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如何有效管理
2018-05-09朱森
朱森
[话题简介]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各地学校陆续开展了相关研学活动,但在实际研学中,有不少的学校的研学旅行是由旅行社组织实施的,有些是行而不学、旅而不研,把研学旅行视为一种旅行在运作,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意见中“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学校层面该如何来设计、管理与操作呢?
研学旅行,我们在路上
李道宽 汪春霞
[摘 要] 研学旅行必须做好课堂的行走,用好实践场地、规划好最佳路径,让孩子成长在路上。依托县域内丰富的实践教育资源,在中小学开展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的研学旅行,从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到拓宽路径、跟踪评价,跟进了课程化的设置和探索,提供学生需要的研学旅行,我们积攒着经验。
[关键词] 研学旅行;设计路径;过程评价
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学生开阔视野、感悟生活,进而成为热爱大自然的好公民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路径。
一、现状研究
“两点一线”式的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学生放宽胸怀的禁锢,若干学校以“安全”为借口,不让学生集体外出,背离了知行合一。学生成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书虫”。由于片面的升学压力导致我们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彻头彻尾的书呆子。
物质文化生活的富有使得学生缺乏探索精神、吃苦本领,缺少抱团发展意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手足无措,只知道向父母求救,不知道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差。加上还有一些学生任性霸道,出现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刚愎自用的不良习气,不懂得体谅别人,严重影响了班级内他人的学习、生活,更不适应将来地球村村民的站位。
对学生来说,研学旅行需要凭借旅行提供研究、学习的支撑,让学生在教育成长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在行走中,通过讲师、教官以及同伴的言传身教,通过设计的活动浸润学生的心灵,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变得更有爱心,更有人情味,更懂得和别人分享,更有集体主义观念,已经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二、研学旅行的探索实践
2016年12月,《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出台后,我们教体局与时俱进,组织了专家、学者、教师、家长进行了县域内哪些地方可供研学旅行的论证,一致认为,县域内的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和铜井镇的竹泉村(双双获评“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作为研学旅行的必选点(辐射诸葛亮故居、青驼战工会、大青山烈士陵园、孟良崮等),对学生开展红色沂蒙教育很有意义,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和自然,能够在体验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对培养学生自理自立、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刻苦学习、互勉互助等优秀品质和精神大有裨益。于是,我们进行了系统谋划,推出了“课程化沂蒙研学旅行”,将中小学课程要素纳入到了研学旅行的实践过程中,规范了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研学旅行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据不完全统计,仅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这一研学场所已接待研学学生5000余人次。具体说来,我们的研学旅行是这样实施的:
1.系统规划:高端站位,精准发力
怎样为中小学生提供“对胃口”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我们根据中小学生所处学段组织了专家、教师和景区导游共同问计问策,商讨设计出了个性化课程,使得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内容既能与学校教学内容有衔接,又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们的学科知识。让孩子们在行走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使研学旅行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得到有益延伸。我们根据编制出的《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分段设计。先后编辑出了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沂蒙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指南》,充分利用我们本地的全国红嫂纪念馆、党性实践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了以以游带学、实践探究、体验感悟为目标的研学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同时,我们针对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定位,依托当地的沂蒙资源和民情特色,设计了研学旅行的总目标:继承和发扬好沂蒙山区人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整体设计:学有侧重,分批践行
