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2018-05-10董校华

新一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效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董校华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许多学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以及数学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本文提出,应当通过引入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并积极展开组内沟通等方式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日常学习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小学生开展数学课教学,既需要遵循每个地区的不同数学教学标准要求,同时也需要保证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初步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逐步培养数学逻辑,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手段被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仍然有许多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不同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逻辑习惯,对数学的理解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此外,小学生学习数学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对数学老师的教学过程造成了重大的困扰。不同成绩,思维能力的学生对待相同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成绩优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会认为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过于简单,课后作业以及习题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挑战高难度知识的动力。另外,对于成绩落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会认为课堂内容过难,难以理解消化,也无法按时完成课后习题,缺乏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引出,面对学生水平不均的情况,如传统的填鸭式大班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讲课内容势必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

(二)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根据数学课本的基本概念以及例题讲解知识点,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际学习情况,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学习中容易表现处思維理解能力较弱,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等问题。此外,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数学老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需要做好笔记即可。单小学生认为这种课堂讲解模式过于单调,因此课上打盹,开小差,聊天的情况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近年来,尽管很多学校纷纷配置了基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教师缺少学习新技能的动力,大多数老师只将多媒体设备当做播放PPT的媒介,无法充分发挥其信息检索,传播的功能。

(三)存在错误的数学教育观念

许多数学老师并没有将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作为第一教学目标,而将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检测标准,过于重视题海战术,进行大量考试测试提高考试分数,在不断的练习中,磨灭了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升学压力,也有些老师会采取“捷径”,在讲课过程中重点强调书上的例题以及相关考点内容,导致学生树立了不良的考试功利心理。这种不科学的题海战术学习模式,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还很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方法分析

(一)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模式展开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学习模式逐渐受到小学教学的重视。微课模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小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能够灵活学习知识。因此,数学教学组应当召集老师,录制高质量的微课堂视频,并将网络教学视频发布到校园网站上,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微课堂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提升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效率,也能够减轻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的教学任务。此外,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尝试解决在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学习能力[1]。

(二)鼓励学生使用学具辅助学习

学具以及简单的手工工具是辅助学生理解书本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合理利用数学学具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动手操作和创新,自制新奇简易学具。学生对于使用教具学具有着较强的使用需求,除了使用新课标学具袋中已有的材料外,学生与教师也应该积极结合实际学习情况,自行制造简单学具。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制作教具的时间有限,应当充分借助生活中已有物品。同时,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也可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学具,如钟表、七巧板、正方体、长方体模型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感受数学、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利用学具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与探索精神[2]。

(三)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升教学效率。在课堂准备阶段,教师应当将学生分组,每组中均配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一方面,在课堂上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场景,从而让学生们积极讨论,每个小组选择学生进行汇报,最后公布正确的思路以及解题方式。当学生的解题思路或习题答案不正确时,教师不应当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而是引导班级学生一起寻找问题所在,通过反思改正自己之前犯下的错误。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霸权教学的习惯,尊重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无法解答题目时,利用形象化的展示提供思路技巧点拔,鼓励其继续思考,即使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间接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3]。

四、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奠定数学学习基础的重要场所。教师,家长与学生都应当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等途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裴海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亚太教育, 2016(4):31-31.

猜你喜欢

效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