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探讨

2018-05-09张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政策研究就业形势经济新常态

张伟

摘要:近年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在这一新时期下,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如就业岗位减少,一些岗位被淘汰等。经济新常态给我国就业形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文章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并且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就业形势;政策研究

在对国外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判断和合理预测后,中央提出我国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由于政策利好和人口福利等各种因素,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再加上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频发,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受到了制约。在此大环境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经济新常态给我国就业形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一、经济新常态概述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持续下行,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持续下滑。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此后又多次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2014年,在中央经济会议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经济新常态”,并且目前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2014年,第三产业的就业调查数据也并不理想,非制造业就业人员指数也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增速放缓,就业可能面临着严峻考验。

二、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特点

(一)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同时下降

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劳动力同时下降。首先是劳动供给下降,劳动人口减少,据统计在2020年前我国劳动人口将年均减少155万人,农村劳动力由于在此前大量转移至城市,新增的农村劳动力也将减少。其次是劳动力需求减少,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7%左右,已经不复以往10%左右的增速,经济放缓带来劳动力需求的下降。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每增加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需要新增就业人员3万人,到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减小到0.042万人。

(二)结构性失业增加

为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制造业等传统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带来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即由于产业机构调整带来的劳动力不适应这种变化、知识与劳动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带来的事业。目前,在我国“去产能、去库存”的政策影响下,煤炭、化工、钢铁、有色等重化工行业颓势已经显现,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面临较大调整压力,传统行业亟待转型升级,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也受到影响,相当一部分现有的劳动力将不得不被淘汰。

(三)经济增长动力转变带来劳动力竞争加剧

在过去粗放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基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聚拢了大量的劳动力。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经济增长由原来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投资来源由原来的主要由政府投资转变为主要由社会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将越来越小,市场主导以及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创新驱动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一些技能水平不够高、素质一般的劳动人员将会被淘汰,很难找到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高学历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非常缺乏,这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并且无形中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形势风险和挑战

(一)劳动力供给质量不高

由前述分析可知,产业机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使得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供给需求加大,而对工作技术含量不高、知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减少。然而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还是以低层次劳动力为主,与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大多数劳动力还是未经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培训或者职业培训,缺乏基本的职业技能。在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力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将日益凸显,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失业人口再就业难度加大

由前文分析可知,目前我国社会主要失业是结构性失业。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周期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无论是哪种失业,这些失业劳动力再就业难度都不小,失业人口的增加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越来越多人面临着失业奉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部门面临的救助难度,失业劳动力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企业用工成本和就业成本增加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虽然在宏观上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实际上却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社会的就业成本增加。比如,我国出台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对企业用工最低工资做出了限制,各省根据每年的情况逐年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上调,如果上调幅度未能把握好,则有可能造成就业情况的不稳定。此外,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国对企业用工行为的规范力度也有所加大,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接触、社保缴费等各项事宜的细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成本。

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改进就业形势的政策建议

(一)以市场机制决定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由市场机制提供。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就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该遵循市场机制,从而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首先,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国经济的当前状况下,一些传统产业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但是很多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互联网企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活力,因此政府应当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针对产业采取扶持政策,进行税收减免和优惠等。其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政府应当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创业者进行扶持,尤其是对于在新型产业中创业的创业者,可以给予办公场地优惠、税收优惠、人才引进、贷款贴息等,通过自主创业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社会就业率。

(二)推进劳动力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对传统落后型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需要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创新驱动。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帮助更多失业人群再就业,有效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具体来说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不仅要在高等院校培养更具有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人才,还需要把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院校转变为高等职业院校,同时支持企业在内部培养人才并且与学校联合对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其次,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劳动力雇佣机制,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平等的基础上,既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应逐步消除不利于用人单位的条款;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加强员工的满意度和粘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是要进一步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对于一些暂时性失去工作的人口,应给予有效的生活保障制度,同时要促进失业金的激励功能,可以考虑将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与失业者的就业努力挂钩,建立健全对失业者的跟踪调查制度,一旦发现失业人员未能将失业金用于积极用途,没有积极找工作,将暂時或永久性地失去失业保险金。

(三)提高政府的就业服务能力

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方面,政府应发挥应有的就业责任,通过政策引导平稳过渡改革的“阵痛期”。从理论角度和历史的经验证明,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首先要采取各种办法增加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部门的导向作用,对国家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进行规范,积极地、适当地引入优秀人才,如目前在一些地区实行的聘用制公务员政策就增加了地区的岗位;同时还要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适时激励用人单位的用人愿望,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和扩大就业岗位。其次要消除就业歧视,消除因地区、性别、身份等带来的不公平现象,将国家规定的公平就业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破除一切影响劳动者自由流动的身份、地域、所有制等制度障碍。再次,可以搭建劳动力人才信息库,与企业用工信息数据库进行对接,从而方便根据就业市场整体情况以及各个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的教育计划,并对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教育课程和内容进行不断改进,同时促进社会资源在人才培养的集聚作用,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最后,要设立就业公共服务场所,鼓励失业人员及时登记就业信息,并为其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援助等服务。

参考文献:

[1]童小琴.试论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压力与应对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2015(12).

[2]彭杉.关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就业形势及政策改革研究[J].江苏商论,2017(07).

[3]刘亚苹,刘春秀,解翠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旬刊),2015(05).

[4]吕学静,牛博杰.经济“新常态”失业保险应着力促进就业[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5(07).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政策研究就业形势经济新常态
经管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浅析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机械CAD教学改革新思路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对策简析
高校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内涵、特征及价值
保育员队伍建设的政策研究
中国能源CO2排放峰值方案及政策建议