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核心素养评价标准 实施四大人才培养工程

2018-05-09冯志刚徐年华朱灿明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冯志刚 徐年华 朱灿明

摘要:立德树人,为职校生出彩人生奠基,这是党和国家赋予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重任。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战略目标。基于此,课题组成员学校将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紧扣“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着力实施四大人才培养工程,成就学生精彩人生,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核心素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03C-0003-08

一、创新理论研究,建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

(一)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概述

职业核心素养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在其职业生涯中从事任何行业均普遍存在、任何职业或工作岗位都不可缺少的,除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以外最基本、最关键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态度(职业人格)和职业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集合,与岗位专业技能无关,也可称为“职业关键素养”或“职业通用素养”。学术界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一般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等,而职业实践界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一般包括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合作素养内涵和创新素养等。综合职业教育学术界和实践界观点,我们将“职业核心素养”的具体结构确定为: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职业道德人格素养、职业能力素养等必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素养[1]。

基于“素质本位”价值理念的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是“以实现中职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追求,以企业人才需求及中职学生的身心特征为基点,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等为理据,以现代数学统计、测量学及信息技术为手段,利用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等现代评价方法构建,旨在促进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其就业、从业和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探索解决当前企业用人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的有效策略。”[2]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解读

所谓“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是指衡量和判断职业核心素养价值高低所依据的基本准则与标尺。所谓“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也可称“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系统”,则是能反映职业核心素养整体或全貌的评价标准的集合,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系和评价指标的评定标准体系”三方面。

开展“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基于企业与社会需求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以及基于此标准的发展性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目标的现实之需;符合《纲要》提出的“创新中职学校学生评价的价值理念与标准,构建新型职业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精神要求;符合解决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现实之殇、促进中职学生的职场成功和终身发展以及丰富、完善职业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之需。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构成,其内涵描述和权重见下列图表:

二、创优实践应用,铸就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四大工程

(一)读书益智工程:剑指职业理想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首个要素,中職学生的职业理想素养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那么,如何引导中职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呢?我们的做法是,对接职业理想素养评价标准,大力实施读书益智工程,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理想素养。

1.精选好书,开启学生的理想大门

根据职业理想素养的4个维度,我们精心挑选了4本中职学生喜爱阅读的畅销书作为学生的必读书,推荐了数十本高度相关的书作为学生的选读书。其中《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让学生提升职业认同与选择素养——这本书的内容是10万名大中专学生选择的微信公众号“秋夜青语”答疑团队为学生解答他们最关心的十个问题,答案简洁,一针见血,为学生奔跑的欲望找到方向。在这里,学生既能够找到问题,找到答案,更可以找到自己,让职校生涯不再迷茫。《谁的青春不奋斗》让学生提升职业目标定位与期待素养——这本书着重分析和阐述了走向成功的方法和途径,涵盖了摆脱抱怨、改变思维、努力奋斗、推销自我、人脉经营、个人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走出成功的误区,从而在个人生活和事业生涯中获得成功。《沉住气,成大器:职场修炼法则》提升学生的职业信念与价值观——这本书提醒学生当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当能力还驾驭不了目标时,那就应该静下心来历练!成功是沉淀和积累的过程,只有拼出来的美丽主,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是留给渴望的那个人。《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素养——这本书以冯仑的创业经验和其独特的“仑式语录”还原了他的创业过程及成功体验,读来催人奋进。

2.精细活动,提升学生的理想素养

制订阅读活动计划。计划从学校到专业部,再到班级、学生,分层推进,逐一落实。在计划研制中学校安排了前四学期的必读书目,硬性规定了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的20分钟为全校统一固定的读书时间,并通过检查、评比和考核,强化读书活动持续高效地开展。

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主要包括:每周一次个人读书心得展示,每月一次班级研读沙龙,每两个月一次相关励志讲座,每学期一次大型读书报告会等。

记录阅读成长手册。学校引导学生通过记录阅读成长手册,不断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优化读书的方式方法,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活动。用成长手册见证学生个人成长,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大赛励志工程:磨砺职业人格素养

在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中,职业人格素养指标权重较大,可见学生职业人格素养提升十分重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企业对学生的期望由原来的具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转变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精神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即职业人格素养。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磨砺良好的职业人格素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我们经过探究和实践摸索出一条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学生职业人格素养提升的捷径。学校构建职业情境,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实施“大赛励志”工程,在技能大赛训练情境中融合实际工作情境内容,达到技能训练与职业人格素养同步提升。

1.技能大赛始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形塑

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行业企业对社会承担道德责任,从业人员规范职业活动。我们在技能大赛理论复习阶段增加职业道德的内容,如恪守职责、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安全生产等,将理论考核作为技能大赛选手选拔的重要环节。技能大赛对学生操作技能的专业性、规范性、严谨性、安全性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只有职业道德优秀、主动意识强烈的学生才能在技能大赛中坚持不懈。通过全员参加校级大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市、省、国家级大赛,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甚至不同省份的学生同场竞技,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样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

