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雾霾紫外线“逸”站项目总结论文
2018-05-10魏娇林苗苗张雅楠
魏娇 林苗苗 张雅楠
摘 要:经过一年的时间,防雾霾紫外线“逸”站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成果,通过对“逸”站的整体结构调整和内部空间规划,以及采用一些新技术,使“逸”站有了更好的完善。然而还不是尽善尽美,还需要现实中不断更新的技术来改进。
关键词:防雾霾紫外线;核孔膜;“逸”站;环保。
一、项目实施前的思路来源
生活在沈阳的我们深深得知道雾霾和紫外线是多么可怕,每年的春天和秋天都是雾霾的频繁出现季,我们每次都要戴上口罩,尽管如此,还是无法完全防止雾霾的吸入,我们也不能一直待在室内不出门,我们都渴望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享受美好的生活。于是乎,我们最初做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室外把雾霾和紫外线拒之千里之外。通过画草图和搜集资料,我们开始有了初步的想法,那就是做一个防雾霾紫外线“逸”站。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在室外,一般上班族在室外的时间很少,他们对空气质量的好坏并不是有很深的了解。而一些老年人和照看孩子的妈妈们经常在外面散步和逗留,于是这些人群成为了我们的调查对象。我们首先用普查的方法做出上千份调查表,深入这些人群中请他们填写调查表,同时与他们交流一些雾霾和紫外线的阻隔方法。在沈阳市调查结束后,我们又通过网络调查全国空气质量低的城市里的市民。最终我们决定在老人和儿童几乎每天都会去的公园里设计一个防雾霾紫外线“逸”站。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1、采用核孔摸防雾霾紫外线技术。第一,它是靠一层膜,这层膜放在窗户上,这层膜是核孔膜,上面有大量的微孔,孔密度非常高,而且所有孔径都是一样大的。可以高效阻隔PM2.5的能力,效率可以达到98%以上。第二,这个膜上的微孔数量多,另外这个膜非常薄,所以透气性能是非常优异的。通气系数在大气分压如果在0.4个大气压的时候可以做到0.9立方米/平米/分,可以高效的进行室内外气体交换,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因为室内浓度高,也可以透过小孔到室外,营造室内清新的空气环境。第三,这个膜对于气溶胶阻隔效率,对外室外污染物气溶胶粒子有比较高的阻隔作用,对于室内的病毒和放射性气溶胶是可以透过微孔流出去的。“逸”站的外部全部使用核孔摸来包围,在进入“逸”站的门缝处采用两层核孔摸,不给雾霾和紫外线有趁虚而入的机会。
2、利用太阳能板提供环保动力,“逸”站顶层材料主要以太阳能板为主,为小型发电机提供能源,以“环保、节能”的理念贯穿整个制作过程。太阳能板有以下特点:容易安装,运行成本低,维护费用低;能在长期无人值守的环境下正常运行;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弱光性较强,只需要室外有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即可使用。
3、室内空间规划和人性化设计。由于“逸”站是建在公园里供人们休息和娱乐的防雾霾紫外线的场所,所以室内有很大的空间来进行规划和设计,首先我们设计了供人们休息的座椅,这些座椅是环形设计,人们仿佛环绕着一棵古老而茂密的大树,在大树宽阔又清新的树干下围成一个大圆圈来嬉戏畅谈,也许是在讨论这“逸”站的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多大的好处吧。在娱乐方面,我们在每个座椅下面都安装了一个电源插座,为玩手机的人们及时送去电源。更值得一提的是,“逸”站里面还设有一些书刊杂志和小玩具,让老人和儿童都爱上防雾霾紫外线“逸”站。成为了他们出门所去的不二场所。
四、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强调的是探索性、实践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创新实践的过程,及时总结我们的不足之处,享受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乐趣,不能急于最终的结果,而且团队之间的协作是创新项目顺利实施的载体,我们每个队员如果对项目的实施有什么疑问或建议,都要互相探讨,及时做出解决方法,切忌一意孤行,否則会耽误整个项目的实施进程。
在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团队精诚协作,每个队员都从中收获很多,我们学会了与人沟通和合作,提高了沟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每当我们有疑问时,我们首先查阅资料或者咨询老师,然后团队之间再进行沟通,确保每个队员没有疑问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项目实施。我们团队每个人都会亲手参与到项目当中,这样每个人不仅有项目的理论了解,还有实践和动手过程的收获,更重要的是,通过做防雾霾紫外线“逸”站这个项目,让我们团队对“大学生创新项目”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每个队员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
一个防雾霾紫外线“逸”站项目的研发,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信心和恒心,更需要创新点和新材料,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也要想尽办法解决困难,而不是半途而废,这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岚淼,李龙国,李乃稳.城市雾霾成因及危害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7,35(12):92-97+104.
[2]李卫霞,刘晓霞,王奇志,陈剑华,王雪玲.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防护[J].职业与健康,2016,32(23):3309-3312.
[3]郭园,刘艳.浅析雾霾天气的危害及防治[J].黑龙江气象,2015,32(03):42-43.
[4]韩国林,李新华,张琳琳.中国雾霾的危害与防治[J].时代农机,2015,42(08):162-163.
[5]孙鹏鹏,周浩亮.雾霾天气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245-246.
[6]李金岚.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146.
[7]刘庆云,周剑良,刘永辉,吴振东.纳米孔径重离子微孔膜的制备[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3):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