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教学

2018-05-09刘思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陶渊明分析

刘思思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其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田园诗是中国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达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桃花源的美好憧憬。因此,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其诗的风格和特点,才能更好的教学,让学生领会中国古诗之美。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04-01

陶渊明的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且田园诗的产量最高,成就最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對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学习陶渊明的诗歌必须了解写作的思想基础、反映的思想内容,以及从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成就,教师必须要颇具耐心的带领学生去感受诗歌所表现出思想感情,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陶渊明田园诗是其自身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反映

陶渊明作为一个外表恬淡静穆,内心热情济世的诗人,曾胸怀建功立业的供图大志,然而社会政治的黑暗现实让他失望,因不愿与人同流合污,便走上了退隐田园的道路。陶渊明出生于没落士大夫家族,年少时生活在农村,这为他后期田园诗的写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选择归隐田园之后,他的生活与农村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密切相关,与山野村夫接触,议论稻麦桑麻,过粗茶淡饭的贫苦生活。长期的田园生活,为他创作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资源。同时,个人的人生报复对其田园诗的创作也有重要的影响[1]。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之一),就充分表达了陶渊明向往自由的性格态度。由此可见,诗人的生活经历、人生志向对其作品的基调和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陶渊明诗歌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陶渊明的诗作内容比较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描述,由此表达了自己的社会思想。他的诗作反映了广大农民阶级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对封建社会统治的反抗,启示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并与不公平的社会作斗争[2]。

陶渊明身处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时期,其作品就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在他们诗歌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经典名篇《桃花源记》就是对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曲折反映。

陶渊明诗歌通常通过描写与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美好田园光景来讽刺和鞭挞社会现实,广阔的反映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对当时社会的不合理进行鞭挞。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在诵读中感受平淡自然的意境

由于陶渊明长期生活在乡村,其所见所闻多为村落、山峦、清溪、草木、农田个飞鸟等,所交往之人多为下层官吏、乡野村夫等。这些平常的景色与人物不断的启迪着它的智慧,对其风骨进行塑造。平常随处可见的乡村风光,如一泓清泉、一片孤云、一阵清风、一摸余晖等在陶渊明的笔下都成了创作诗歌的材料,经他写作,便产生了无限的趣味,从而创造了优美的文学境界。

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朗读“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时,诗中所表达的深刻的意蕴,浓郁的山林气息,都能给人以精神和心灵的慰藉,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为了让学生深刻的感受陶渊明诗中的恬静与质朴,教师应该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多推荐一些诗篇,强化学生对田园诗歌的感悟。例如,“农务各自归,闲暇辙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移居南村后的愉快生活场景,与邻居登高赋诗,谈笑晏饮等,语言质朴,感情浓郁,乍一看是很平实的描写,仔细看才会发现其中的深远意味,给人以“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3]。

(二)在赏析语言中感受自然清新的意蕴

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给人一种“胸中自然流出”的感觉,语言朴实,没有新奇的辞藻修饰,但却能最大限度的展现语言的魅力,将感情自然贴切表达的恰到好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陶渊明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通过赏析语言领会诗中的意蕴。例如,欣赏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二),这句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稍微进行了渲染,便呈现出淡淡的情趣和深远的意境,使平白的语言表达出深远的诗意。

(三)在联想中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味

陶渊明的诗将情、景、理融为一体,形成浑然一片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无尽的美感,表达出深远的意境,通常在自然图景与诗人情感的完美融合中创造自然的艺术境界。

对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二)进行教学时,学生结合教材注释,对于始终表达的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乡村生活首先会有一个表象的感觉。想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更加深入的理解诗中蕴含的意思,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描绘出一幅山林静谧、鸟儿归林、夜静风请的意境,创设出汗采菊观日、抱膝吟哦的场景,从中感悟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4]。

(四)在对比中感受超凡脱俗的意趣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根本技巧在于意趣,就是陶渊明对理想的生活境界的追求,在实际的生活中,更是不断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吸纳和挖掘田园生活的内在的、质朴的美,从而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例如,“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变异和夜眠的冷清,进而联想到黑暗的现实,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表达出了情真、景真、意真的表达效果。在进行景色的描写时,也没有单纯的进行景物描写,而是将意境的表达与景物的描写融合,以意境表达为主,强调诗人对自然情景的主观感受,使得意境表达恰到好处。

四、结语

深刻感受陶渊明的田园诗,能感受到具有时代和自然风采的丰富情感世界。因此,在陶渊明田园诗的学习中,要避免枯燥的直接讲解,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诗人的经历与志向等,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陶诗的写作特点,从而深化学生对田园诗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施燕.浅谈陶渊明田园诗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4,01:27-29.

[2]刘姹姹.寻找“破译”陶渊明田园情怀的“密码”——初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三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7,01:63-64.

[3]晁凌云,喻祖权.诗与生命的交汇与延伸——《归园田居》教学实录[J].中学语文,2013,16:51-54.

[4]郝青春.追寻陶渊明超然“事”外的自由[J].青海教育,2015,Z2:36.

猜你喜欢

陶渊明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另一面
回头潮
陶渊明的“粉丝”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