2.技能大赛磨砺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情感

情感起始于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大赛项目,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情感是指培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与满足程度、工作激情、自我价值的实现感等。在整个技能训练过程中,我们以“荣誉教育”“责任教育”为抓手,通过选拔动员、阶段推进、经验介绍、表彰先进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基于层层选拔的机制,在不断的优胜劣汰中,学生对职业的需求意识的理解逐渐深刻,对岗位的热爱逐步增强,训练激情得以释放,同时有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3.技能大赛历练学生的职业性格和态度

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后参与技能大赛的磨练,不断加深对职业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性格,逐步形成与所选择职业要求相一致的职业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积极而稳定的职业性格取向。职业态度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态度是否符合所选职业的职场态度,是否做到踏实勤恳、严谨认真、爱岗敬业等。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我们以“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为着力点,通过过程记载、项目检查、作品评比等方式从职业态度四个发展维度对学生参与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考评,对能够认真完成训练任务、注重观察训练细节、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等职业态度表现突出的同学及时表彰。

4.技能大赛落脚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指与学生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求所有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将自身打造成为“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只有具备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人才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在整个技能训练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要求学生,并要求指导教师、企业师傅不但要传授手艺,同时要传递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让学生具备工匠所必需的特质。

(三)社团奠基工程:直面职业意识素养

1.社团功能融入职业意识培养

学生社团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视野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职业学校社团建设按照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纳入社团建设中去,将职业素养培养和社团活动相结合,建构一定的情景,使学生更易于接受,避免了理论灌输的弊端;另一方面,社团中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更利于促进个体的学习和发展。

学生社团是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优良校风学风为目的,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重要方式和广阔舞台,具有非常明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我们将学生社团对接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更新社团章程,完善社团功能,将9个具体的职业意识的培养作为社团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尽自己最大所能做好工作,以便将来能够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2.社团建设强化职业意识

通过社团阵地培养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服从大局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学生社团不同于以往的班级,也不同于社会培训,它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社团打破了年级、专业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成长自己、成就学校搭设了较为自由的平臺。自主选择合适的社团是学生的权利,也是一次极好的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具体做法如:教育学生在进入社团之初认真学习社团章程,强调遵守社团规定,并在社团开展的活动中养成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细化社团活动流程,明确团员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主体责任意识;指导学生参与社团管理,强化服从大局意识。

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意识、竞争创业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社团活动不同于有组织的课堂活动,我们要求团员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这对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精神具有良好的指引功能。设计社团活动时,学校注重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新颖,将职业意识素养要素有机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之中,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潜移默化。学校结合不同社团的特点,开放学校教育教学及实训资源,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的氛围和环境。同时在社团内分成几个小组,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创业意识。社团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他人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是培养学生主动服务意识的最佳平台,学生牢记主动服务意识的四个要点,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学习和强化。

通过社团考核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质量效益意识和安全环保意识。学校将社团考核纳入学校社团工作的核心,配备相应的社团工作指导教师对社团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民意测试,对优秀社团进行评选及表彰,以此激励各社团积极向上,提高自身的活动质量。在社团考核细则中强调对整个团队的考核而非个人的考核,引导社团树立合作共进的理念,强化团队合作;考核重点是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引导社团成员始终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核中特别强调活动中的安全和环保,这是优秀社团评选的必要条件。

(四)岗位习技工程:修炼职业关键能力

综观职业关键能力素养的8个指标,我们不难发现,最能培养这些素养的根本途径就是学生在企业的在岗实习,为此学校精心组织实施岗位习技工程,修炼學生的关键能力。

1.科学规划实践时机,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

职业关键能力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育。为此,学校把岗位实践分散在六学期的三个阶段逐渐深入,一般是第一、二学期每学期下企业见习两周,第三、四、五学期每学期跟岗实践四周,第六学期顶岗实践二十周。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岗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具体的关键能力测评表,逐步把所有关键能力纳入学生岗位习技阶段的考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

2.精心组织岗位实习,精准提升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素养

依据职业关键能力指标,结合见习、跟岗、顶岗三个阶段的特点,科学制定关键能力测评量表,有计划性地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精准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素养。一般来说见习阶段主要通过看、听、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与动手操作能力;跟岗阶段主要通过讨论、模仿、单项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岗位适应与耐挫能力、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顶岗阶段通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特别是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创造思维与判断能力和问题解决与执行能力。

根据测评量表,每次见习或者实习前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要组织学生了解实习内容,明确实习目标,共同学习关键能力素养的各项指标。学生要深入理解各项指标的内涵,教师和师傅要有在岗位上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意识,三者合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学校在每个实习阶段均要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测评,通过考核杠杆激励学生高度关注关键能力素养的提升。[3]

“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期待。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四大人才培养工程,学校整体的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更是培养出了全国最美中职生、全国技能大赛金牌学生、江苏省优秀社团、江苏省优秀毕业生等优秀学生和群体。我们将一如既往,跋涉在职业教育之路上,孜孜以求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使之积淀于学生的血液,扎根在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方健华.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方健华.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建构与应用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冯志刚,李微微.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测评的对比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2017(12).

责任编辑:王新国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