研学旅行,研学什么?到哪里去旅游?我们首先定制了五条核心框架,培育新的时代的沂蒙精神。主要包括瞻仰红嫂展馆故居,感恩沂蒙大爱至真;体验支前拥军劳动,感悟军民鱼水情谊;探访红色影视古城,感受人文地理情趣;追寻前辈战斗足迹,激发爱党爱国情怀;走进智圣诸葛故里,追溯沂蒙精神渊源。
然后由沂南县双语实验学校、孟良崮实验学校、马牧池中小学等学校进行了先期实践探索,我们组织了专家团队跟进了观摩、反思,对我们的《沂蒙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指南》进行了补充和矫正,力图使不同学段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研学侧重点。在小学阶段的研学中,我们侧重初步渗透和感知沂蒙精神,同时激发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崇尚科学的情怀,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在初中学段,则是侧重体会沂蒙精神的大爱至真,在教官和讲师指导下忆苦思甜,体會抗战成果的来之不易,体会团结合作精神。对高中生则进行家国情怀的感悟,对沂蒙精神的深层次理解和继承,把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宏大视野和时代精神置于心中。同时,进行物理、生物等学科实验,锻炼动手操作和自主学习能力。采取知识整合的实践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和丰富知识,发现自身全部价值的潜力。
研学旅行有承载的限度,对全县的中小学,我们是分批分期组织研学,制定了各个学校研学的日程表,有许多学校规模太小,我们就让学校结伴(多的时候三所学校结成联谊学校)研学旅行真实的发生,在研学途中,他们还结成了联盟学校,学生结亲连心,开展了手拉手活动。
3.拓宽路径:课程融合,熏陶磨炼
在研学过程中,我们保证时时刻刻有课程,一事一物皆教育。我们结合县域内战斗遗址多、自然地貌复杂的实际,开展了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文化寻根活动,参观纪念馆、档案馆、科技馆和博物馆活动,访问老八路、知名学者等成功人士活动。同时,我们在研学中对国防知识进行了普及,在参与的军事训练中,学生增强了保家卫国的理念,接受到组织纪律教育,学生通过了解革命历史,增长了革命斗争知识,学习了革命斗争精神,受到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这样,沂蒙精神就落在实处,立德树人就悟到深处。
(1)渗透吃苦耐劳精神。在孟良崮,我们开展了对抗演练和逃生的演练,让研学的学生出力流汗,体会战争年代的艰苦战斗情形,同时,设置障碍,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险情时,如何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掌握必需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救知识,如何想办法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在不提供必要的食物和水的情况下,考验学生的团队生存探索技能,找寻食物和水源的技能,体会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军以及国民党部队的艰辛,体会忍饥挨饿、风餐露宿的不易,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
(3)发掘科学探究精神。在研学过程中,必须让“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有可探究的抓手。为此,我们抓住教育契机,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在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如针对沂蒙红嫂青石沟救伤员的情形,探索青石的由来和分类,研究青石上的花纹,研究青石沟拱起后形成藏伤员的洞的分布。针对崮山地貌植被丰富的现实,我们寻找着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针对崮状山系的特点,体会当时一人崮顶放哨,总揽全局的情形,体会抗战时期民兵为何甘愿为八路军服务,狙击国民党部队,体会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深。
4.重在过程:多元互动,思维提升
我们鼓励学生带着思考去旅行,带着问题去探究。提倡讲师、教官联合班主任采用“多知识贯通、多学科并举、多教法并用、多专业综合”的研学方式,打通学生的思维关和能力关。
(1)打通与讲师、教官和团队组员的互动。与讲师互动。在红嫂展馆、将帅展馆、革命烈士展馆中,学生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跟讲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学生问的问题千奇百怪,有的问题非常难解答,如有的学生问起“红嫂用乳汁喂伤员的时候,有没有犹豫迟疑,有没有羞涩”的时候,记得当时的讲师是一位十八九岁、很含蓄的小姑娘,她是这样解答的:当时,伤员奄奄一息,微弱的气息中隐约能听见的是“水”,想喝水,但是,临近战地,哪里有水?这是一条生命,也许有水能救他一命,也许他最后的愿望就是一点水,哪怕一丁点,在这种状况下,还容得红嫂迟疑吗?当然,更多的时候,由于有我们的任课教师跟随,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不待讲师作答,我们的任课教师就给完美的解答了。与教官互动。在学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沂蒙山小调》等歌曲的基础上,学生与教官进行歌曲比赛,用军人的气概培养起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雷厉风行的学习作风、生活作风。只有依规矩,才能成方圆。学习八路军、新四军铁的组织纪律,锻造学生良好的品性。教官还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体验结合在一起,去有效碰撞青少年信仰不足、知行脱节方面的问题,经过大讨论、大辩论,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与组员互动,首先是内务整理的互动。作为学生,只有内强高素质,方能外立好形象。通过叠被子、室内各种物品的摆放等整理内务的方式锻炼学生在相互指导中形成良好的作风,相互监督,克服惰性,改变懒散邋遢的生活习惯,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沿途中,组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解答,相互提携,共同抵达目的地。
