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综述

2018-05-10陈景

新一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综述

陈景

摘要:会话分析是一门社会学分析学科,是对人们日常真实发生的言语行为进行描述与分析的方法。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近十年的相关论文,对国内会话研究的总体趋势和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以期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话分析;国内研究;综述

一、引言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简称CA)是由Harvey Sacks,Emanuel Schegloff,Gail Jefferson和Harold Garfinkel等为代表的社会学家和民族方法学家开创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后来成为一门研究人类语言互动交际的社会分析学科。会话分析把会话看成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关注会话行为建构的方法,强调会话的本地意义(localmeaning)和语境的重要性。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以民俗学方法论为主导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Sacks通过会话分析来揭示人们日常活动的实践理性和对社会认知的准则;以“标准会话分析”为主导的第二阶段主要集中于谈话轮次和话序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形式化特点;以“机构性会话研究”为主导的第三阶段,近些年这方面的研究成为了会话分析的主流(曾小荣,2014)。现如今会话分析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为社会生活的组织、交流方式提供有材料支持的建议或批评,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变更加美好。

二、国内会话分析的总体趋势

最早的会话分析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但国内于20世纪80年代才引进会话分析理论。为了把握近十年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笔者于2017年12月16日在中国知网(CNKI)资源库搜索篇名中含有“会话分析”,并把年代限定为2008年至2017年,共出现343条结果,其中期刊文章200篇,硕博士论文143篇。从论文发表的年限来看,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有关会话分析的研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2012年单年就发表了48篇,国内越来越多学者关注会话分析的研究。

三、国内会话分析研究分类

3.1会话分析的介绍评述类研究

刘运同(2002)主要概括了会话分析学派研究方法的特点,进而追溯了民俗学方法论对会话分析学派方法论的影响,并讨论了会话分析学派与语言学研究的关系;孙毅兵,师庆刚(2004)从不同的语言角度、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话中的话题进行分类;张荣建(2005)将会话分析与批评话语分析进行了对比;崔国鑫(2008)对会话分析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会话分析在中、俄两国语言学界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介绍;段丽杰,温仁百(2008)介绍了德国语言学会话分析的起源、概念以及研究现状;于国栋,李枫(2009)从会话分析研究对日常会话的尊重与重视、会话分析研究的语料观及转写体系、会话分析研究的基本假设、以及会话分析研究的语境观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会话分析的独特性;陈安媛(2013)指出會话分析是研究有含义社会行为的一种方法;曾小荣(2014)从会话分析的概念、会话分析的社会学溯源、国外会话分析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国内会话分析的研究现状四个方面对会话分析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国内会话分析应加强与社会学研究的融合和加强对汉语会话的研究;王立非,李琳(2015)以2008-2012年内国际SSCI期刊论文为语料,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际会话分析的研究热点与进展进行考察和分析;代树兰(2015)对会话分析的缘起、发展、机构话语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陈述;李枫,于国栋(2017)论证了会话研究的一种新方法——会话的介入;吴亚欣,于国栋(2017)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会话分析正名》的文章,对会话分析的语料观、交际秩序观、序列组织观、社会行为观作了明确的解释,帮助国内同行对真正会话分析研究方法有更清楚的认识,以推动以汉语语料为研究对象的会话分析研究。

总体来说,国内的学者对会话分析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让广大读者对会话分析的起源和发展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3.2会话分析对各类语言现象的研究

不同学者从不同场合,不同邻域(医患、访谈)对冲突语的起始阶段、冲突阶段、结束阶段进行了会话分析(刘杨,2012;徐婧华、王尚法,2014;李君,2016;邓冰冰,2017);张艳红,于国栋(2016)基于102个汉语日常交际中自然发生的恭维及其回应语的序列的分析总结,再加上中国文化中“贬己尊人”的文化准则,证明了汉语恭维回应语的“对比恭维”模式;童珊(2013)的博士论文分别在上海和南京实地参与旁听了25场人民调解,并转写了其中8场,记录了长达20个小时的语料进行动态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人民调解的话语结构、人民调解员的话语特征以及人民调解员的话语策略;刘锋,张京鱼(2015)对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学生幽默话语进行会话分析,发现学生幽默话语具有身份转换、关系转换和情境转换三大功能;此外还有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幽默话语展开的会话分析(莫爱屏&刘吉林,2011;莫爱屏等,2013;潘小波,2013);徐婧华,王尚法(2014)对“麻烦语”回应进行了会话分析研究;还有对“请求”言语行为的会话分析(魏冉、贝晓越,2013;王燕飞,2014);薛竹茗(2015)误解的会话分析研究;最后还有对日常会话中的抱怨语进行的会话分析(任群,2014;徐茜,2016);

从近年来的研究看来,还有许多语言现象的会话分析还未涉及,如:拒绝、感谢、邀请等,还有对不同对象、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语言现象的会话分析都可以展开探讨。

3.3会话分析在不同话语领域的研究

会话分析在不同话语领域的研究,简言之,就是对不同机构话语的研究。笔者在知网普通检索的状态下,限定年份为2008-2017,按主题分类查看了所出现的文献,很清晰能看出四类机构话语的研究,分别为学校话语、医患话语、电视话语和法庭话语。从发表的文献中可以看出,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研究的学校话语的对象可分为教师话语、课堂师生互动话语和学生话语(王蓉,2014;刘兰英,2012;兰良平,2013;等),其中对教师话语研究的文献是最多的;医患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门诊的会话分析,研究涉及会话中打断、回述、重复、修正等语言现象和医生的身份构建、性别差异体现等(朱丽萍,2014;郭雪颖,2009;夏燕,2011;肖昀,2013;杨石乔,2011;等);电视话语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与嘉宾的会话分析,二是影视剧中人物的会话分析;主要分析会话序列结构、话轮转换以及相邻对(赵玲玲,2008;王静,2008;简文,2012;李云祥,2015;苏燕,2017;等)和会话的语用研究(潘广健,2016;王源,2015;朱晓琴,2008;武建国,2013;等)法庭话语是在特定地点,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具有不同目的的话语参与者主动或被动参加的,各自为取得一个符合自己目的和利益的结果,以互相说服为方式而进行的活动(廖美珍, 2003)。而对法庭话语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庭审中打断、重复、信息修正等语言现象的会话分析。(茹爽,2015;张睿,2016;陈铭浩,2008;等)

四、总结

从以上对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的梳理,总的来说,国内会话分析的研究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会话进行分析,但会话研究不仅仅只局限于对会话机制:会话修正、话轮转换、会话序列等这些经典话题的研究,会话分析已经转向更大的研究范围。但我国的会话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待发现的领域。在机构话语的会话分析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学校话语中的外语教师话语的会话分析,而对单独学生话语的会话分析相对较少;法庭话语和医患话语和其他工作场所会话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其次,对于国外比较关注的性别会话和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会话分析也鲜有研究,在这个信息爆炸和网络交流频繁的时代,网络会话可以成为会话分析的研究素材;另外,国内涉及多模态会话分析的研究很少见,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随着会话分析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结合国情开展多方面的会话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杜金榜.2013,语篇分析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代树兰.2015,会话分析的缘起与进展[J],《外语学刊》(6):25-32.

[3]刘运同,2002,会话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11-117.

[4]杨静萍,马春雷.2015近年国内会话分析研究综述[J],《新课程学习》(6):7-8.

[5]曾小荣.2014,会话分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5):117-120.

猜你喜欢

综述
认知需要研究综述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综述的写作格式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