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快递个人信息保护策略探析

2018-05-09詹逸珂

卷宗 2018年6期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快递大数据

摘 要:快递寄递实名制实行后,非法泄露、买卖快递个人信息的案件不断增多,引发社会关注。快递面单上印有用户的姓名、地址、电话等隐私信息,如果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则极易泄露并被不法分子利用,危害公民信息安全。笔者剖析现有保护机制的缺陷和不足,探讨实施有效的快递个人信息保护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快递;个人信息保护

1 现有快递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缺陷和不足

裸露的快递面单直接包含用户的各项基本信息,一旦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出现漏洞,便会增加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目前快递行业的运单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和惩戒措施尚不到位,快递面单信息非法倒卖的现象仍广泛存在。[1]这些都对快递个人信息的妥善保护构成了阻碍。

首先是统一的快递面单回收制度尚未落实。《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快递面单应由快递企业妥善保管并集中回收、集中销毁,严禁丢弃或贩卖。但在实际中,快递公司为节约企业运行成本,往往随意丢弃快递单据,不会回收运单。政府相关部门也因疏于职守、监管难度较大等原因,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其次是快递员工倒卖运单信息的行为屡禁不止。在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体系混乱时,许多不法快递员工利用工作之便,大肆收集运单信息并倒卖给有需要的第三方平台,使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批量化泄露。虽然《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对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利有明确规定,但相关条文在快递领域存在适用障碍。[2]制度性漏洞的存在是非法倒卖运单信息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快递信息追踪和控制的能力亟待提升。目前快递业界仍然缺乏完善的用户信息采集、分析、追踪和处置流程,没有实现运单信息追踪的规范化、网络化,也没有实现快递面单信息的封闭式处理。只有建立安全有效的用户信息追踪与预警系统,才能在运单信息泄露后及时作出反应,并制定适当处理方案,及时挽回用户损失。如今已有快递服务机构考虑利用先进的Web应用程序,选用jQuery、EasyUI等组件开发统一、高效且兼容性强的数字化用户信息处理与追踪平台,借助条形码扫描和识别技术,对快递面单的获取、录入、印制、张贴、签收、销毁等过程实施动态监控。[3]但这一尝试目前尚未广泛普及,其可行性亦被质疑。

2 实施有效的快递个人信息保护策略

2.1加强制度建设,出台责任追溯与惩戒措施

笔者认为,快递业界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明确细致的从业规则,出台符合自身利益和用户需求的员工守则、行为规范和泄密惩戒方案。运用大数据技术,快递公司应力求精准掌握每一位员工的活动、操作与行为,实现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推动建立多维立体的用户信息保护体系。对倒卖个人信息的快递公司及其员工,用户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和第五十条之规定向法院起诉,要求快递公司和员工赔偿个人损失,并承担民事或法律责任。

此外,快递企业还应从优化数据库管理、加大对员工行为的约束等方面加强责任追溯与惩戒力度。如中国快递协会已尝试建立全国性的快递员工信息平台,快递人员如曾有业务不端行为,在参加新的快递公司招聘时即会被严格审查。职业素养低下、多次泄露个人信息且屡教不改的从业者将被列入黑名单,终身难以再从事快递职业。强有力的责任追溯与惩戒措施可对快递从业者起到可观的威慑作用,减轻快递行业频发的信用危机。

2.2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健全舆论监督机制

笔者认为,对于建立完备的舆论监督机制而言,新闻媒体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新闻媒体可在快递用户信息泄露案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披露相关细节,引起政府和公众关注。在保护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倒逼快递公司彻查案件起因,及时出台整治和规范性举措,回应社会诉求,保障用户权益。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可有目的地对快递业务大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信息泄露案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快递公司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为快递行业降低信息泄露风险、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信息支持,引导用户合理维权。形成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的舆论监督机制,最重要的是推动政府部门和快递行业的信息和数据公开。[4]政府监管部门和快递公司不仅要公开工作成果和管理流程,还应公布整合与集成后的业务数据,建立有利于快递数据开放的技术性、制度性平台,扩大公众参与,为新闻媒体实施外部监督、提出针对性对策提供必要条件。

2.3借助二维码加密技术,完善信息监控和追踪手段

针对快递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快递业界应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提升快递运送的有序化与规范化水平。笔者认为,快递行业可尝试对传统的四联快递单、电子面单等进行改进,利用二维码加密技术,在快递运送过程中隐藏用户个人信息。

为有效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快递技术人员可考虑利用各类加密算法对快递面单的二维码进行处理。加密算法具有数据容量大、并行性强、运行速度快等特点,且对初始值极为敏感,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序列性。[5]普通的手机APP无法识别经加密算法处理后的二维码所包含的信息,只有通过嵌有解密算法的手持终端才可读取。快递员派件时,可在配备内嵌解密程序的手持终端后对二维码进行扫描,二維码经扫描后,后台数据库即会实时作出反应,以自动拨号或发送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户取件。扫描后的加密二维码会立刻失效,用户的个人信息也以不可剪切或复制的形式呈现,故可显著降低信息泄露的概率。用户取件时,可出示未经加密的用户端二维码令快递员扫描,信息核对无误即可领取快递。在整个配送过程中,快递公司的技术后台可以以加密的二维码为中心,对快递实施全过程追踪和监控。[6]发现问题后即可及时预警、迅速解决,防止快递用户信息的泄露或滥用。应用这一技术的关键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智能化的前端监控与追踪平台,精确掌握快递及其运单的配送状态。

3 结语

在Web2.0时代,以数据收集和数理分析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快递行业。如何在这一背景下保护快递用户个人信息,保障用户隐私不受侵犯,是业界亟待面对的课题。笔者认为,业界须以大数据为依托,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新闻媒体积极参与的舆论监督机制,完善以二维码加密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监控和追踪手段。只有理清快递管理的制度“盲区”,构建起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7]才能保护快递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保障快递用户的隐私权。

参考文献

[1] 武立栋,张迪,李超.网络环境下快递行业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市场,2016(1):83-84.

[2] 郑佳宁.快递实名收寄制下用户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湖北社会科学,2016(6): 157-158.

[3] 黄永宝,纪延光.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快递派送运作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5(3): 216-217.

[4] 周春樵,朱思征,王山山,敖丽娜.快递信息管理系统中隐私保护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2): 31-32.

[5] 周琳,王仁芳.加密二维码技术保护快递信息安全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17(8): 40-42.

[6] 王凯,张丽祥,沈小锋.大数据时代公安机关快递数据管控的探索与思考[J].法制博览,2015(21): 175-176.

[7] 李佳桐,张小洪,陶然.快递行业用户隐私泄露现状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J].科技经济导刊,2017(19): 261-263.

作者简介

詹逸珂,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秘档案学系学士。研究方向:开放数据、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

猜你喜欢

个人信息保护快递大数据
如何做好法律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
我国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