母是例外,似乎被期望为天生就能胜任这一角色。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正如国内外不少研究指出,父母角色是成人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是一个最难处理的角色。
二、问题的提出
(一)我园幼儿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养行为,存在着“养不教”的现象;忽视幼儿精神需要和心理上的引导;忽视生存教育,生活上过度保护,行为上过度干涉;忽视幼儿的心理与年龄特点;忽视教育内容与时代同步等现象,由此导致幼儿出现了各种行为问题,严重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开展本课题研究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需要。幼儿园应把家园合作纳入整体教育计划之中,用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为了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
展,我们把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引进到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中来,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强调做中学,参加父母团体的成员很快地会从中享受到亲职教育的内涵和活动的乐趣,进而成为一个有胜任能力的、成功的父母。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的父母进行父母效能系统训练,探讨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实施父母效能方案,促使幼儿家长形成科学的教养方式,促使家庭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健康的发展。
具体意义有:
1.促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科学的教育方式,提高科学育儿能力,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2.促进幼儿社会性健康、积极的发展。
3.促进家园合作的开展,丰富幼儿园亲职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指导幼儿园更好地做好家长工作。
4.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修养,更好的实施父母效能方案,完善亲职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5.通过实施父母效能方案,提高本园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键词的界定
父母效能系统训练是指用系统化的训练方法来帮助父母学习教养子女的技巧,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它主要是针对一般的父母,而非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父母。
父母教养形态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意志、生活习惯、同伴关系、独立性、自尊心、情绪稳定性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掌握重要和恰当的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的过程。
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是指通过对幼儿的父母进行系统化的训练,使他们掌握科学教养子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1.怡馨幼儿园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对父母教养方式、幼儿社会性发展作用的研究。
2.怡馨幼儿园父母教养方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3.怡馨幼儿园对幼儿的家长进行父母效能系统训练的实验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1.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可以使得父母教养方式更加民主、积极。
2.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积极、健康的发展。
3.父母效能系统训练通过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社会性健康的发展。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以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为主,以个案研究法、观察法为辅。
研究对象:怡馨幼儿园中班幼儿和12位幼儿家长。
六、研究程序
(一)工具确定
(1)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拟参照岳冬梅修编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李宗文(2003)编制的《母亲教养方式问卷》,进行修订、编制问卷。
(2)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
采用陈会昌教授(1998)编制的《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分为5个维度,15个因素。
(3)父母团体训练手册
主要参照钟思嘉教授编写的实用手册为主,分为两本,一本为父母阅读手册,一本为父母团体领导者手册。前者做为团体领导者带领父母团体时,发给参加团体的成员配合单元进行的阅读数据,亦可做为自我进修阅读用;后者为团体领导者经过领导者训练后,带领团体用。其中内容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酌情进行修改。
(二)选择被试
1.从中班任意选择12名幼儿,其中男孩6人,女孩6人。还有这12名幼儿的家长作为被试。其中有男家长4人,女家长8人。
2.实验设计
(三)实施方案
根据钟思嘉《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团体领导者训练手册》,在与老师、家长讨论的基础上,也結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拟定了八周的活动方案,每次进行两个小时。每次活动大都有三个部分:回顾过去一周的进展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主题活动,包括短讲和演练;统整和作业布置。
(四)数据统计
收到的问卷,资料进行录入,把问卷进行编号1——12,进行量化和质化的分析。
七、研究结果
(一)通过对研究资料、数据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撰写《怡馨幼儿园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怡馨幼儿园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父母效能系统训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二)实验班的教师对本班的一名幼儿及其家长进行长期跟踪记录,做好观察笔记,定期分析,最后写出一份个案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1日.
[2]钟思嘉.《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R]2004年工作坊讲义.
[3]岳冬梅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第3期.
[4]陈会昌等.《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为》,[N]心理学报,2003(1).
[5]钟思嘉.《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M],桂冠图书公司,1989.
[6]钟思嘉主编.《孩子的挑战—父母手册》[M],大洋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