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观察与护理
2018-05-09韩会山王馨
韩会山 王馨
【摘 要】目的:观察肝癌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肢体肿胀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12月94例接受PICC置管的肝癌患者,观察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8例出现置管后肢体肿胀,发生率8.51%,对症处理后8例患者均肿胀消退,无拔管患者。结论:严格遵守PICC 插管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巧,正确评估血管,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适宜导管,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发生。
【关键词】肝癌;PICC;肢体肿胀;护理
【中图分类号】R33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作为一种全新的临床静脉输液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 d 以上的连续输液[1]。尤其在肝病病房,越来越多的肝癌患者选择经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但是在对置管患者的护理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置管侧上肢程度不一的肿胀。据文献报道,PICC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肿胀(12%)[2]。我院自2013年7月至12月有94例肝癌患者接受PICC 置管,其中8例发生了肢体肿胀。通过临床观察,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8例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无拔管患者。现将PICC 引起肢体肿胀的相關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4例PICC 置管的肝癌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27例,年龄24~87 岁,平均年龄61.1岁。穿刺部位为贵要静脉91例,肘正中静脉3例。穿刺导管为巴德公司70例(4Fr42例,5Fr28例),Argon公司24例(4Fr11例,5Fr13例)。
1.2 材料 选用巴德公司生产的新型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PowerPICC 4Fr或5Fr)和Argon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 单腔导管(4Fr或5Fr)。
2 结果
8例患者于置管2~7d发生肢体肿胀,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发生率为8.51% 。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8例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无拔管患者。
3 肢体肿胀相关因素分析
3.1 血栓性静脉炎 目前普遍认为血栓性静脉炎是PICC 置管发生肿胀的主要原因。由于静脉壁受到损伤, 纤维蛋白形成层状累积而导致血栓形成产生肿胀、疼痛等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主诉置管肢体胀感, 按压肢体紧绷感, 测量臂围增大。穿刺次数、剧烈运动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3]。
3.2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另一个原因是置管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由于病人紧张、导管刺激而发生反应性痉挛, 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出现局部水肿、疼痛[4]。肢体肿胀的程度与压迫时间有关, 压迫时间越短,肿胀发生率越低。由于置管后病人担心导管脱出而不敢做肢体活动, 因而, 不但出现水肿, 而且伴有肩部疼痛。
3.3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恶性肿瘤置管患者, 对于肝癌患者,肿瘤细胞能直接激活凝血系统而导致凝血酶的形成,同时还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致加剧高凝状态[5] , 从而导致肝癌患者置管后形成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增加。
4 护理对策
4.1 掌握置管技巧,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正确摆放置管体位,穿刺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送管时不要过猛,速度要适宜,最佳的送管速度是每次0.3~0.6cm[6]。遇到阻力时,不可强行置管,可向导管内推注生理盐水或者边推边送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和静脉瓣。
4.2 选择适宜的血管和导管 选择穿刺血管时应首选贵要静脉,其次选择正中静脉。在满足病人输液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最小最细型号的导管,以防止导管过粗引起的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形成异物刺激。
4.3 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
4.3.1 改进加压包扎方法。PICC置管后局部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绷带的松紧以可以放入一根手指为宜[7],4h后取下绷带,即可达到止血目的又可减轻上肢肿胀。某些肝癌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造成血小板及凝血功能低下可适当延长弹力绷带的使用时间,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每4~6h松解绷带一次,以防止压迫时间过长造成肢体肿胀加剧。
4.3.2 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回流。方法1:置管后第1 天进行握拳活动, 每次10 min, 每天2 次; 第2 天进行握拳、旋腕活动, 每次10 min, 每日2 次。第3 天起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 再以对侧示指、中指轻压穿刺点上端1 cm 处, 进行肘关节伸屈活动, 每天2 次, 每次20 下。以上功能锻炼持续4 周[8],可有效预防肢体肿胀。方法2:在置管后1 h 开始手臂锻炼: 置管侧的手臂绷直平举, 与肩膀处于同一水平;手臂伸直后,再将五指缓慢握紧呈握拳状, 共5 s;连续重复此动作30 次,约用时150 s;间隔1 h 锻炼手臂1 次;临睡前再行锻炼, 并将置管侧的手臂下垫1 个软枕, 使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督促病人按时完成锻炼。上臂平举到与肩平齐, 既能促使血液回流, 也能避免导管高过锁骨上静脉, 导致导管向心脏方向下移[9]。
4.4 加强观察,积极治疗。对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肿胀,采取平卧位并抬高肢体60?,避免侧卧于穿刺侧。50% 硫酸镁湿敷或红外线照射,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血栓性静脉炎引起的肿胀的消退。静脉血栓者应立即拔管,并给与溶栓治疗。
5 小结
血栓性静脉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PICC 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常见原因。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和导管,规范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巧,指导患者早期进行穿刺侧肢体的功能锻炼, 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肢体肿胀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概率,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同时注意因人而异, 对有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适当延长开始早期活动的时间, 避免出现穿刺点渗血现象。
参考文献
吉铁凤, 刘志英. 大静脉输注新技术—— PICC[J]. 实用医技, 2000, 7(7) : 481- 482.
王秀荣, 蒋朱明, 马恩陵. 640 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回顾[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3, 11(2) : 116-118.
周雪贞, 李利华, 冯晓玲. 儿科104 例PICC 置管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J]. 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4): 50-51.
邓健, 徐廷惠, 李成琳, 等. P ICC 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9) : 673.
王兵, 左丽宏, 扬变红. 恶性肿瘤患者行P ICC 置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初探[J].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2004, 6(18) : 38-39.
吕红. 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7,15(6):344-345.
王 莉. 自制弹力绷带用于白血病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2,15(1B):211-214
邹勤, 杜晓红, 陈民宵,等. 早期功能锻炼预防PICC 置管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8,23(9):49-50
王 旭. PICC 手臂肿胀病人行手臂锻炼效果的观察[J]. CH INESE NURSING RESEARCH , 2006,20(9A):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