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学标准为统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8-05-09冯志军丛开源方健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质量课堂教学

冯志军 丛开源 方健华

摘要: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本文从服装行业分析入手,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建设的现实意义,回顾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纺织服装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过程与做法,展现了教学标准建设对提高纺织服装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教学标准;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03C-0011-04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我国纺织服装业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服务型、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对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职业学校纺织服装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和评价上,必须顺应行业发展变化,及时制定教学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服装行业发展变化与人才需求

(一)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服装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入“十三五”,我国服装业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背景下,规模型个性化定制生产使产品为中心的传统制造模式向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自动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化技术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缝制单元、模板自动缝制系统、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系统、自动立体仓储和物流配送系统得到广泛运用;大数据、云平台、云制造的发展也加速了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成长。

但是,由于综合创新能力较弱、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原因,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还显得很不平衡。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停留在价格战层面,技术创新投入偏低、品牌建设步伐相对滞后、质量标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随着依赖于较低劳动力成本的价格优势逐渐消退,服装企业仅仅依靠粗加工、低技术的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二)服装企业不断提高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

《2013中国纺织行业人力资源调研蓝皮书》显示:服装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正逐步迈向技术密集型。迎合着制造模式的转变、品牌战略的形成和新业态的成长,我国服装服装业越来越迫切地需求精通营销、设计、制板、缝制、CAD和CAM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这是基本趋势。但从现状来看,我国服装行业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层次,他们通过短期劳务培训上岗,虽然在一线相关岗位有着多年的实践经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局限于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质,他们仅仅是在单一技能上的熟练程度较高,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信息化、新技术运用等能力更是十分薄弱。从业人员的中高职(含大专)毕业生是一支生力军,但总体来看,依然跟不上行业企业的需求,为此,需要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转变评价方式,在提高学习者文化素养和相应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持续发展空间。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生产方式变化,以及一线工作内容和设备技术的更新,服装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上,体现以下新的要求:1.具有扎实的服装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遵章意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2.具有适应智能化、柔性化、云制造等生产模式变化,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3.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善于分析、勇于探索,理解各生产工序、制造环节之间的互补与依存关系,具有在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能根据市场变化和生产实际收集、整理各类信息,精制作、懂设计、善营销、会管理,能适应生产一线岗位变化;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现实意义

紧跟行业企业发展,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及时调整职业教育培养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依托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学校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它包含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师资建设、教学条件等内容,是组织教学、规范管理、教材建设、资源开发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判断标准,也是用人单位选聘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参考。

(一)基于标准成为新时代江苏职教课改的新思维

构建我国职业教育新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加强教育质量而推行的“基于标准的运动”,给了我们很大启发:面对当前职教新体系,应该积极倡导基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像课程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课标、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专业权力范围内做出正确的课程决定。教材编写要依据课标,教学目标定位要源于课标,教案设计要基于课标,教学实施要遵循课标,考试、命题、评价的设计要围绕课标,教学质量监控要指向课标。但是,所有这些工作的前提是要健全、完善专业教学标准,才能推进基于标准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从这个意义讲,开发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教学标准,是我们的崇高责任和使命,它关乎“十三五”江苏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和质量提升工程的推进。

(二)基于标准规范教学是广大教师的现实诉求

职业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历来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域”。尤其是专业课教学,到底“教什么”“怎么教”“为何而教”和“教到何种程度”需认真探讨。从现状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态势,对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知之甚少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自身的专业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往往习惯于依照教材定教、根据经验施教,造成教学内容与岗位规范、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入职后难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和生涯发展需要。

以上这些问题只是职业学校教学整体中的一部分问题,教学过程中还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条件、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因素,这就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标准体系,整体规范和保障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三)基于标准推进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迫切需要

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出台的新举措,增强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职业学校深感压力巨大。面对新常态、新变化,一线教师迫切需要了解服装行业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方式、技术变化,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应对。学校层面则必须聚焦质量提升工程,变革教学管理方式、加强工作诊断改进、动态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质态,使课改成果真正有效地落实到课堂层面。面对面广量大的教学需求,必须通过教学文件的制定,形成包括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规范、教学革新、典型案例等内容的教学标准来指导教学实践,为教师组织教学、实施教改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迫切需要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开发适切教学需要的省域指导性和学校实施性的教学标准,提高改革成效。

三、江苏中职纺织服装类专业教学标准概况与特点

按照需求导向,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组织省职业教育纺织服装类教科研中心组,开发完成了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纺织技术及营销3个主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技能教学标准、12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及丰富的项目教学课例,初步形成了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中职纺织服装类教学标准体系。

(一)围绕一个“核心”,贯穿一条“主线”