(2)完成任务,体会留下痕迹的精彩。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研学旅行必须留下精彩的痕迹、值得玩味的回忆。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完成《沂蒙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指南》中的任务,另一方面,鼓励孩子在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能把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经过”描述出来,流淌笔端,写在纸上,留在网上,这样,学生结束研学旅行的当天或者第二天,就会有精彩的手抄报、精美的友谊照、赞叹的景物写生等纷呈出来。更多的出行游记、观察报告、体验感悟、调查报告等出现在QQ空间、微博、个人公众号上等。当然,像资料搜集、专家点评、集体生活、同伴互助等方面,很多学生在文字中总结出来,(中学生还有写小论文、小调研报告的,小学生有写随笔感想、心灵感悟的等)这样,研学旅行就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5.跟踪评价:引导激励,分享成果
孩子跟父母在一起,永远长不大。离开父母的庇护,在研学旅行中,孩子跟孩子在一起才会受益。在行走中放肆的玩,在体验中尽情地学,这才是真正的研学旅行。在行走中,我们进行了研学积分管理,下保底,上不封顶,可以升级(行者—营员—院士),引导学生在锻炼中成长,在习惯中养成,放飞希望。
(1)成果汇报。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中就把什么地方、什么景物描述了,老师或给予口头表扬,或给予贴画激励。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及中学的学生则把研学成果搞得异彩纷呈、五彩斑斓,营造出了晚会、茶话会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效果。有的学校,家长在成果汇报会上参加了旁听,感触很深。
(2)知识竞赛。旅行路途结束了,但是研学还没停止,我们进行了研学知识竞赛,包含个人抢答题、团队商议作答攻关题、辩论赛题等,学生答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3)伙伴评价。自己说好并不是真的好,他人说好,才是真的棒。在研学旅行中,不仅同学是伙伴,教师也是伙伴,讲师也是伙伴,教练也是伙伴,伙伴的评价,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在行走中,有的就对同伴的帮助写在了文段中,刻画在了画面上,还有的大声地喊出了“我永远忘不了,谢谢”等感人话语。
三、研学旅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安全细节问题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我们在研学旅行的预案中,力求将安全系数降到零,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我们同时配备上了保健医生,把必备的治疗晕车、头疼、感冒、拉肚子等不适应症状的药品,以及创可贴等悉数带齐,全程跟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全程跟上服务,我们提出了“关注安全细节,把小事做细”的要求,要求参与研学旅行的所有教师在途中要比学生多思索一点安全细节,同时告诫哪怕任何细小卑微的行为,都可能会导致“1%的错误引发100%的失败”的事情发生。
2.纪律性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研学旅行中,有的同学冲在前头,冒险精神强,很容易出危险,对这部分孩子,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必须用计策去降服他,不能让他像脱缰的野马,否则回到学校后,就会需要花费更多的心绪拽回他的心来,这会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
当我们申报的“沂蒙精神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成功入选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并拟推报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时候,山东省教科院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曾庆伟博士说“‘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充分利用沂蒙老区特别是沂南县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知识学习和实践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解决青少年學生信仰缺失及知行合一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祥慧,马玲玲.教育路上,且行且思[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7.
[2]刘金松,魏海政.涵养沂蒙学子新时代“精气神”[N].中国教育报,2017-11-21(4).
(作者单位:山东沂南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