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自主探究

2018-05-10张燕萍

新一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统计图分数探究

张燕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因此,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何把引导探究和学习新知有机结合,让学生全体参与探索发现、主动实践、合作交流、获取知识是我们的长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探究

我们都非常明确,新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也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由此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求新知识。

一、设疑激趣,启动学生探究的马达。

1、问题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们要从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热情。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教材给出两位小朋友在公园野餐的场景图,并提出问题:“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能得出答案: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当学生异口同声说出“半个”时,教师即可提问:“半个”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让学生感到“半个”不能用以前所学的整数来表示,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及时引出课题——认识分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能用分数表示。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沉浸在探究分数的热情中,积极参与到探索分数的活动中去。

2、问题情境结合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矛盾是激起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寻找契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出示长方形让学生说说它的特征,然后把这个长方形逐渐扩大或缩小成正方形,问学生:“现在得到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起个名称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根据“运动”的观点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创造机会,为探究保驾护航

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才有机会去发展个性。有了时间的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因此,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数学,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自主思考。32×(9+6)、6×25+9×25、(6+9)×25、32×9+32×6,这些算式中,哪两个是相等的?你有什么想法?(2)大胆尝试。65×(40+32)、80×6+80×7、(a+b)×c,你能写出与之相等的另一个算式吗?(3)合作探究(84+16)×45、98×17+2×17,哪道题计算简单?(4)总结归纳。这样,我们在教学中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知,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勇往直前

1、教师积极组织探究实践活动

学生有了问题,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方向。接下来就是靠教师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形式和方法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合理的探究形式与方法。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物品,如橡皮、牛奶盒、文具盒、魔方等,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形式,真切认识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则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大胆猜想:“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然后小组分工合作,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用阴影表示出、、,学生再通过比较发现三块阴影面积大小相等,也就是这三个分数相等,最后再引导学生看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2、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究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同学体重信息,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分工的方式收集,制成统计表。课上根据自制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反馈,根据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考考其他同学,最后全班学生展示部分统计图并交流信息。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发生了思维的碰撞,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学生总结探究结果,反思探究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的过程,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件事——活动后的总结和反思。学习新知的最终环节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通过类比、分析、综合归纳,把建立的情感表象升华到理性认识,发现学习规律,归纳学习技巧。

总之,做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设疑激趣,挑起矛盾,营造适宜的探究机遇,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探究层层推进,直至达到探究目的。

参考文献:

[1]乐维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8卷第3期,2004.09

[2]张俊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鹤壁市师范附小

[3]王纪强.怎样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黑水县扎窝乡中心校

猜你喜欢

统计图分数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分数的由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算分数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