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享生活绘爱心灵》小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创新实践

2018-05-10鲍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鲍玮

摘要: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根植学校关爱文化聚焦“五爱”内容,以积极心理学视角立体构建“智育”“心育”“德育”三维并重的心理校本课程框架,开发实施特色《心灵阳光》校本课程。该心理校本课程以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培养体验爱、表达爱、传递爱的健康生活能力为课程目标,创新积极心理剧晨会课、心理艺术融合课等新课形。课程实施凸显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特色,做到全校师生三个百分百(百分百参与、百分百会用、百分百有用),梳理总结出“剧享生活 绘爱心灵”心理育人方法,这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活动课;积极心理学

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了研究积极心理学的思潮。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来帮助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2000年后国内外心理理论技术也进入了繁荣期,绘画疗法、沙盘疗法、音乐疗法、叙事疗法等后现代心理理论逐渐普及,很多学校开始尝试将各种理论技术结合学校生情在心理课堂上实践应用,特别是后期积极心理学焦点技术、教育戏剧的引入为学校心育工作发展提供了创新的理论技术保障。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自2000年建校就明確了将心育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创新项目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开发适合校情学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2010年起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育工作组全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心灵阳光》,聚焦于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以积极视角出发从关注少数“问题”学生的“修补”,扩大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积极干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行为模式成为课程研究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创新实践总结出“剧享生活 绘爱心灵”心育校本课程研究成果,该课程成果在明远实验小学五校区4200多名学生推广验证了其普适性和有效性,不仅带动明远实验小学心育工作的特色发展,也对不同心育发展水平的学校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剧享生活 绘爱心灵——“剧”是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原创教育戏剧,真情表演呈现多彩的生活;“绘”是以绘画绘本的方法,自由表达呵护童真的心灵。生命最宝贵也是最核心的力量就是爱,我校心理特色校本课程内容以心理育人的方法开展“爱的教育”,用教师的关爱引领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享受童年的幸福、启迪生活的智慧;在爱的滋养下丰富师生生命的内涵,获得心灵的成长,这是学校对每一个师生信守的教育承诺。

“剧享生活 绘爱心灵”心理育人方法的推广形成了学校“阳光的心 芬芳的爱”心育特色文化氛围,促进师生的实际获得实现“一体”发展。《心灵阳光》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心理剧特色晨会课(20分钟/节)、心理艺术融合课(60分钟/节)新课形,立体构建“智育”“心育”“德育”三维并重的《心灵阳光》校本课程框架;以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形成阳光心态,培养体验爱、表达爱、传递爱的健康生活能力为目标;以积极视角引导学生课内课外和谐发展,将教育戏剧、绘本故事、心理游戏等技术应用于课堂,将优质教学资源制作网络微课(10分钟)实现远程时时共享;《心灵阳光》课程聚焦“五爱”内容,凸显“三全”特色,剧的情景真实鲜活,爱的教育与众不同!

一、注重课程顶层设计,创新课型立体构建课程框架

《心灵阳光》课程注重课程顶层设计,通过课程的开发带动项目研究教师对心育工作的整体思考,纳入学校整体办学规划,构建“阳光的心 芬芳的爱”心育特色文化体系,梳理完善了学校心理健康特色工作模式的实践框架:

一个“心育特色”文化

两善“相约心灵”活动

三全“心灵阳光”课堂

四大“心育助力”资源

五爱“心灵暖灯”微剧

六种“绘爱之心”成果

七彩“心理优品”达人

学校“阳光的心 芬芳的爱”心育特色文化隶属于学校文化体系,突出以爱为根(一个文化)以积极视角不仅有心理专项“相约心灵”系列活动,还融入学校各项活动中渗透教育,心育工作打破传统的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咨询服务、班级授课等时间和空间限制,真正走进学生每一天生活中,教书育人落实在细微处(两善活动);学生“自助”的心理社团、家长与学生互助成长的彩虹协会、协助教师成长的心悦工作坊、校外辅助学校特色发展的高校教育资源助力学校心育工作有效实施(四大资源);以“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为特色的三全课堂实现学生的主动成长;以“爱自己、爱他人、爱学习、爱学校、爱生活”的五爱主题积极心理剧(10分钟)创编表演,分享爱的智慧(五爱微剧);以“绘画绘本、微电影、歌舞、戏剧、成长故事、摄影”等形式丰富的师生“绘爱之心”展示课程成果;为学生搭建七彩的舞台,开展心理优品达人秀自主申报和电子积分评价制度记录学生的成长;根据学校校情学情立体构建明远实验《心灵阳光》课程框架(详见 附件1),探索“心理健康普及课”“心理艺术融合课”“特色心理晨会课”多课型组合实施计划,尝试专兼职心理教师与学科教师联合授课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

