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人操弓,招无不中

2018-05-09苏亚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语文

苏亚瑜

【摘要】目前,教学模式改革正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社会的需求是要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增强能力,不止是要简单的完成教学内容的普及。怎样帮学生奠定好今后学习的基础和能力,也变成了所有教师都关心的问题。在拓展着教学思路的同时,更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寻求学生兴趣关注点、锻炼学生平稳、灵活的学习能力。下文将主要依据实际的教学实例,对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08-01

引言

有关小组合作,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小组内部因合理搭配而产生的带动、激励作用,将使学生的个体学习转化成团体的协作,这与分组时的适当选择、分搭是离不开的。而其实,这种作用是由学生内部间相互磨合锻炼的,教师的作用也只是旁观、修正而已。所以,怎样使学生达到锻炼自身能力的磨合而不产生反效果,就是高中语文小组合作的关键。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在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实验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提供了很多先进、有效的经验。有关论点认为,学生对教师的学习请教,更多的不是有关学习的内容,而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止扮演着传业、解惑的主要角色,也是学习中主要的引导者。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必须要得到转化。把主要的课堂节奏带动者转化成多方互动和学生自主钻研的辅助引导者,这才是小组合作模式该有的形态和趋势[1]。

现在,高中语文的小组合作进行其实很少,在课堂中,依然是以个人对个人即教师对学生的的教育模式。小组合作的模式虽然极具尝试的可能性和可操性,但并没有被大多数的教师所重视,相当可惜。这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错过了在语文课堂中增强能力的机会,也使社会上对学生实操能力的缺乏越发敏感,这是相当不应该的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能传授教学内容,而不能将语文学科的极明朗人文魅力实际转化给学生,不能将语文学习的乐趣传递给学生,实在是教师的失职。事实上,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一直有着学生才是主体的主流观点,这是极为难得的先进思想,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没有将这种观点充分的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学生间的小组合作,也往往会歧化成教师与学生间的常见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也演化出几种具体的问题如下。

(一)学生缺乏合作

不管是小组合作中的交流过程还是评论过程,都可能存在学生间的隔阂和排斥。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的让步,令少数学生并不适应,不能完全融入小组的合作中,也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自主学习。也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与他人合作的意愿,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仿佛合作与自己无关,是一个旁观者。还有部分学生,在交流中过度在意与他人的交流,甚至将话题、思路带向偏离合作主题的方向。这都会使小组合作趋向失败和浪费时间的结果上,也就失去了教学的致知意义,也失去了使学生能力增进的机会[2]。

(二)时间不充分

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在一种不得已要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才会进行,以为这占据的时间并不能与同时间的其他教学模式相媲美,是在浪费时间,也就极度压缩小组合作的时间。使小组合作的占时甚至只有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发挥,这怎么能期望一种需要时间来培育、激励的教学模式发挥作用呢。“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这样的独断教学,真的不会使原本的作用得到应用的发挥,这也是另一个值得教师们思考的

问题[3]。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策略

(一)设置精彩的互动

互动是锻炼学生语言交流、人际能力的机会,正如巴金所言“写作就是说话”,积极的互动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现如今极缺乏的人际交流能力。而各个学生的价值观、思考方式都不尽相同,对各个问题的考虑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这也是教会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方面思考问题的一个契机。在学生间进行交流时,思维的不断刺激、口语的不断锻炼、学习内核的不断修正,都将是学生的自尊、能力得到增强。是否能够将互动设置的精彩、有代入感,是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责任[4]。例如,《雨巷》这首现代诗的学习中,就可以对学生提问“这里的丁香代表着什么?你还能想到什么相似的诗句呢?”丁香无疑是代表朦胧的爱情,而这也是学生此时的年龄阶段所感兴趣的点,像这样的有趣味、有意义的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们激烈的讨论与代入,也将使这首诗后续的理解、挖掘过程变得有趣、容易。精彩的互动并不只是意味着提问这一个方面,举一反三,无疑是关键的互动思路。

(二)对问题进行拓展

对于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的社会、时代背景,是学生的经历、阅历所不能支持的,就需要教师进行适时的补充和拓展。这种拓展不但能使问题显得更有意义,也使问题更加的合理,不再是生硬的提问而是具体的思考点。语文课文的深度设置不一定完全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支持,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学生没有回答问题的兴趣和动力,往往会采取躲避提问的下策。教师这时的拓展补充,就是对问题难度的一种降低,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契机。合作中,补充的时代、社会背景介绍的越充分,学生的积极性也将越明显,对课堂小组学习也更为有利[4]。

例如,《将进酒》是李白的一篇佳作,但对学识尚浅、阅历尤为不足的学生来说,可能只是一种醉酒后的狂妄言论,不能正确认识到背后的文学价值和和在古代难能可贵思维导向。这时提出问题“‘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一句中,李白为什么得意?又为什么要失落的醉酒?”第二个问题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补充,也是一个更详细的解释,而这都可以引入对李白过往的评介和感慨。在评介之后,刺激了学生对李白豪迈、慷慨气度的向往,学生对课文也将得到充分的理解,对问题也将有一个更深刻、到位的答复。

三、结束语

总体来看,团队协作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有着个人学习或教师带领都不能替代的作用,使学生对课堂的代入更强、文章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一种较为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事半功倍。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更廣泛的推广实行,在更多的教师、学生的实际操作下,使之更完善、更有效。相信在更多师生的检验下,语文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将得到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娟.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14):24-24.

[2]梁洪源.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法[J].未来英才,2015(7):88-88.

[3]金亚林.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文摘版,2016(8):00219-00219.

[4]陈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9):77-78.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