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改变的B超诊断价值评价

2018-05-09王红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王红

【摘 要】目的:研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改变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6日~2017年6月6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80例)和随机选取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肝脏B超检查。将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脏B超阳性率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比数据更高(P<0.05),且肝脏B超阳性率受患者年龄以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的影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会对肝脏器官造成损伤,肝脏B超可检出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肝等肝脏改变情况。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肝脏改变;B超诊断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精神分裂症具有病情反复发作且治疗时间长的特点,因此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时间长。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服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机体出现各种副作用,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1],因此会增加脂肪肝发生的可能性[2]。择取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开展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肝脏改变的影响,使用肝脏B超得出检查结果,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属于2014年6月6日~2017年6月6日期间)。80例患者均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均超过2年。将患有发热、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以及长期饮酒的患者排除。对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0例、30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1岁,上限值为74岁,年龄平均值(31.30±3.18)岁。观察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8例、32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2岁,上限值为73岁,年龄平均值(31.25±3.11)岁。以阳性症状为主的Ⅰ型患者45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Ⅱ型患者35例。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差距不大(P>0.05),由于其对比性不强,则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 方法 仪器选用日本阿洛卡公司生产的Aloka Prsounda 6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在检查前叮嘱研究对象禁食,时间超过8h。两组研究对象均由一名专业的B超医师进行检查,严格执行B超诊断标准,对研究对象俯卧位、左右侧卧位以及仰卧位时的肝脏进行探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脂肪肝阳性率进行观察和记录。对80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情况下的脂肪肝阳性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脂肪肝阳性率 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肝脏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阳性率为40.00%(32/80),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经肝脏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阳性率为22.50%(18/80),数据对比明显是观察组的阳性率更高(X?=5.70,P=0.02)。

2.2 观察组不同情况下的肝脏B超异常阳性率 80例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比肝脏B超异常阳性率数据差别不大(P>0.05);年龄≥5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B超异常阳性率明显比年龄<5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高(P<0.05);服药时间及病程超过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B超异常阳性率比服药时间及病程在2-5年的患者高,统计学具有意义。见表1所示:

2.3 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和肝脏B超阳性率的关系

80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等。32例患者服用了氯氮平,其中脂肪肝阳性率为25.00%(8/32);8例患者服用了利培酮,脂肪肝阳性率为12.50%(1/8);16例患者服用了氯丙嗪,脂肪肝阳性率为18.75%(3/16);8例患者服用了舒必利,脂肪肝阳性率为12.50%(1/8);16例患者服用了奋乃静,脂肪肝阳性率为25.00%(4/16)。

3 讨论

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代谢脏器为肝脏[3],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使得肝脏长期进行药物的分解以及代谢工作,会干扰脂类的转运和代谢功能[4],因此在肝脏细胞内会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沉积以及肝内脂肪沉淀等情况,肝内脂肪含量比正常值高,因此会出现脂肪肝。

使用肝脏B超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脏进行探查,B超能够将肝脏的不同切面清晰显示在荧光屏上[5],肝脏大小、形态、肝脏血管走向以及运动情况均可进行直观地观察,能够根据肝脏区域内回声、光点密度以及形態等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脂肪肝。加上抗精神病药物可与患者体内蛋白质结合并形成抗原[6],通过免疫细胞识别,会导致肝细胞坏死或者是变形情况的出现,促使肝内密度和声阻出现明显改变,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肝脏诊断。

肝脏B超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肪肝发生率40.00%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年龄、不同服用药物时间的脂肪肝阳性率对比存在差异(P<0.05),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药物服用时间为脂肪肝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

总而言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肝脏改变的情况,建议患者定时进行B超检查并接受相应的治疗,避免肝脏受到持续性损害。

参考文献

汪爱妩,王翔,王宇峰.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脏改变的B超诊断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6):11-12.

古丽&#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精神分裂症实施延续健康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精神分裂症病例积极心理护理应用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关于精神分裂症,你该知道的二三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