二、构建“人和”课堂,转化新型师生关系

(一)《心灵阳光》课程的学生要有“孩子味儿”

“人和”既包括学生内在心灵世界的和谐,也包括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外部和谐。小学面对的是6-12岁的孩子,而孩子最宝贵的就是心灵的那份童真童趣!要允许学生做小孩子的事儿,他们喜欢童话,喜欢涂鸦、喜欢说说笑笑的“过家家”,这是儿童的天性,而在小学传统流程化的课程中这份美好正在越来越早的离开他们,用成人般的“懂事”让童年没有了“孩子味儿”,让生活缺失了幸福感!

在明远实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值得尊重的个体,《心灵阳光》课程就是在兑现“不放弃一个孩子”的教育承诺,在“爱”的主题下没有强制的规定必须怎样做,没有生硬的“好”与“坏”的评价,在有趣的活动中真实的体验,孩子们即可以大声的唱,也可以手舞足蹈的跳,还也可以安静地创作、自由的涂鸦。学生可以在自己编的故事里扮演自己心中的角色,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哪怕是心理有疾病的孩子也能在课堂上收获属于他的独特的成长。

(二)《心灵阳光》课程的老师要有“孩子样儿”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普遍存在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的能力缺失,而这是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提高主观幸福感最核心的资源。“人和”还将体现在老师的转变,是老师和和孩子共同体验、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的“一体”课堂。《心灵阳光》校本活动课上的老师是陪着孩子们享受这份童年美好的人生旅伴,是一起涂涂画画中寻找“爱”的能量天使;有城堡、有超人、有精灵的童话般的积极心理剧中孩子们自己会感悟爱的智慧,在表演中挖掘出表达爱、传递爱的力量!

作为《心灵阳光》校本课程的老师要有“孩子样儿”;老师会用欣赏的目光凝视,如获珍宝般看着孩子画的 “蓝太阳”“红月亮”,安静的倾听孩子的故事,她说:“我的爸爸爱妈妈!而我是边上那颗金色的小星星,我也爱我的爸爸和妈妈!”我们的老师会是那种听到孩子说:“我的心里有个小怪兽(生气)!”时,点着头认真地告诉她:“怪兽也需要爱,你来演怪兽,我和同学都陪着你,我们去看看它是不是需要我们的帮助?”于是在第二天的心理晨会课这个孩子当了大导演,在她的剧里老师成了守护她的猪猪侠,讲台成了小怪兽的大城堡,而同学们会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加入进剧中,教室仿佛成了一个魔法森林,这里有大树、小河、兔子、天使……一日的生活从剧开始,用剧收获爱的美好,用剧启迪人生的慧智!用教师的爱见证学生成长的过程与效果;留给孩子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还给学生主动选择的权力。让学习鲜活主动,让课堂真实生动,让心灵明亮阳光,让生命散发爱的芬芳!

三、 “智育”“心育”“德育”三维并重实现“一体”发展

(一) “一体”发展首先指向学生成长的“知行合一”

《心灵阳光》顶层设计中将课程定位在教学教育交集区域“智育”“心育”“德育”三维并重,注重书本之外、课堂之外、教师之外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贴近学生把“爱”的教育做精、做细、做实。通过实践《心灵阳光》课程将“心动”“情动”“灵动”“行动”相结合,在学生的成长中实现“知行合一”。“心动”是学生的意愿和需要;每一节心理课都是围绕学生生命的成长,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内在向善的动力,用教师的关爱唤醒孩子心灵启发学生对爱的感悟;“情动”是情感的真实体验,是灵魂的互动;心灵阳光课程主题全部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关注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产生心灵共鸣,摒弃生硬的说教聚焦孩子现实中的困惑问题在真情实感中润物无声!“灵动”是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以焦点的技术发现学生已有成功经验,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行动”是实现目的的过程,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主观改造客观的过程。

