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与传承红色基因

2018-05-10龙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龙飞

摘要:红色基因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和培育出来的优秀革命传统和优秀革命文化,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作为高校立德树人和红色基因传承的主阵地,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主导的作用。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存在室内课堂教学引导力不够、社会实践课堂实效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作用,就要将“社会大课堂”和“室内小课堂”相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将红色基因传承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全过程。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040-03

一、“红色基因”对大学生科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及意义

红色基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为重要的资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撑,更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动力源泉。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的国际局势日益复杂,意识形态对立更为严峻,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侵袭更为激烈,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利用互联网充斥在校园内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如果不用正确的思想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侵蚀,大学生需要传承红色基因,用科学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武装头脑。

红色基因作为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和光荣传统,既是大学生坚定正确意识形态,抵御不良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之源;也是大学生端正思想态度,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担负起历史使命的精神支柱。高校理应发挥好思想政治课课堂这一个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遵循大学生思想接受规律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将“社会大课堂”和“室内小课堂”相结合,通过校内和校外两个平台,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行,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室内课堂教学引导力不够

思想政治理論课课堂教学效果和引导力的提高,要靠课堂教学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加强。然而,当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教学做不到讲深讲透、旁征博引,对于红色文化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在传播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上存在很大的问题,难以让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甚至引发逆反。

一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于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和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在思想观念上意识不到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思想意识的极端重要性。有些教师认为红色基因并不是教学教材和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并不是讲课的重点,也可以不讲;有些教师认为传承红色基因不过是在课堂上讲一些革命英雄故事、插播几张革命历史照片,是可有可无的内容;还有些教师认为红色基因传承并不是学术性、理论性的课题,思想政治课只要讲好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二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与红色基因传承融合不紧密。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承载红色基因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课有效的教学资源,但有一些思想政治课教师并没有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课课堂,仍然是“对着学生读教材”;还有的教师虽然利用了红色文化资源充实课堂教学,但存在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只能展示红色文化资源,不能够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效果。三是利用思想政治课传承红色基因方式创造性不够。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红色基因传承都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育人活动,思想性、理论性较强,课堂教学比较枯燥。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十分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不懂得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长期以理论讲述的方式教育学生,停留于“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很少采用启发式教学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提高觉悟。还有些教师思维和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不会利用互联网技术、不知道采纳网络资源,对于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了解不多。

(二)社会实践课堂实效性不强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红色基因传承既需要课堂教学,更需要融入社会实践,提升社会实践课堂的实效性。当前各地高校思想政治课虽然普遍开辟了社会实践课堂,但实践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育人效果不佳,整体水平不高,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平台建设薄弱。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是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将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成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课堂,可以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提升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效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平台建设薄弱,有很多红色遗址、故居、博物馆并没有成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育基地;有的地方出现校地联系不紧密的情况,高校即便是与红色实践基地签订了协议,日常教学中联系也非常少,学生也很难实地了解红色文化。二是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参与份额较少。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利用思想政治课社会课堂传承红色基因。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普及面广,课堂教学学生人数众多,体验式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虽然高校会组织学生前往红色革命遗址参观体验,但往往局限于部分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每一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所能享受的份额和获得感较少,很多学生被迫停留在室内学习,对红色基因内化认同缺乏实践的理解。三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红色主题活动形式感严重。红色主题活动能够让大学生学习领悟到的红色精神在实践中外化为具体行动,并在实践心得感悟中内化为可传承的红色基因。但当前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环节常常以提交一篇调查报告作为考核材料,日常活动较少,更谈不上红色主题活动;还存在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会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参与文化宣传活动、志愿者活动、敬老活动,但往往这些活动只停留在活动上,缺少活动后的反思与红色基因的转化,不能很好地发挥实效。

三、“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建议

(一)传承红色基因要用好“室内小课堂”

高校要牢牢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室内小教室”这个重要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思想政治理论的逻辑体系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规律,创新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法,让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既要“入耳、入脑”,又要“入心、入行”。

