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互动教学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8-05-10符安德
符安德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政治课因它自身的学科特点,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课堂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把握好并解决这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政治课的互动教学问题进行一定探索,试图为政治课教学寻找更为丰富的模式。
关键词:互动教学;交流学习;解决策略
一、课堂互动概述
所谓课堂互动,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课堂教学本来就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务必充分利用和享受这个过程,使教学相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气氛,因势利导,提高教学质量。
二、政治课堂互动教学的基本现状
纵观我国传统教育模式,课堂互动十分单一,存在着许多弊端,表现如下:
(一)课堂互动缺乏多层次
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互动则严重缺乏。
(二)课堂互动缺乏启发性和讨论性
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提出问题多,学生提出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有的课堂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寥寥无几,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只有少数的学生回答,甚至没有学生回答。也有不少老师抱怨学生素质低课堂气氛沉闷如一潭死水,无法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等等。
(三)不重视课堂互动的组织发动
有的课堂互动只注重形式,缺乏实效;有的放任自由,缺乏调控等等,课堂氛围要么沉闷压抑要么一盘散沙一团糟。到底是学生都不懂还是学生缺乏积极性?抑或学生性格内向胆小害怕难于启齿?原因有多方面,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应该与教师忽视“师生互动”直接相关。
(四)课堂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多年,但是现实教学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始终无法真正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师资薄弱的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相对较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未能组织学生进行多向的、有效的互动活动,即使进行师生课堂互动,也是单纯地与优秀生及性格外向学生进行互动为主,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由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偏低,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还有“一言堂”的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更有甚者,他们认为学政治就是背书,只要把课本观点解析清楚就可以了,这种观点一方面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而毫无生气,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疏离,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
上述存在问题,在政治课互动教学中必然会严重制约师生的共同成长,妨碍和限制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捷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发展学生的德育智育。
三、构建课堂互动的策略
在政治课的课堂上,到底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互动,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下面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充分发现和调动学生互动沟通的潜能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课堂互动应该突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构建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本这需要洞察力,需要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需要老师在课堂互动中发现学生,在发现学生中推进课堂互动。一个班集体里,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其个人在智力、品德、性格、爱好等参差不齐,老师就要认真观察、细心发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互动,鼓励其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找到课堂互动渠道,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思维,掌握与人沟通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求知欲望的大门。
(二)课堂互动应该是立体式的全方位的。
课堂教学互动,应当是多向的互动。笔者觉得,课堂互动不应仅限于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还应该拓宽互动层面,广泛开展如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等多向灵活的互动。多向互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习的目的,在同龄人之间找到差距发现不足,了解对手尊重他人,促进互相交流,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合作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三)理论要密切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课,无论课改前还是课改后,其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是按照传统“填鸭式”的教法,满堂灌,恐怕学生难以接受,即使理解也是死背书背死书。因此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尤其发生在当前的时事新闻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掌握课堂互动的金钥匙。如我在上九年级政治复习课程时,发现在一部分不想參加中考的学生中,有违纪、厌学、逃学、弃学经商等不良思想和行为,我就以当前一些私营企业漠视国法招收童工,一些工厂企业则拒绝接收童工等等实例作为思考问题切入,要求学生从公民的权利、义务、责任等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然后进行多向的互动活动。毕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事例,同学们无论成绩好坏均表现出热情高涨兴趣盎然,这时就不失时机地进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法》《社会责任》等相关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知道招收童工是一种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不接收童工则意味着初中生要自觉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文化基础。这样在学习中使青少年既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认识社会现实,也增进合作交流,拓宽互动层面,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师应放下架子,师生平等讨论,扩大课堂互动的空间
理论上,人们常说:“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多数教师接受了这一观点,并努力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仍以教师“动”为主,教师“动”的时间远远多于学生“动”的时间,对学生“动”的关注也还停留在较低层面。为了实现真正意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上走下来,把自己看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看作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个体,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尽可能给学生自由和开放空间与老师交往。容许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质疑问难;容许学生有打破常规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容许学生用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容许学生在课堂中放开手、放开嘴、放开思维。因为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才能敢说、敢想、敢问,才能敢于探索。相反,如果课堂只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只听不说无话可说的空间,那这种课堂教学就只能是一种非交往性的教学。
总之,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培养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立志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江苏徐州市教育学会.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M].开明出版社.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