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体现行业企业需求侧的意志。开发组在对江苏省著名服装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讨我国纺织服装业“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切实把握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全面掌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特征,研究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核心素养”为统合主体,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着重培养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凸显“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现艺术”。根据服装专业融合艺术与技术双重属性和课程具备的综合性特征,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和突出技术与艺术的交融为突破点,充分吸纳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整合教学内容,体现“技术承载设计灵魂、艺术赋予技术生命”,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和梳理,归纳形成适合岗位要求、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保证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之间的依存与衔接。

(二)把落脚点瞄准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

课堂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教育教学实践必然是以课堂为轴心展开,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是课堂教学质态。因此,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纺织服装类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落脚点。

教学标准研发小组通过对学生现有经验与素养的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提炼,从课堂教学层面研制包含项目教学课例、实训操作手册和学习工作页等方面的系列范例,不仅帮助广大一线教师走出了教学范例匮乏、鲜活事例不足的困境,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水平,而且有效解决了学习者对学习路径模糊和学习结果迷茫的问题,由教学标准延伸开发的学业水平考试题库、技能抽测备料单、综合实践任务书等资源,增强了学习者学习的针对性,提升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将学生终身发展作为教学实施的重要评价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社会经验和自我约束能力尚不足以有效規范自己的学习成长,他们对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和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感到十分困惑甚至迷茫。系统化的教学标准不仅仅是实施管理和组织教学的依据,更是帮助和引导学习者知晓路径、掌握进程、明晰目标、适应变化的蓝本。因此,纺织服装专业教学标准的总体框架预设了两个空间,即:在保证基本规定的同时,给予学生探索的更大空间;在确保教学目标的同时,给予教师发挥的更大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感悟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规划自身的生涯发展。

四、江苏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成效

江苏省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中,吸纳技能大赛优秀教练,服装协会、著名企业和高职院校专家,以及教学名师共同研制开发。教学标准经过论证、试验、完善等过程,点上试验、面上推广、全面实施,起到了引领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生态、转变评价方式等作用。

(一)带动广大一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江苏省中职服装专业近40名骨干教师参与教学标准建设工作,通过边试验边推广、边培训边总结,培育了一批课程开发骨干队伍。同时,从2014年起,江苏开展了基于教学标准的“学标、贯标、用标”为主题的系列化教研活动,诸如基于标准的技能大赛项目开发、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大赛、基于标准的学业考试的试题库建设、基于标准的信息化教学示范课展示等,使全省纺织服装专业教师的基本技能得到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实施水平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例如:在以往传统手缝工艺的教学中,不仅教师手针技艺水平不高,而且学生认为手缝针法早已过时,学习意愿不强烈。现今,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技能教学标准对手缝工艺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倒逼专业教师自觉苦练手针操作技法。同时,围绕服装业大力培育规模型个性化定制生产的现实情况,按照教学标准实施新要求,在课前增加收集手针工艺在高端服装定制中的应用例证,以及精妙的传统手工艺针法在旗袍等民族服饰上的应用物证这个环节,课堂上让学生在感受和感悟中增强学习手缝工艺的内需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高端定制和民族服饰手工艺针法的具体要求,边示范精湛技艺边讲解典型手针针法的针迹密度与针距宽度等操作工艺,专业教学越来越贴近企业的真实生产和技术规范,切实提升了课堂教学质态。

(二)有效推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一是解决了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问题。以往不少一线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很少与上位的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一套供教师标准化的依据,教师在编制教学方案、设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是凭着经验和对教材的理解;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随着教学标准建设的不断深化,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指标促使广大一线教师增强依标施教、依生定教的自觉性。同时,全方位、密集式的基于教学标准的培训、竞赛、比武等活动,不断引导着教师深入思考课程实施各环节、各层级之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保证了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对接与协同。

二是深度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标准进入课堂掀起了江苏省职业学校纺织服装专业教改高潮,随着服装专业教师课改实践能力和教改实施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开发校本化教学案例和实施性教材等文本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专业师生成立了手针工艺传承研习协会,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专业师生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技能节活动,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实施了服务地方企业产品开发工程,一大批骨干教师成为了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和课改名师,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三)推进了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指出: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自觉加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倒逼学校强化主体责任、用好办学自主权、提高改革主动性,催生学校依据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教学标准规范办学行为。系列化教学标准的研制和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供了基本依据。

随着教学标准的贯彻实施,以及基于标准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江苏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近5年来,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始终保持优良水平,江苏中职服装专业学生连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毕业生“双证率”达90%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居全国前列。按照新颁布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其他教学标准进行培养的毕业生,其专业对口率、就业质量和行业企业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王新国

猜你喜欢

质量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睡个好觉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