一是要积极推进红色基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其蕴含的精神品质可以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红色基因的生成过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可以用各类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故事把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脉络串起来,用一个个的红色事迹丰富“纲要”课朴实的教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用革命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精神事迹来升华课堂,让感人至深的红色基因进入大学生的脑海,内化于心。高校通过红色文化资源“三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内容更鲜活,形式更多样。

二是要充分利用地区红色基因。要调动大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要改变传统脱离学生熟悉的环境的“空洞式”说教。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变当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抵触心理和情绪。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融入本区的革命历史,在相关章节补充地方革命史实,以此更好地论证教材的理论观点,增强教材理论观点的说服力和可信力。高校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校史基因,把地区红色资源和学习的红色历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大学生了解身边的历史,感受脚下这片历史的红色过去,感受本地区和本校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过往和一代代革命志士的红色基因,从而更有效地抓住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精髓,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指导和精神引领作用。

三是要创造性地使用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红色基因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红色基因传承都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育人活动,其吸引力并不如偶像剧、打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那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创造性地把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大学生对红色基因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在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诵读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诗篇,感受当时面临的革命艰险和战斗胜利的“挥斥方遒”;可以结合课程进度,在课间插播《井冈山》、《建党大业》等电视电影,让大学生“回到过去”,直观地感受和传承当时的红色基因,以生动影像为枯燥的课程润色;或是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当代红色基因传承实例,为学生做榜样。善用红色基因、寓教于红,寓红于乐,在多元化、多样化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红色基因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在大学生认同接受的教学方式中培育出“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传承红色基因要用好“社会大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课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来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够把大学生内化的红色基因有效地外化,并在实践活动中再次进行更深入的内化,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效。

一是要让大学生经常性地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关键一环,教学者可以在课程需要时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有目的地开展一些红色主题活动,实现实践教育与课堂教育的有效衔接。如高校可以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纪念馆共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构建校地红色资源共享机制。可以在讲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组织学生赴井冈山参观革命遗址;可以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学生在长征第一渡感受红军长征历史。通过参观一个个红色基地,浏览一张张红色照片,倾听一个个红色故事,促使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能够把党和人民的红色基因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奋斗基因、行动基因。

二是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现场体验式教学在一定程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丰富,与课本教材的教学目标相得益彰。通过利用红色纪念场馆,结合革命实物进行教学,在培训讲师的讲解下,大学生在红色遗址现场体会当时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及其传承的红色基因。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组建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团,赴井冈山、原中央苏区等地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活动,寻访革命前辈和烈士后代,瞻仰革命旧居旧址,查阅地方党史文献,收集整理红色故事,让大学生在红色革命遗址现场体验学习时,感受当年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创业,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基因。这样就能有效地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所需要传承的红色基因进行升华,大学生也能在实践中接受、认同红色基因。

三是开展红色基因践行主题活动,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大课堂”不仅需要大学生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还需要大学生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在亲身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学的目的在于用,知情意行落实在“行”,思想政治课目标的达成在于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落到实处。利用思想政治课传承红色基因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一系列有思想内涵的实践活动,如重要纪念日纪念活动、校外红色精神宣讲活动、志愿者公益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认同红色基因,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傳承红色基因。如高校可以利用思想政治课“社会大课堂”开展忆先烈主题班会、城市志愿者、乡村支教、社区敬老爱老等活动;也利用暑假组织红色文化宣讲团深入大中小学、社区、乡镇或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向他们讲述革命故事和党的先进事迹。让思想政治课“社会大课堂”活起来,也让大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继承红色基因,也能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总而言之,“两个课堂”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是对传统红色文化教育模式的创造性突破,能够有效地克服传统红色文化教育中重视理论教育、“灌输式”教育的缺点和忽视社会实践教学的错误倾向,能够有机地将校内、校外两个课堂相融合。“两个课堂”相结合完整地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完整性和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目标要求,做到了学习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学校与社会的高度统一。高校要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目标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将“社会大课堂”和“室内小课堂”两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又能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5.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3]李康平,李正兴.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教育学术月刊,2008,(8):44-46.

[4]陈世润,李根寿.论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4):15-17.

[5]韩玲,李正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讲好“红色故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10-114.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