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低效化的探讨

2018-05-09刘晓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探讨互联网

刘晓丽

【摘要】思想政治课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互联网技术重塑了教育形态,并逐步改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格局,使其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低效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63-01

引言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使教学形式及教学活动发生了重大变革,整个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结合课内外教学、线上线下教学,让学生可以随时随选择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接受教育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顺应教育发展的方向,不断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探索与创新,激发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与欲望,实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最终目的。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应然选择

1.改变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

思政课具有高概括、强抽象的特性,当前的思政课教学和改革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泥潭,仍然倡导“教师权威”、坚持“知识本位”和宣扬“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仍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灌输法和说教法,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实效性不佳。因此,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高校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教育互动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融合,坚持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互动的积极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网聚青年学生,真正代表青年学生,以真理引导青年学生,以真心润泽青年学生。因此,高校思政课改革是改变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

2.占领思政课主阵地的时代要求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典型代表,根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的数据显示,就新媒体的呈现方式之一的网络直播而言,截止到2016年,用户规模达3.44亿,市场规模约150亿人民币,迎来爆发式增长,成长空间巨大。在推进思政课改革的今天,习近平同志指出“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就必须研究把握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创新互动机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微话语权”的抢夺战中,形成线上线下教育合力,牢牢把握网络这一思政课教育的主动权、主渠道、主阵地,是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需要,更是“互联网+”的时代要求。

3.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受应试教育体制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表现出与“互联网+”时代特征不相适应,教学实际效果不佳。一是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低头族”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而难以保证教师的“教”取得预期效果,相应地要把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好奇转移到学习活动中来。二是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和高度融合。一些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机械、被动地使用多媒体,照屏宣科、生搬硬套,难以把新媒体、新技术的动态性、即时性等特性充分展现出来,发挥其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三是缺乏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思政课教育网站和网页,难以在纷繁复杂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中做到精准筛选,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进而难以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低效化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应该充分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借助“互联网+”互动教学平台,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资料,积极地与教师、同学展开讨论与交流。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对学生崇高信念和远大理想的培养并非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就能全部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展播、微课题研究、互联网互动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实践与讨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切身感受道德的重要性及在社会中的体现。

2.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互联网+”时代下,为了能够保证课堂教学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筛选,结合当前时代具有的特征,合理设计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教学内容。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由于当前我国的形勢与政策瞬息万变,教师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体现课堂教学的导向性,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便利性及时更新专题内容,在互动平台中组织学生针对专题进行激烈讨论,增强学生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的关注意识,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关注与转发功能,及时关注学生感兴趣的实时话题,发现思想政治的动态方向,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的放矢。三、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布置课堂作业,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延伸课堂教学空间及内容,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与控制学习计划和节奏,反复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微视频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然后在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及互动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充分借助互联网的教育功能,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实现课内外教育、线上线下教育、随机教育等方式的有效结合,实现培养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及政治意识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洪侠.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

[2]牛 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与改革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6.

猜你喜欢

探讨互联网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