(二)“一体”发展实现学校各口工作的“步调统一”

在《心灵阳光》课程实施中,学校尝试融入德育“两善”活动开发共享课程资源,借助德育教育方式扩大课程社会影响力。如:积分学生评价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心理优品达人秀与学校传统文化节的结合发展出“让爱传出去”心育合唱节;德育“两善”传统艺术节活动——《积极心理戏剧节》《绘爱的心》课程成果展示整合;学校德育项目资源运用——走进美院高参小艺术学科教师资源引入《心灵阳光》课程开发团队;德育活动网络直播形式——借助德育的方式《心灵阳光》网课,实现五校区远程同步授课,也带动心理健康工作对家庭、社会的积极辐射作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从认知层面认识爱、情感层面体验爱,还鼓励学生勇敢的主动的去表达爱、传递爱!让学生在自尊自爱的同时,还能够拥有温暖他人,帮助他人的爱的能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全体师生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步伐一致、协同发展实现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卓越化发展。

(三)课内课外和谐发展,凸显“三全”特色

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者去灌输化和教导化,给儿童体验和感悟的机会,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特色。

1.全科育人发源于课程的精巧

无论是绘画表达还是戏剧表达都是人类天性的释放无需刻意的强调技术,老师们在前期培训中只要把握了课程精神,各科老师在学科教学中都有能力涉及。比如校心育核心组幺老师(《心灵暖灯》第21页《滴答滴》的编剧)是语文老师,在一次心理教研时说:“自从我会了心理剧的方法,孩子们的热情就一發不可收拾,现在语文课很多片段理解,根本不用讲,孩子们自己演再分享比原来只读和看效果要好得多。一个片段3-5分钟也很方便,我现在和孩子都已经很熟悉这个方法了,很有信心会一直在语文课上也使用下去。”

对于碎片化的全科育人方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老师课堂教学能力,也使学生获得了超出普通小学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有效心育时间,按每周5天每天20分钟来算,一学年就可以多出3600分钟,合90课时之多,可以说是心育工作的一个巨大的突破!

2.全员育人得益于方法的简便

心理特色课程,包括心理教育剧资源的挖掘,教师、家长和学生才是这些资源的主体,同时也必须是发掘和使用这些资源的主体,是提升资源和创造资源的主体。心理晨会课主要借鉴了绘画、心理教育剧的形式,但目标并非局限在舞台表演,通过前期“绘画”“心理剧”短期培训老师完全能够掌握基本的方法,可以达到闻一知十的效果。比如我校电教老师就是因为自己喜欢画画,结果由他承担的心育与美术课就加入了多媒体绘画的部分,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心育老师。学校目前实现三个百分百,即百分百参与,百分百会用,百分百有用。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家长用焦点的方法,只要把自己本身擅长的部分拿出来分享即可。大家可以自由的选择和自己性格行为相似或向往的角色来体验,全程没有谁是“剧”外人,都在剧的情景中,都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每个人都有收获与成长。

3.全程育人将启动成长多米诺

全程既表现在剧的创作全程,从选题到写剧本,从排练到演出每一个阶段都能获得新的觉察感悟。在《心灵阳光》课程中更倡导内心世界具象化,让儿童看见自己成长的心灵世界,激发学生主动选择的愿望,陪伴和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营造接纳的、温暖的、自助互助的氛围见证学生的成长。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对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资源的挖掘、整合、加工和提升。学校的积极心理剧全部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大量的调研和访谈。老师和学生协商选定,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突出成长中的多元主体,挖掘了学生成长中的困惑,转化成为积极的智慧。其生动性和深刻性,使得我们看到了儿童成长的心灵的面貌促进了觉察,就像被启动的多米诺骨牌会持续衍生不断地激发新的课程生命力。

参考文献

[1]Seligman,M.E.&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 5-14.

[2]崔景贵.积极型心理教育的信念、目标与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3期:2.

[3]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5).

[4]阮惠英,张巧芳.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EB/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a28ae5dead02de80d5d8404b.html, 2015-07-26/2018-7-02.

[5]阳志平,彭华军.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04-01.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